这是一座计划之外被打开的地下宫殿,这里住着一位在位时间最长的落寞皇帝,专家打开他的陵墓,发现每一件文物都堪称珍宝,但中央却通知,以后禁止发掘任何一座皇帝陵墓,在挖掘这位皇帝陵墓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中央做出如此的决定?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1)

1956年春天,郭沫若起草了发掘明十三陵的报告,虽然这个提议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是在他一再坚持下,申请被通过了,国家考古队进入十三陵展开秘密调查,他们首先的挖掘目标就是朱棣的长陵,考古学家推测,十三陵中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长陵一定有大量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包括让郭沫若心心念念的那部《永乐大典》全本,但是 专家对长陵的调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地宫入口一直没有被找到,他们决定先找一个稍小的坟墓进行试掘,等积攒了经验再挖掘长陵,深埋地底的朱棣终于能暂时松一口气了。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2)

这时,十三陵中的另一个陵寝,进入了考古队的视野----定陵,定陵是现如今明史爱好者眼中的“网红”,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两位皇后的陵墓,万历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长达48年,虽然创下了明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记录,但也创下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皇帝最长时间不上朝的记录,他年仅十岁的时候就登上了帝位,少年生活格外枯燥乏味,长大之后他又处处受到大臣的牵制,二十岁修坟墓,三十年不临朝,漫长的政治生涯充满着悲屈的色彩,死后还被后世史学家评价:“明之亡,非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3)

把他当作试掘目标,完全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发现,在监测各处皇陵的时候专家发现,定陵宝城上的城砖有部分塌陷,露出了明显的裂缝,这一裂可以说正好撞在了枪口上,考古人员认为,这里很有可能连接着定陵地宫的入口,大家决定沿着这个线索,先试着挖掘一下。才挖了一米深,就发现了刻有“隧道门”的石砖,又挖了几个星期,隧道就被发现了,为了减轻工作量,他们没有继续挖下去而是挖开了第二条沟,这个决定险些让他们迷失方向。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4)

一个多月过去了,第二条沟一直没有新的发现,而且曾经出现的隧道砖墙也奇怪地消失了,八月雨季来临,时断时续的挖掘工作陷入僵局,直到九月才出现新的转机,挖掘工意外发现了一块,带有刻字的石碑,上面写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朝人把地宫的墓墙称为“金刚墙”,这块石碑明确提示了,距离金刚墙还有十六丈深,于是专家修改了计划,在通向宝顶中心的方向上挖了第三条沟,并架起大型机器加快挖掘进度,但直到第二年5月,考古队才穿透厚厚的土层找到了坟墓的外墙,金刚墙眼前这个著名的梯形开口,就是四百多年前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5)

欣喜之余 ,也有人开始暗暗担忧,都说陵墓中可能存在暗箭机关和毒气,谁都不愿成为拆第一块砖的人,最后只能抓阄决定人选。偏巧拆砖的那几天总是电闪雷鸣,雨水却不大,搞得人心惶惶,难道真的是万历皇帝显灵,阻止大家开挖他的地宫吗?经过谨慎的考虑,专家决定先将最上面的几层砖卸下来,在确认地宫内没有暗器机关的情况下,金刚墙的砖才被一块一块地拆除,考古人员找到了地宫的大门,整座地宫分前殿、中殿、后殿三个大殿,前殿有白石雕刻的帝后座椅,和早就已经熄灭的祭祀器皿万年灯。装万年灯的青花大缸,还是万历的爷爷辈嘉靖年间的老物件,可见以当时的烧造技术,这样巨大的青花缸烧起来是很不容易的,万历本朝都拿不出这么大的成品,还要拿爷爷烧的凑数。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6)

