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香香这个人物是出自北宋时期,她是当时东京地区十分有名气的妓女,因为长相柔美而有才能,所以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不过这个赵香香虽然身为妓女,可是却也有着心仪的官人,那时候有个名叫柳七的男子,其实这个男人就是著名的人物柳永,他十分的风流倜傥,因此而收获了许多女人的芳心,而赵香香也是其中的一人。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信息在赵香香简介中有着相关的记载,那么赵香香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柳三变和柳永的关系(赵香香为何只钟情于才子柳永)(1)

很多人都听说过柳永的大名,他曾经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大诗人,而且还在朝廷中担任过职位,为人宋朝时期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妓女,可以说柳永与赵香香本是毫不相干的两种人,可是二人之间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那么柳永和赵香香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呢?

柳永和赵香香之间的事情在当时那个时代也算是一桩风流韵事了,赵香香在那个时期十分的有名气,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而在她的心中也有着一位心仪的男子,这个人就是柳永。当时在社会上流传着一段十分有名的语句,宁愿再也不穿绫罗绸缎,宁愿放弃和君王相见的机会,宁愿付出所有的财物也要和柳永在一起,而说出这句话的人正是赵香香。可以说她对柳永一直情根深种而无法自拔。

据说赵香香与柳永的死也扯上了一些关系,因为最后柳永是死在赵香香身边的。因为柳永一直都是个十分任性而且风流肆意的人,当时在妓女的家中睡一晚也并不是什么离谱的事情。有一次他又在赵香香身边过夜,可是突然却梦见了一位从宫中出来的黄衣使者,介绍之后才知道这是皇帝派人来请他过去创造新的曲子,于是他醒过来之后马上让赵香香出去打水伺候,可是在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却突然倒下闭上了双眼,从此之后世界上便再也没有柳永这个人了。而他离开了人世之后赵香香找来了许多从前的好友,一起将他埋葬起来。

柳七官人没有工作,又不愿吃父母的,京城三大名妓争着养他,这三大名妓是: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宋朝名妓散尽千金,只求柳七官人与之一寝,求得一词一诗。

柳永年轻时随父到都城东京,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称柳七官人。柳七官人生得俊朗,才华独步词坛,又不愿结交达官贵人,于是朝朝楚馆,夜夜秦楼,京城名妓没有不认识他的。而且,哪个妓女若说不认识柳七官人,就会被耻笑,都以结交这个当朝第一才俊为荣。可见,当时的妓女并不一定看重钱财,而是看重男人的才华。所以,东京城里的妓界流传这样的口号: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当时妓女的这种气节,这种重视人才的程度,恐怕当代的人都很难做到了。

柳七官人没有工作,又不愿吃父母的,京城三大名妓争着养他,这三大名妓是: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宋朝名妓散尽千金,只求柳七官人与之一寝,求得一词一诗。所以,当柳七终于被人举荐到杭州去任一个县官时,消息传来,东京妓界一片呜咽。临行那天,没有别人送别柳七,全是妓女!柳七有诗为证:

郊外绿阴千里,掩映红裙十队。惜别语方长,车马催人速去。偷泪,偷泪,那得分身与你!

红裙一词代指妓女,竟然排成十队之多,而且分别的话儿说不完,真个是长亭更短亭。

柳七依依不舍告别京城,途经江洲时,闻听当地有一名妓,于是停歇下来。当他来到这个叫谢玉英的妓女住处时,谢玉英正在书房抄写柳七的词,当柳七自报身份时,谢玉英当即跪倒在地说:“贱妾凡胎,不识神仙,望乞恕罪。”看看,都将才子柳七当神仙了。柳七便与谢玉英缠绵了五天。分手时,谢玉英发誓一辈子要当柳七的仆人,从此不再接客,等待着柳七的归来。

柳七死后,由陈师师成立治丧委员会,各妓家凑份子,将丧事办得热热闹闹。柳七好歹也工作过,但没有一人答理。出葬那天,东京城里无一个妓家不到,哭声震天。有一个羡慕柳七才华的小官悄悄前往想送一程,但见全是妓女,深感惭愧,悄然而返。

