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石评梅与高君宇的感情堪比梁山伯与祝英台,生不能相守,死定要同穴。

为了爱情,高君宇忍受骂名,抛弃发妻,可还没来得及享受爱情,便劳累成疾。石评梅受过情伤,不再相信感情,但为了爱人,她愿意勇敢地踏出那一步。

岂料还未享受片刻温存,便与爱人生死相隔,成了中国现代女作家生命中最短暂的一位。两人之间的感情究竟经历了什么,能折磨两人至此?

梁祝当初有多甜结局有多虐(民国版梁祝)(1)

1902年,随着一声啼哭,一位女婴呱呱坠地。她便是日后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石评梅。

石评梅生在山西平定,家境殷实,父母皆是文化人。乳名心珠,人如其名,她仿佛含着金汤匙,一出生便是家中掌上明珠。

父亲是清末举人,但并未因为石评梅是女孩,便松懈了对她的教育。父亲潜移默化地影响,为她的才女之路埋下了种子。

母亲虽是父亲续弦,但这个尴尬的身份,也没有让母女二人变得生疏,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在家庭的滋润下,石评梅大方自信,敢说敢做,渐渐地有了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作派。

青葱时代打好的基础,让石评梅的学习之路颇为顺利,一路考进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步入大学的第二年,她便遇到了一生所爱,高君宇。

高君宇也是山西人,曾拜石评梅父亲为老师。他出生在富商家庭,文化底蕴虽没有石评梅那般浓厚,但是他的个人素质高,思想觉悟深。年纪轻轻便与李大钊等人交好,还成为五四运动北京大学的负责人。

梁祝当初有多甜结局有多虐(民国版梁祝)(2)

石评梅

高君宇虽是个小人物,可他的事迹早已被北京学子津津乐道。两个人相识之前,高君宇便痛打卖国贼章宗祥,并成为平民教育演讲团的骨干。这样意气风发的少年,谁会不喜欢呢?

两人相识于山西同乡会,因石评梅父亲这层关系,异地他乡的两人倍感亲切。高君宇遇事侃侃而谈的风度,让石评梅神往,石评梅对实事的判断也让高君宇耳目一新。

在会馆中,高君宇气定神闲地讲述反帝反封建运动。石评梅看着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模样,听着他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渐渐地越听越入迷,越看越入神。

她对这个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之后两人便经常见面。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两人都对彼此产生了好感。

高君宇打算先捅破这层窗户纸,他给石评梅寄去一封信,信里采撷一片红叶,红叶上写着“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这浓浓的相思情,任谁看了都会脸红。

梁祝当初有多甜结局有多虐(民国版梁祝)(3)

高君宇

可石评梅却没有接受这样的告白,她在红叶反面写下“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石评梅对高君宇并非没有感情,为何还这样拒绝他?原因与她曾经的感情经历有关。

在高君宇之前,石评梅曾有一个恋人,她与那人谈了三年。本以为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现实却给她当头一棒,无意中知道恋人竟有妻儿。

自尊心极强的她不愿再与此人交往,这段青葱苍白的爱情就此结束。她之所以对高君宇的感情如此抗拒,就是因为高君宇与那个男人一样,家中有妻子。

不同的是,高君宇的婚姻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他一直想方设法地终止这场没有感情的坟墓,可石评梅被初恋留下的伤一直没有被抹平,故她虽然爱慕高君宇,却一直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同他在一起。

自此之后,两人感情便如同被冰封一般,一个无法突破内心不敢爱,一个无法改变过去不能爱。虽然心中挂念对方,却无法在一起。

梁祝当初有多甜结局有多虐(民国版梁祝)(4)

石评梅

两人感情破冰发生在1924年,高君宇终于下定决心,结束这场名存实亡的婚姻。这对女方,对他,都是一种解脱。

同年九月份,高君宇买了一枚象牙戒指,用书信的形式寄给了石评梅,两人的感情不在言语之中,他不言她便懂。

但命运总是捉弄有情人,同年十月,高君宇随孙中山回京与冯玉祥共商国事。高君宇多年的坚持和信仰,即将尘埃落定,可他的身体却如同没了气的气球,一下子垮了。

1925年,高君宇因常年劳累住进医院。石评梅得知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来照顾他,两人的感情也在这段时间升温。

本以为两人可以更进一步,进入婚姻殿堂,可高君宇却在3月份因急性阑尾炎术后出血,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了,年仅29岁。遵从他的遗愿,被葬在了陶然亭。

梁祝当初有多甜结局有多虐(民国版梁祝)(5)

很多感情都是直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高君宇死后,石评梅悔恨交加,才明白自己对他的爱有多热烈。自此,石评梅便经常在孤寂凄苦中,前来高君宇墓畔,抱着墓碑悲悼泣诉。

任谁都没想到,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这么早便离开了人世。石评梅更没想到,自己刚刚突破心灵防线,便与爱人生死相隔。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的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哀愁深埋在我心头。

我愿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天呵!这蛇似的蜿蜒,蚕似的缠绵,就这样悄悄地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我爱,我吻遍了你墓头青草在日落黄昏;我祷告,就是空幻的梦吧,也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她为了再见爱人一面,愿抛下世俗中的一切,这一刻她后悔了。后悔自己走不出过去的阴霾,后悔自己不该扭捏,没有早早答应与高君宇在一起。心灵和精神的双重打击,让石评梅愈发不振。

梁祝当初有多甜结局有多虐(民国版梁祝)(6)

石评梅在高君宇的墓畔

墓畔有白发老翁,有红颜少年,向这一杯黄土致不尽的怀忆和哀悼,云天苍茫处我将魂招;白杨萧条,暮鸦声声,怕孤魂归路迢迢。”

她写下篇篇诗句,悼念死去的爱情,可文字的洗礼,也没能让她抒发心中郁结。没了精气神的石评梅,最后也倒下了。

1928年9月,石评梅患脑膜炎,医治无效,于同月30日亦死于当年高君宇病逝的协和医院。

根据石评梅生前曾表示的与高君宇“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将其尸骨葬在高君宇的墓畔。

真正地做到了“生虽不能同眠,死亦要同穴”!

梁祝当初有多甜结局有多虐(民国版梁祝)(7)

两人的感情太过痛苦,石评梅用大笔篇幅记录两人感情之路,细细读来让人心疼,人们将这对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怨侣,比作当代“梁祝”。

错过便是错过,任凭你怎么努力,也无法回到过去。不知是犹豫迷茫,耽误了两个人,还是该说封建包办婚姻,害了两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