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那年那月那日头,那山那水那河流。自传体家史小说,再现家族历史,尊重史实,尊重历史人物,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by 王志华

露天的儿时记忆(童年苦涩光腚的日子)(1)

《暴风骤雨》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01.我像“赵光腚”那样过的光腚日子

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里面,有个主角叫赵玉林,因全家只有一条裤子,只能轮换着穿出门,他的妻子某天光着身子下地干活,被人看见,从此有了“赵光腚”的外号。

我看《暴风骤雨》小说时流下了眼泪, 我理解那个年代,且感同身受。穷啊,当年月缺吃少穿,一穷二白,家家日子都不宽裕。

打我记事,就捡哥哥、姐姐穿剩淘汰下来的衣服,夏天的单衣,冬天的棉袄棉裤,几乎件件衣服上都打了补丁。

家家都是小的捡大的衣服穿,孩子大了长个子了,穿短的衣裤都舍不得扔,磨坏的地方补补,接个袖管裤腿是常事。棉装我娘都要给翻新,先把里和面拆下,洗干净再把磨破的地方补上补丁,有时补丁摞补丁。棉花都得重新择择、絮絮,薄的地方帮补一下。

在农村那些年我没穿过衬衫,甚至裤衩。白天光膀子下地干活,锄草打柴,晚上光腚睡觉。

直到我十七岁了,到兵团参加了工作,才有条件买裤衩、衬衣和衬裤穿。

十四五岁时,懂事怕羞了,冬天里,我就在棉裤里,穿上一件破旧的单裤。这样子,既帮助御寒保暖,又解决了半夜起来小解,不再光腚的问题。

有一年夏天,我都上四年级了,实在没有衣服換季,穿上姐姐的一件蓝碎花小开领旧上衣,去学校上学。

露天的儿时记忆(童年苦涩光腚的日子)(2)

憧憬 图片来自网络

我扬脖坐在教室上课,到操场上体育课,众目睽睽之下上间操,甚至参加全校的师生大会,都会引起嘈杂和窃窃私语。

三天后,被四姨看见了,她上供销社花了二角八分钱,给我买一袋颜料煮青。四姨帮我把这件花上衣,染成了花了胡梢,黑不溜秋的颜色,我照穿不误。

那时家虽穷但我不自卑,十一二岁穿着花衣服我也不在乎。

苦涩的日子,磨炼了我的性格。后来在工作岗位,我有时受到不明真相的人指责,甚至被指鼻子骂,我也不嘞他(不生气不着急)。我认准做对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动,别人左右不了我。

当年,全家人只有爹有一条棉褥子,他还舍不得铺上,过年过节才拿出来,铺上褥子。

平时大人孩子都睡在光溜的炕席上。炕席不似今日的竹蔑凉席,是东北农村用高粱杆的外皮,农民叫秫秸编成的。父亲把高粱杆一破两半,刮掉里边儿的内瓤,按炕的大小尺寸,编成人字花的席子。

父亲手巧,不但干农活拔尖,编筐编篓编炕席也又快又好。农闲猫冬时,他二三天就编一领炕席。

在炕席上面睡一宿,第二天早晨起来,大人孩子的皮肤上都印满了炕席花印子。

露天的儿时记忆(童年苦涩光腚的日子)(3)

炕席 图片来自网络

我记事,就和大哥睡在一个被窝,大哥考学离家后,我又和弟弟一个被窝,我甚至没有自己的一床被。

直到十七岁走出家门,参加了工作,住兵团一师二团工程连的集体宿舍时,才有了自己的行李。

那时人们都会哼唱二首流行歌曲,很幽默,歌名叫《真是气死人》和《破鞋漏脚尖》。

大意是:

那年呀一开春,

我拉着我的孙。

到那破烂市,

买个破背心!

人说八毛五,

恰巧少一分。

好说歹说,

就是不顶事!

真是气死人!

好说歹说,

就是不顶事!

真是气死人!

…………

《破鞋漏脚尖》

哎呀我的天呐,

破鞋漏脚尖,

老师让我交学费,

我说等两天。

没钱我光脚丫呀......