谢玉英竟因忧伤过度,两个月后随柳七西归,也葬在柳七墓边上。自第二年清明起,妓女们都自发地前来祭扫,风气渐渐演变到民间,其他的人也参与祭扫,称为“祭风流冢”。葬柳七的地方叫乐游原,后人写诗描绘道: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缙绅指达官贵人,此诗讽刺当时的官员在重视人才方面还不如妓女们,我想,这也可以理解,柳七作风随便,那些追求进步的人怎么敢与他结为友呢?不过,柳七官场失意,但终得惜才的妓女们让他灵感不曾凋谢,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柳词”。

破阵乐·露花倒影

【原文】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带着露的花在水中映出了倒影,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金明池的水波荡漾出淡淡的暖意。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长长的虹桥,其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一直延伸到水殿。在柳树之堤旁,鱼龙曼衍嬉闹。那里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音乐声喧天。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

偶然看见皇帝出游于此,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在清莹的池水畔,开设御宴。数叶扁舟如在画楫上游荡,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游人尽情欢娱,歌颂《鱼藻》佳曲,乐声婉转动听。时有轻盈女子,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渐渐走远。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就像夜晚的洞天之地。

柳三变和柳永的关系(赵香香为何只钟情于才子柳永)(2)

注释

(1)破阵乐: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注正官调,《乐章集》注林钟商。此调有数体,以柳词为正体。

(2)露花倒影:谓带露的花在水中映出倒影。

(3)烟芜(wú)蘸(zhàn)碧: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灵沼:此指宋琼林苑中之金明池,池在顺天门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

(4)金柳: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

(5)系彩舫龙舟遥岸: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

(6)千步虹桥:长长的虹桥。古人以步为度量单位,一步为五尺。虹桥,拱桥。

(7)参差雁齿:虹桥上的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雁齿,喻排列整齐之物。

(8)水殿:营建于水上之亭殿,金明池有水殿。

(9)金堤:旁植柳树之堤。

(10)簇娇春: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

(11) 罗绮:指丝绸衣裳。

(12)喧天丝管:音乐声喧天。

(13)霁(jì)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荣光,花木的光泽。蓬莱,指蓬莱池,在陕西长安县东蓬莱宫附近。蓬莱宫,唐宫名,原名大明宫,高宗时改为蓬莱宫。清浅,清澈而不深。此处为偏义,指清澈。

(14)时见:意谓突然看见,不期然而看见。

(15)凤辇(niǎn)宸(chén)游:谓皇帝出游。凤辇,皇帝所乘之车。宸(chin),北极星所在为宸,皇帝如北极之尊,故后借用为皇帝所居,又引申为皇帝的代称。

(16)鸾觞禊饮(luán shāng xì yǐn):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鸾觞,刻有聋鸟花纹的酒杯。禊饮,祓禊之后的饮宴。

(17)翠水:清莹的水。

(18)镐(gǎo)宴:即天下太平,君臣同乐戢(jí)御宴。《诗经·小雅·鱼藻》:“王在镐,其乐饮酒。”郑杰笺:“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武王何所处乎?处于镐京,乐八音之乐,与群臣饮酒而已。”后以“镐宴”、“镐饮”代指天下太平,君臣同乐。此指皇帝宴群僚的禊宴。

(19)舠(dāo):形如刀之小船。

(20)竞夺锦标霞烂: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

(21)罄(qìng)欢娱:尽情欢娱。

(22)《鱼藻》:《诗经》中歌颂武王的诗篇。《诗序》曰:“王居镐京,特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

(23)各委明珠,争收翠羽: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委,委佩,委垂。翠羽,翠鸟的羽毛,可作饰物。

(24)云海沉沉:谓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云海,指高远空阔的天空。

(25)洞天:道教称神仙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泛指风景胜地。

【作品鉴赏】

《破阵乐·露花倒影》柳永描绘北宋仁宗时每年三月一日以后君臣士庶游赏汴京金明池的盛况

本词用浓攀重彩、层层铺叙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当时都城的气象宏伟而又花团锦簇的社会风俗画卷。

