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一个比月球还不被人关注的地方:

几乎垂直的冰川悬崖,充满沙砾石块的崎岖山路,负重踩雪、叮当远去的牦牛队伍,扬起尘土的越野吉普车。清寒的空气,银色的烈日,偶尔从洞穴里张望的土拨鼠,一闪而过的雪豹身影,夜来羊粪蛋上的篝火……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1)

看过好莱坞巨片《亚历山大》的人都记得一个镜头:亚历山大眉毛上沾着雪花、站在雪峰上,眺望着对面雄浑的兴都库什山脉,这里所处的地方,就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瓦罕走廊,这是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征服北印度时候的必经之道。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2)

狭长的鸟尾

对于阿富汗来说,长长的瓦罕走廊像一条鸟尾,它又仿佛一条喉管,连接着阿富汗和中国。走廊,全长400公里,东西走向,西部的300公里在阿富汗巴达赫桑省,东部的100公里在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3)

阿富汗境内的瓦罕走廊,最宽处75公里,中国境内的瓦罕走廊,南北宽约3到5公里,最窄处不到1公里。走廊以西是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分界的喷赤河岸,以南是巴基斯坦的大雪山,以北是塔吉克斯坦的帕米尔高原。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4)

沟通与隔离

小小的不毛山谷,作为昔日丝绸之路组成部分的瓦罕走廊,承载了太多历史:

这条走廊,是古希腊军队通往印度的走廊;张骞使大夏、玄奘取经、汉唐通往中亚、西亚的走廊;萨珊波斯帝国与崛起的阿拉伯哈里发的最后战场;突厥与吐蕃拉锯两百年的高原阵地;沙俄与英国角逐的走廊;苏联和美国博弈的走廊。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5)

1868年到1917年之间,沙俄英国在中亚展开大角逐。为避免沙俄透过中亚染指印度,大英帝国在划定阿富汗与俄国边界时,刻意将瓦罕走廊作为英俄两国占领区之间的隔离带。此处土地本来就贫瘠,多暴风雪灾,千年来荒无人迹,加上军事因素影响,至今是地球上最难生存、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6)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7)

虽然这个走廊主要在阿富汗境内,但是此处既没有塔利班的硝烟,也没有邮差送来喀布尔的书信——这条古代十分辉煌的文明走廊,如有些与世隔绝,当地人似乎不知道阿富汗90%土地上三十年来的刀兵火劫 一万多瓦罕居民依旧平静地过着青铜时代、半农半牧的生活。

寒冬,村姑们牵着骆驼,在瓦罕冰河里凿冰取水。

暮春,解冻了的河边散落着羊群,村姑们的红色头巾飞扬。

初夏,天山虞美人花开放。

深秋,男孩牵着驴群在铺满麦穗的院子里走,让驴蹄碾踏,麦穗和谷糠自然分离,糠皮在风中吹走。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8)

玄奘的足迹

629年,玄奘花了七天七夜走过瓦罕走廊,写下:

“凌山险峭,峻极于天。自开闢已来,冰雪所聚。积而为凌。春夏不解。凝沍汗漫,与云连属。仰之皑然,莫睹其际。其凌峰摧落,横路侧者。或高百尺。或广数丈。由是蹊径崎岖,登涉艰阻。加以风雪杂飞,虽複屦重裘,不免寒战。将欲眠食,复无燥处可停。唯知悬釜而炊,席冰而寝。”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9)

玄奘在翻越大雪山时得了寒症。回到长安的一个夏天“因热追凉,触动寒疾”,天子特意派人送药,法师才渡过一劫。玄奘是在离开塔什库尔干之后,进入瓦罕走廊的。从这里翻越大雪山,可以看到喷赤河,阿姆河的上游。沿着阿姆河,铁尔梅兹、撒马尔罕的绿洲在远方微笑,那里的葡萄架很快将迎来苦旅之后的三藏法师。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10)

将军百战死

公元642—679年,这里是最后的萨珊波斯皇族在卑路兹王子率领下,抵抗大食侵略军的地方。为什么选择这里,看一眼瓦罕壁立千仞、鸟雀难飞的地貌就可以知道。658年击溃西突厥汗国的唐高宗接手了中亚,661年设立鸟飞州都督府,管辖瓦罕走廊,治所在萨尔哈德城,属于大安西都护府治下。俾路支在唐军和突骑施军队的帮助下,以阿富汗为根据地,屡败屡战,抗击大食数十年,堪称孤胆英雄。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11)

瑞士摄影师克里斯托弗·伯玛在追逐一队翻越雪山的牦牛队时写道:

“小勃律人没有想到,一夜之间,唐朝军队会翻越瓦罕的雪山山谷,出现在他们面前。” 747年,唐将高仙芝从吐蕃手里收回小勃律,连云堡大捷就在此地。高仙芝的军队不畏艰险,攀岩攻堡,又三天三夜翻越垂直的坦驹岭冰川,神奇出现在小勃律(今吉尔吉特),砍断藤桥。唐军大胜,重新获得唐朝通向中亚的丝路通道。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12)

1275年,马可·波罗在翻越大雪山、去见忽必烈汗的路上,邂逅了许多在雪山上攀爬的大角盘羊:“羊体肥大,羊角长达三、四掌,有的甚至六掌。牧人用这些羊角制作成汤勺和器皿,盛放食物。还用这种羊角替羊编成篱笆,防止雪狼的侵入。羊角如此之多,在积雪的季节堆在路旁,引导游客以免迷路。”这些帕米尔大角盘羊,如今被生物学家称为马可·波罗亚种羊。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13)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14)

1913年,斯坦因牵徒步考察瓦罕走廊,在《西域考古记》中写下:

“当我立在山口顶端闪光烁烁的积雪上,向那直到6000米下雅辛山谷尽头的峻坂下窥,对于起初唐军拒绝向前移动的原因,后来大军努力挣扎前进的艰难,以及高仙芝将军的勇敢,才能认识清楚……几千人的军队,行经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大雪山,在历史上是第一次。高山插天,又缺乏给养,不知道当时如何维持唐朝军队的供应?即令现代的军队参谋本部,亦将束手无策。”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15)

今天,因为艰苦卓绝的地理环境,瓦罕人躲避了阿富汗的战火幸存了下来,雪豹和马可·波罗盘羊也幸存了下来,躲过了偷猎者的枪口。围着火堆、烧一壶酥油茶,人们在毡房里得以歇息片刻,躲过外面呼啸的狂风。瓦罕走廊是暴力之外的一抹狭窄天堂,只有大力发展丝路旅游业,才能给贫困的居民带来新的希望。

瓦罕走廊地理条件(与世隔绝的高原)(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