没想到,多年后的《破鞋漏脚尖》竟成了网红歌曲。

有一年,学校开运动会,要求参加方块队的学生统一着装:白背心、白衬衣系红领巾,穿蓝色裤子。

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实在没有蓝裤子的,可以穿黑色裤子对付。

娘硬着头皮,咬着牙凑钱给我买了一件白衬衣,配上白背心。大姐纳鞋底,给我做了一双黑布鞋,裤子只能对付了, 这是我童年穿着最好的衣服。

上了初中,我穿的好一点的外皮衣服,都是每年春节,我和父亲去伯父家串门,在朗乡林区公安局工作的大哥,我堂兄王治国给我买的。每次串门回来,都是连吃带拿,大哥给我买一件新衣服,给父亲五块钱,花三块三给父亲买一张返程的火车票。

露天的儿时记忆(童年苦涩光腚的日子)(4)

大姐和弟弟 图片来自网络

02. 童年的我,以为只有北京才有玻璃大镜子

娘常常一边憧憬一边念叨说:“家里的窗户纸换成玻璃,那该多好多亮堂啊!墙上挂上一块大镜子,照一照该多美啊!”看见谁家有这样大镜子,娘就很羡慕。

娘的话,让年幼的我心情十分沮丧。

一面大镜子,刚7块钱,可是我家买不起,家里有的只是一块长方形不足半尺的小镜子,娘和大姐梳头照看用。

苦难叫我早熟,年少的我会经常坐在外屋的门坎上,仰望宆顶之下天空飘动的云彩;遥望小山村夕阳西下时漫天的晚霞;仰视一尘不染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追逐空里流霜不觉飞,一闪而过的星辰。

白云悠悠,斜月沉沉。我情不自禁地用稚嫩的童音唱道:“天头哇,我骑着大马,上北京割玻璃镜。天头哇,我上北京,骑大马,去呀去割玻璃……”

这首忧伤但充满希冀的儿歌,是我自己编创,用心唱给自己的。

我要把窗户换成玻璃,骑大马上北京给母亲割玻璃镜,从北京抱回来一面大镜子,圆娘的梦。

小时候,我以为只有北京才有玻璃大镜子。

露天的儿时记忆(童年苦涩光腚的日子)(5)

六十年代的大穿衣镜 图片来自网络

03. 孩提时永远的心痛

大人们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我的情绪和心情。

年成好,风调雨顺,丰收了,爹娘高兴,我也乐喝;年成不好,遭了旱涝、雹灾、霜冻,大人们哀声叹气,我也郁郁寡欢。有时我半夜被尿憋醒,听见爹娘躺炕上说悄悄话,唠到欠收,日子难熬,爹娘昐孩儿们快长大。

我心就难受,我曾半夜趴在被窝里悄悄的流泪。

我小啊,没能力帮父母减轻复担。偶尔大白天,我坐在炕沿上,会无缘由地哇哇大哭。

娘很困惑,问我,“孩儿哭啥呀?”我抽抽噎噎说,“心憋屈,心难受”。

姐就逗趣地问我:“你人小心不小,长心了?心长哪嘎哒啦?你这个小毛驴, 别老哇哇叫呀!红口白牙的,丁把哭啥呀?!”

我不想说,一撅哒, 拿眼睛飘着大姐,一声不吭。

姐不知道,我为什么唱那首没头没尾的儿歌;娘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无故流泪痛哭,这是我的一个梦想,就是给家里的泥草房安上玻璃窗,在墙上挂上大穿衣镜,叫娘高兴。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全家住上亮堂堂的三间大砖瓦房。

直到1972年,我家离开农村,搬到一师赵光兵团,也没圆娘的梦,这是我童年时永远的心痛。

露天的儿时记忆(童年苦涩光腚的日子)(6)

看人间 图片来自网络

(末完待续) 2017.2月于海南三亚

露天的儿时记忆(童年苦涩光腚的日子)(7)

往期精选(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

  • 父亲是我心中的一座丰碑|我的家在东北(三)
  • 我的父亲|我的家在东北(二)
  • 我的父亲 | 我的家在东北(一)

-END-

露天的儿时记忆(童年苦涩光腚的日子)(8)

作者于三亚

作者简介王志华 ,笔名远近,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中国一重教师,富拉尔基公安分局民警、副所长、指导员、分局政治处宣传干事、教导员。1977年毕业于哈尔滨电机学校政文专业。在《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齐齐哈尔公安报》《原创文学》《海南文苑》等报刊发表过多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