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各色各样的猛将、谋士等层出不穷,就连儒将都有不少;现在盘点出八位三国时期的儒将:

TOP、8 钟会

三国诸葛亮为何比不过司马懿(盘点三国时期的八大儒将)(1)

钟会是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自幼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间,钟会典知机密,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废帝曹髦夺权企图。平定诸葛诞叛乱,钟会屡出奇谋,时人比为张良。累迁司隶校尉,朝廷大小事务无不插手,献策杀害名士嵇康。

钟会大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后,蜀汉降将姜维行反间计,与钟会共谋,打压同僚邓艾,欲据蜀自立,图谋反叛,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起兵,讨伐司马昭,因部下发生兵变而失败,死于乱军。

TOP、7 赵云

三国诸葛亮为何比不过司马懿(盘点三国时期的八大儒将)(2)

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甚至被抬举成堪比吕布的超级猛将,但是在正史中,赵云却是一员儒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TOP、6 陆逊

三国诸葛亮为何比不过司马懿(盘点三国时期的八大儒将)(3)

当时的吴县人士中,陆绩和顾邵以博览书传最为知名,陆逊、张敦、卜静、吾粲次之;孙策死后,孙权继领其众,大力招募江东子弟为自己效力,尔陆逊也在其中,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公元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公元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

公元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二宫之争”。公元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陆逊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TOP、5 邓艾

三国诸葛亮为何比不过司马懿(盘点三国时期的八大儒将)(4)

邓氏曾经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不过,邓艾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他被推崇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TOP、4 周瑜

三国诸葛亮为何比不过司马懿(盘点三国时期的八大儒将)(5)

论家世,周瑜并不比杨修和袁绍家差多少,也是当时的世家大族,他父亲是洛阳令周异,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公元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TOP、3 司马懿

三国诸葛亮为何比不过司马懿(盘点三国时期的八大儒将)(6)

司马家也是当时的大族,家族世代居住在河内郡;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千万别小看这个颍川太守,要知道东汉末年有近一半的人才,都是出自颍川。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公元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后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全部军政大权,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TOP、2 诸葛亮

三国诸葛亮为何比不过司马懿(盘点三国时期的八大儒将)(7)

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其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但是在诸葛亮八岁时父亲就死了,后又一路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公元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唐朝时亦将诸葛亮评选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张良、韩信、白起等九位历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TOP、1 曹操

三国诸葛亮为何比不过司马懿(盘点三国时期的八大儒将)(8)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而且曹操还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如果要说谁的能力比诸葛亮强的话,估计唯有曹操了,无论是地盘实力还是吟诗作赋,刘备和孙权等人相差实在太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