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间,北京卫视播出电视剧《运河风流》的第2集、第3集和第4集内容。我在对这部电视剧的首集剧评文章当中说,剧本和拍摄均有气韵,演员差点意思。等到李乃文登场之后,演员层面上的气韵,也被逐渐补齐。甚至于随着剧情发展,这部电视剧实现了戏捧人的显著效果。整体来讲,《运河风流》有陈忠实《白鹿原》的气象,这是一部非常高级的电视剧作品,更是有着创作者浓郁的人文情怀。(剧是好剧,但这剧连个官网都没有,想找几张他们的海报做配图都挺难。)

运河风华在哪里(运河风流4集过后)(1)

《白鹿原》为什么高级?还真不仅仅是它写了“民族秘史”,而是在这些百姓的民族秘史当中,透露出了“中国历史精神”。这种读书人家国天下的大情感,才是中国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把握《白鹿原》真正精髓的文眼人物是朱先生。而摸准《运河风流》气韵的角色,则是李乃文饰演的读书人杨春早。可以说,在《运河风流》当中,有着浓郁的读书人气质,这种气质,不为自己,而为世人。中国真正读书人的精神,全在其中了。而真正读书人,看到《运河风流》,必拍案叫绝。

运河风华在哪里(运河风流4集过后)(2)

我们不妨针对这一点,展开认真聊一聊。在第2集的剧情当中,杨春早用一头毛驴换了一本即将被当柴火烧的“破县志”。看到这一段,差点把老编看哭了。《运河风流》的老编剧高满堂,老高,真是自己人,写到读书人的骨子里边去了。一本“破县志”有什么用处啊,还值一头毛驴?在电视剧作品当中,没有办法用哲学的方式进行说明,只能用一个蜻蜓点水的故事说明一下了。

在这本县志当中,记载了运河庙宇的来历,和两家每年谁主持祭祀的规则。正因为这本县志的出现,让剧作当中两大家族的矛盾得到了化解。这是电视剧表面上的故事。而实质当中,便是对“中国历史精神”的阐释。大学者钱穆先生曾说,中国文化,不重器物,而重这种文字、文化命脉当中的传承精神,重历史对当下的映衬价值。高满堂老编剧的《运河风流》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把这个哲学、文化上的道理,说出来了。

运河风华在哪里(运河风流4集过后)(3)

我认为,《运河风流》的谋篇出笔,在文学气脉上是承接陈忠实老先生的《白鹿原》的。《运河风流》这部电视剧不仅讲故事,更旨在讲一种国家民族的文化气脉在具体角色身上的传承。《白鹿原》当中的朱先生,正好对应《运河风流》当中的杨春早。两人都是修史,这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为什么要修史?因为在读书人那里,历史从来不应该是一笔糊涂账,修历史,以正当下。

所以,在《运河风流》已经播出的剧情当中,李乃文饰演的杨春早对黄子荣说,我当时帮你,是出于私情,但我修史(县志)的时候,必有一说一,不为你袒护,所以,“私生子”这件事情,你必须说清楚。于杨春早这里来讲,“史”的严肃性,是拒绝私情的。这种严肃,可能就是很多未怎么读书的观众所不能理解的。看高满堂的《运河风流》,我们会因为不怎么读书而感到羞愧。

运河风华在哪里(运河风流4集过后)(4)

乃至于后续的剧情当中,黄子荣上土匪窝子里边给灾民们索要被抢劫走的赈灾钱粮的时候,黄子荣怎么说?不为什么狗屁做官,就是为了正在受灾的老百姓。高满堂老编剧的这些台词,真的是掏心掏肺写到读书人的心窝子里边去了。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我们看到土匪也讲仁义的时候,才能明白老编剧的良苦用心。《运河风流》这部电视剧是藏着文化野心的,试图通过这些角色和故事的塑造,把观众们都拉到这种读书人的文化、家国视野当中来。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非常喜欢《运河风流》这样的电视剧作品。其实,我们写剧评文章,秉持的也是一种文化视野当中的影视剧质量打量。这又和杨春早的修史有何区别呢。我们为什么要严肃认真地写剧评文章呢?就是把那些真正有文化价值的影视剧肯定出来,帮助时代继续向前发展,把那些劣质的、甚至于三俗有毒的东西拎出来,论证它们在美学视角上的丑陋。

运河风华在哪里(运河风流4集过后)(5)

电视剧比到最后,就是比谁更有文化气韵,谁更能在民族文化的血脉当中找故事传承。写电视剧,真不是光有技巧才行的。这个高满堂,算是把电视剧创作搞明白了。这样的高人,应该月月给他检查身体,让他长命百岁,坚持创作。(文/马庆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