万历妃子的墓室是空的,里面没有棺材,显然从未被使用过,为什么要造这样一座墓室呢?难道有哪位皇妃死后没能入葬皇陵吗?史料记载,万历皇帝一直希望把皇位传给郑贵妃生的儿子——福王,结果遭到了全体大臣的反对,大家都认为 这个儿子非嫡非长,哪有资格继承皇位!在这件事上遭遇重大失败,万历的心里愤愤不平,怎么我想做什么你们都有意见?他采取了一种让人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对抗,隐身、消失、拒绝和所有的大臣见面!在他执政的第十五年,开始了隐居后宫的三十年罢朝生活,这个悲观的厌世者,似乎一直在等待死亡的到来,他的陵墓在罢朝的第二年就修完了,花费白银八百多万两,相当于当时两年的全部农业税收。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7)

《明史》记载,在他死后,郑贵妃因为魅惑君王的罪名,没能按照万历生前的遗嘱入葬定陵,可见史书上写得非常准确,他到死都没能与心爱的人葬在一起。考古人员在后殿看到了皇帝生前居住的寝宫,这里安放着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在帝后的棺椁旁边,有许多装满随葬品的木箱,历经三百多年,木箱已经全部腐烂,明代青花、金壶金盘、珠宝首饰等都暴露在外面,棺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烂。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8)

考古人员移开沉重的棺盖,对棺椁内的文物进行了逐层清理,清理到第十一层才找到万历的尸体,尸身已经全部腐烂,只留下了一个干枯的骨架。墓中发现的陪葬品丰富程度令人惊讶,一顶金冠需要用一百五十根细如丝发的金线,经过非常复杂的工艺才能制作完成,四顶皇后所用的龙凤冠,用黄金、翡翠、珍珠和宝石编制而成,每一顶都镶嵌着3500颗珍珠和195块宝石。出土数量最多的丝织品,更是每一件都堪称精品这件衮服龙袍,是皇帝参加重达典礼时穿的,上面用到的缂丝工艺,即使蜀中技艺最精湛的绣娘,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皇后袍衫用到了十一种不同的刺绣工艺,上面勾画出的儿童形象,寓意着多子多福!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9)

这对于万历来说似乎是一个讽刺,他的一生只有过两个儿子,而围绕这两个儿子间的皇位纠葛,给他的大半生带来了无尽困扰,在他罢工的这些年,奏折和谕旨都通过太监传递,大量奏折常年得不到皇帝的批复,国家政治事务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万历二十年清太祖皇太极出生,三十四年李自成出生,四十年多尔衮出生,这些人都出生在他避世期间,可见后人评价,大明亡在他手里是大有深意的。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10)

经过统计,作为首次由国家出面开挖的皇帝墓葬,定陵的出土文物多达三千多件,礼器、金器、瓷器、字画、丝织品以及大量的酒器,都是稀世奇珍,但是由于清理后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很多文物 包括精美的字画都没能很好的保留下来,有些仅仅向世人展示了几个小时的风采,就失去原来的面貌这其中,丝织品的损毁尤其严重,许多珍贵织锦装裱错误,尤其是万历龙袍,由于保存不得当在接触空气的瞬间,发黑化成碎片。

正当考古学家焦虑不安,痛心疾首之际,外地传来消息,各个省份不甘落后,纷纷效仿都准备向帝皇陵墓进军,各地的汉陵、唐陵、清陵都响起了开掘号子,鉴于定陵开挖过程中的惨痛教训,国家提高了对于帝王陵墓保护的力度,郭沫若建议发掘武则天乾陵的文件被中央直接拒绝!国家作出批示,禁止主动发掘任何一座皇帝陵墓,然而这种不幸并没有停止,适逢"文化大革命"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被毁,他们那口由金丝楠木打造的棺椁,被暴力拆开后当做垃圾,扔到了山沟里不见踪迹,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被挖掘过的皇帝陵(官方唯一主动挖掘的皇帝陵)(11)

其实,即便是在现有技术水平之下,文物一旦暴露在外,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浅尝辄止或许已经是最正确的选择,我们该庆幸,定陵成为唯一一个被打开的皇陵,类似的劫难终于没有降临到其他的珍贵遗产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