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北师大新传学硕938简答题,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真题答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研究方法考研真题答案(简述第三人效果)

教育研究方法考研真题答案

18北师大新传学硕938

简答题

简述“第三人称效果”理论

答题思路

第三人效果是关于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网络媒体时代,更加具有应用性,很多政策的制定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在回答此题时,大家可以从它的概念,层面,心理依据,影响因素,在网络时代出现的新发展的角度来作答。

参考答案

1

第三人称效果的背景

第三人效果最早源于戴维森的个人经历:日本向岛上投放“美日战争是美国挑起的战争”,美军军官害怕传单内容对黑人士兵产生不良影响,决定撤退。20 世纪 50 年代戴维森研究联邦德国报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时也注意到了同样的现象。

2

第三人称效果的内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戴维森教授于1983年在《传播中第三人效应的作用》中提出。他指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尤其是说服性信息或宣传以及负面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

3

第三人称效果的概念层面

❶ 它指的是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时存在着双重标准:“高估”媒介传播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对自己的影响。

❷ 是大众传播现实影响的一种发生机制,在许多时候,对大众传播内容产生实质性反应的,往往不是“表面受众”而是他们的相关者。

❸ 是一种说服宣传技巧,以影响“表面受众”的形式,实现操纵“第三人”行为的意图,是这种宣传技巧的基本做法。

4

第三人称效果产生的心理学依据和影响因素

“自我强化”倾向是产生“第三人效果”的重要原因。

“自我强化”即人们往往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比他人聪明,自己比别人更能抗拒说服性信息,更不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自我强化表现有 :

盲目乐观:与他人相比,自己受负面事件的影响概率较低;

虚幻的优越感:习惯用正面正面方式评价自己,

自我服务式归因:即在好事面前容易夸大自己的作用,在坏事面前容易推诿责任的倾向。

5

第三人称效果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改变个人对信息的认知

新媒体的使用,一方面为权威信息更快更直接地到达受众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加强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有助于消除传播隔阂,并且,受众之间也可以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减少自己的“盲目乐观”。

新媒体加强政府及传统媒体的反应能力

新媒体时代,政府、传统媒体纷纷借力新媒体,两微一端,及早介入、加快传播,并且官方信息的传播直达每个受众手里,减少了传播过程中的噪音。

新媒体为多元意见的形成提供了空间

新媒体的出现它消解了地理距离,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因此质疑得以存在,人们在新的空间里能够看到和自己意见相同者。只有给不同意见足够空间,这些意见或观点才能在博弈中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于小川《论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