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乘公交车,车至中途,上来一群叽叽喳喳身背双肩包,拖着拉杆箱的小年轻,一看便知是寄宿的高中生。

我想起自己的儿子,他在外地求学。

溧阳撤县设市之激荡三十年(溧阳撤县设市故事之)(1)

出门时,他也背着双肩包,拖着拉杆箱。我一直目送他走进车站,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安检的另一边。我想起他的拉杆箱只有二十寸,会不会太小,他在外地乘车会不会也这般拥挤。

我主动挪开座位上的包,招呼其中一个孩子坐下,又忍不住伸脚拦住一只往前滑行的拉杆箱,以免它离主人太远。我不自觉地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止不住对他们微笑,内心希望儿子出门在外也能被善待。

儿子是共享单车的忠实用户。

溧阳撤县设市之激荡三十年(溧阳撤县设市故事之)(2)

他很少打的,除非时间紧迫。我们没时间接他时,他经常乘公交坐地铁;但共享单车一直是他最喜欢的出行方式。他给过我理由,说骑车方便、自由,还省钱。除了溧阳,在南京、深圳、扬州、桂林、广元……只要是儿子去过的城市,他就一定骑过当地的共享单车。

溧阳引入共享单车大约是在2017年底,正是共享单车在全国快速发展的第三阶段。当时全市预计配备共享单车3000辆,供年龄在16周岁至65周岁,身高1.45米以上,身体健康的市民骑行。

溧阳撤县设市之激荡三十年(溧阳撤县设市故事之)(3)

这张照片把我迅速地拽入一种场景:我想象儿子国庆假期骑着共享单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我猜他还是在夜幕的掩护下融入路灯下的车流。他曾说过他会避开车流高峰。我想象儿子对北京既觉得亲切又觉得疏离,疫情阻断了回家的路,而作为大一新生的他一定有些想家。

儿子离开溧阳进京求学,添置的第一件私人物品就是自行车。校内自行车,校外共享单车,儿子的大学生活让人莫名地怀念起小时候被自行车驮载的时光,那是人生的高光时刻,无忧无虑,天地广阔。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共享单车的身影,我突然特别想练好单车。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会骑着单车和儿子一起穿行在他所在的城市。

这,或将成为我们之间新的沟通方式。

我有个同事也是共享单车的爱好者,基本上每周她都会和三五好友一起,骑着共享单车锻炼放松。她们骑车多半是为了休闲、健身,共度一段美好的下午茶时光。而对更多的人来说,共享单车节能、环保、经济、噪音小,还能于大街小巷畅行无阻,无疑是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最佳工具。

溧阳撤县设市之激荡三十年(溧阳撤县设市故事之)(4)

“骑行”,在溧阳早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人们更多地把骑行用来健身,用来短途旅行,用来周末休闲,用来和三五好友交流感情。这和全国上下一致倡导的绿色低碳出行正是相融相通。

溧阳撤县设市之激荡三十年(溧阳撤县设市故事之)(5)

溧阳,正在踩出自己的时代强音。

溧阳撤县设市之激荡三十年(溧阳撤县设市故事之)(6)

溧阳共享单车目前是永安行,下载App会和支付宝账户绑定,用信用分抵行程,只要一小时内归还,就全程免费。调查显示,用户年龄在25至35岁的人居多,其次是25岁以下的人群。从某种程度来讲,单车正在消除我们和孩子之间日益拉大的鸿沟。

孩子不属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儿子早晚要飞出溧阳,他有自己的人生。我只希望当他倦了、累了时,能够回家,我能骑着单车陪他静静地穿过一段溧阳熟悉的街道,看看落日、听听鸟鸣、闻闻花香,从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归属,从中找到相信世界的力量。

内容来源|溧阳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赵洪香/文 凃科芸/摄

本期编辑|葛素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