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子》书中的成语之:小邦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因为在同一段落,所以一并说说。百度百科的说法:

小国寡民,意思是指政府小,不轻易劳役人民。

老死不相往来,意思是指即使两国人民相处得很近,交往密切到连鸡狗的叫声都混在一起,却从来不发生联系。

显然,这不够准确、或是根本不对……其实此段还有成语“鸡犬相闻”、“安居乐业”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成语厚古薄今(成语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1)

鸡狗之声相闻

小邦寡民

先说小邦寡民:主要问题和分歧就在于政府小上。有两种常见错误观点:

老子主张“小邦寡民”?老子代表“内圣外王”中的外王派,希望学习过他思想的君王领主可以王天下。所以怎么可能主张“小邦寡民”这样自娱自乐呢?《老子》书中动辄就是“天下”、“圣人”、“百姓”的,王天下才是目的[得意]

虽治大国,犹以为小?这是河上公版的理解。主旨上说的通,符合老子思想的定位,也不失为一种可能。但问题是这个说法毫无支撑,是一种推想出来的解读,而不是根据原文得出的答案[捂脸]

“小邦寡民”是一种假设。原因很简单,后面跟着的几句都是以“使”开头。类似于【不尚贤使民不争】,就是说哪怕小邦寡民,只要君王不奢侈,不穷兵等等,民众就会恢复生产劳作[耶]

老死不相往来

这句也和老子思想的主旨有关。老子既然主张王天下,那么怎么会甘于人口不进不出呢?这样何时才能王天下?

这句话的重点在【往来】。这个词在此处是偏义复词,也就是只有不“往”而没有不“来”。也就是像个貔恘只进不出,只来不往,如此邦国才能日益壮大。而只来不往的原因?正是前面说的,哪怕小邦寡民也要以道治国[灵光一闪]

成语厚古薄今(成语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2)

这种偏义复词的用法,之前也说过。那就是【宠辱若惊】中,只有“宠”而并没有“辱”。之所以历史上“往来”没有被正确理解,原因就是后世儒生要贬低老子。由此也引申出后面的一个小彩蛋[奸笑]

彩蛋“结绳记事”

原文【使民复结绳而用之】。既然想贬低老子,那么就把他描述成一个开历史倒车的老司机吧。于是结绳记事就是最好说辞,一竿子支到上古了[我想静静]

其实原文根本和记事没有一毛钱关系,反而“用之”的说法更能让人想到另一个“结绳”:“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具体什么意思不用我多说了吧?所以前文我说恢复生产劳作,是有的放矢的[机智]

所以【小邦寡民】和【上善治水】类似,都是不完整的表述,不能称之为成语。而【老死不相往来】也并非众所周知的含义。至于退回到【结绳记事】时代,那就更搞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