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艺术包括哪些(灿烂的艺术文化)(1)

鼓词

清代各地民间音乐和地方方言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曲艺形式,例如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等,这些曲艺形式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对后世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鼓词是由主要艺人自己用鼓、板伴奏并进行说唱的表演形式,主要流传在中国北方地区,俗称大鼓。鼓词的唱腔多由当地民歌发展而来,以独唱为主,偶尔也有对唱。鼓词最早多说《三国志》《水浒传》等长篇故事,后来“段儿书”的形式兴起,说的部分减少,唱的成分增加。

曲艺艺术包括哪些(灿烂的艺术文化)(2)

西河大鼓

各地的鼓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例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山东大鼓等。西河大鼓由河间、沧州、保定等地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成,用鼓、板、三弦三种乐器伴奏说唱。乐亭大鼓据说源自清代初年的“清平歌”,后来由乐亭的艺人配上三弦改进而成,更加悦耳动听。山东大鼓以犁锦片作伴奏,因此最初叫作“犁等大鼓”,后来谐音为“梨花大鼓”,刘鹦的《老残游记》中有对山东大鼓的精彩描写。

曲艺艺术包括哪些(灿烂的艺术文化)(3)

弹词

弹词是主要由说唱者自己用弹弦乐器伴奏的一种说唱形式,主要用琵琶和三弦伴奏。弹词流传于中国南方江浙、湖南、广东等地,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绍兴平胡调、长沙弹词、广东木鱼等类别。明代江南一带十分流行弹词,其中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活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弹词包括说白和唱词两部分,说白为散体,而唱词则以七言韵文为主,江南地区的弹词主要用吴语方言,广东的木鱼则用广东方言。弹词的篇幅一般较长,有的甚至有300多卷、500万字之多。

曲艺艺术包括哪些(灿烂的艺术文化)(4)

苏州弹词

弹词的演出简单,只要两三个演员和几种乐器就可以表演,因此非常适合家庭娱乐。一些富裕家庭中的妇女,平时生活十分无聊,听弹词便成为她们最喜爱的消遣,因此弹词中有许多针对这种背景的内容。例如《天雨花》的“亭榭之流连,不如闺闹之劝喻”,还有《安邦志》中的“但许兰闺消永昼,岂教少女动春思”。道情是用渔鼓、简版进行伴奏的艺术形式,主要叙演传说和故事,也有的地方称为渔鼓。

曲艺艺术包括哪些(灿烂的艺术文化)(5)

道情戏

道情源自唐代的道曲,原本是道士传道和募化时所唱之歌。明清时期道情在发展中有所创新,题材扩大,不只局限于道教故事,更是增添了许多民间和地方的内容。道情的表演中唱是主体,说只是辅助,也有单唱不说的。道情的曲调比较简单,循环往复,节奏比较自由,有吟诵的感觉。道情在民间流传中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在南方主要流行诗赞体,曲白相间;而北方则流行曲牌体,很多地方都发展出了戏曲道情,采用了秦腔和梆子腔的锣鼓和唱腔,形成了道情戏。

曲艺艺术包括哪些(灿烂的艺术文化)(6)

道情表演者

各地流行的道情主要有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的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据说原来共有七十二套曲和一百多种曲调,唱腔是利用多个曲调串联起来的,根据需要临时组合而成。牌子曲是将诸多曲牌和民歌组合而成的说唱形式,常用鼓、板敲出节奏,并配有丝弦乐伴奏。各地流传的有山东八角鼓、山西关中曲子、扬州清曲、四川清音、湖南丝弦、广西文场等。牌子曲在宋元曲牌音乐和明清民歌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成,根据需要将各种曲调连缀成套进行演唱。

曲艺艺术包括哪些(灿烂的艺术文化)(7)

八角鼓

牌子曲在京津一带被称为八角鼓,八角鼓原本是一种清朝满族子弟用来在演唱中伴奏的打击乐,后来成为牌子曲的一种,成为较为著名的牌子曲种类。琴书是演出者弹奏扬琴,其他人用丝弦乐器伴奏的说唱形式。琴书的音乐多来自当地戏曲和民歌,演唱者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唱腔和唱法各不相同,有点像不化妆的戏曲清唱。琴书形式比较多样,在形式上可以一人立唱,也可以两人或多人坐唱和走唱;唱词也有七字、十字和长短句等种类。

曲艺艺术包括哪些(灿烂的艺术文化)(8)

山东琴书《偷年糕》

各地流行的有北京琴书、翼城琴书、武乡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山东琴书、贵州琴书、四川琴书、云南琴书等。说书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形成了南方评话和北方评书两大系统。南方评话主要有扬州评话和苏州评话。扬州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评话历史悠久,有很多杰出艺人。据李斗的《扬州画筋录》记载,扬州优秀的评话剧目有吴天绪的《三田志》、王德山的《水浒记》、高晋公的《五美图》等。

曲艺艺术包括哪些(灿烂的艺术文化)(9)

扬州评话

苏州评话主要流传在吴语地区,在成丰、同治年间发展盛。北方评书则以北京为代表,据说由就隆时期的王鸿兴所创立。王鸿兴是民间艺人,在柳敬享先生的指导下,技艺有了很大长进,逐渐成为评书权威。评书通常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用醒木等道具增加气氛。清代各地民间曲艺蓬勃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对后世的文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