上片一开始就写金明池,是开门见山的手法。“露华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三个四言句,前两句是对句,后一句散句补足前意。意谓沾着露水的鲜花在池中映出美丽的倒影,烟雾轻笼的丛草微微浸入碧色水池边。池水,暖洋洋的。从“露花”、“烟芜”和“波暖”中。散发出春晨的气息;这是金明池春日一顷碧波微暖、几枝红花相映的明亮的画面,为全词奠下了温暖而热烈的基凋。“露华”句为人瞩目。苏轼曾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华倒影柳屯田”(《词苑谈丛》)。接着景色推向岸边,“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这句是特殊的词雕语言,有词序颠倒和语意紧缩,意思是说远处的岸边,成行的杨柳树盒黄色枝条迎风飘荡;描绘着彩色图案的大船和龙舟停在岸边,船缆拴在柳树上。接着,是金明池中桥的特写镜头,“千步虹桥,参差雁齿,亩趋水殿。”虹桥,指金明池内仙桥。据《东京梦华录》:“仙桥,南北丝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槽,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老飞虹之状,桥尽处,五殿正在池之中心。”这三句如实描写,却用化静为动的句式将仙桥凌波而起、雄跨池上、直通水殿的气势写活了。以上是金明池的静景描写。以下则着重写其热闹的动态游乐场顽,“绕金堤曼衍鱼龙戏。

《破阵乐·露花倒影》柳永反映宋仁宗时昌盛兴旺的景象,是当时都市风貌的艺术实录

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这是两两不同的戏类。鱼龙曼衍,一种变幻多端的古代戏术,按张衡《四京赋》所云,鱼龙者,一科奇兽。先戏于庭中,再入殿前池中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弄水,作雾遮日。雾毕,化为黄龙八丈,出水游戏于庭,炫耀日光。实际上大抵为由人装扮成珍奇动物所进行的特技表演。这种戏目,光怪陆离,引人入胜,可观性是很强的;但毕竟是虚幻的。后者则是指乐部歌舞妓表演。“族娇舂罗绮”是一句高度紧缩句,只有在词中为了合乐才有这种特殊句。意谓一群群娇美的、青春年华的穿著华丽的歌舞妓们,弹奏着急管繁弦,响彻云霄。这两类游乐活动,主要是从色和声两方面着笔的。至此,已将金明池上、岸旁的热闹景色写得跃然纸上。于是,再以歌颂性的“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作为上结。意谓远远望去,金明池上空景色晴朗、祥云彩光,彷佛看到了海上的蓬莱仙境。

下片换头几句构思十分巧妙。“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是写皇帝临幸金明池并赐宴群臣的景况。由上结的“似睹”仙境,到过片的“时见”皇帝宸游,歌颂之意,暗中相呼应,但画砥已大幅度转换。“楔饮”,指上巳日(夏历三月初三)临水滨洗濯,宴饮行乐。行文至此,切入本词的题旨。“临翠水”三字不要忽略,它上承金明池,下伏观舟赛。

柳三变和柳永的关系(赵香香为何只钟情于才子柳永)(3)

《破阵乐·露花倒影》柳永描写都市的繁华景象,是柳词题材上的新开拓

接着,“两两轻轫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写君臣们观看龙舟竞渡夺标。据《东京梦画录》记载当时夺标情况云:“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西,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本词的艺术手法体现之。“两两轻轫”指两行小船。“飞”字极青划桨之快速,在激烈竞技状态中。因锦标为锦彩银碗之类,在春天丽日的映照下,霞光灿烂,故曰“霞烂”。以上两句生动地再现了小舟飞桨夺标的热烈景象。下面再进一层铺叙,“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鱼藻》为《诗·小雅》篇名,共三章,相传认为是天子宴诸侯、诸侯赞美天子之诗。用此典,是极写宴会上徘徊宛转,唱诗赞美天子。至此,君臣们的欢乐已达极点,词中对皇帝的歌颂也到高潮。于是,文笔一转,再从侧面烘托皇恩,许士庶游赏金明池。“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委,争收翠羽,相将归远。”诗人选取了游女画面,是很巧的剪裁。“别有”两字就意味是和宫廷不同的另一类人群。这几句用了曹植《沼神赋》中的典故。该赋写众女神漫游时“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归远”隐含游乐人散,天已晚了。煞拍也就很自然地写出“渐觉云海沥沉,洞天日晚。”傍晚,天上白云茫茫,金明池上巍峨精美的殿台楼阁,渐渐笼罩于一片暮霭沉沉之中,宛如神仙所居住的洞府一般。这和上绪的“蓬莱”仙境,遥相呼应。全词用赋笔铺叙了金明池的一天之中热烈游况,以晨景始,以晚景终,在恍惚迷离、令人遐思中结束;充分体瑚了柳永慢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名家点评】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苏轼赞道:“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这是对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高度赞赏。

作者介绍

柳永

柳三变和柳永的关系(赵香香为何只钟情于才子柳永)(4)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三变和柳永的关系(赵香香为何只钟情于才子柳永)(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