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豫
翻看近代史,我国的近代史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屈辱而落后的,清末的腐朽和民国时期的动荡让我国的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根本无法立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一片废墟中站了起来,但仍然难以创造出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成为民族品牌。直到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兴起,大批自有品牌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走出了一条我国自有品牌的艰难奋斗之路。
只是这条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中国品牌”在创造和发展的过程中,面对汹涌的外资显得无力,大批品牌被外资恶意收购成为外资控股的“中国制造名片”,但同时也有许多自立自强的企业奋力搏杀,从外资手中把失去的“品牌”再度夺回来,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那些让国人自豪的企业和他们创造的“名牌”产品。
第一名:北冰洋
北冰洋的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北平制冰厂,1949年后,北平制冰厂被收归国有,改名为北京新建制冰厂。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食品厂,正式注册“北冰洋”商标以及雪山白熊的商标图案。1985年,北京食品厂改制,成立北冰洋食品公司,之后开始了对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饮料市场长达十年的绝对统治。小玻璃瓶中装着橙黄色的液体,喝完退瓶儿是多少代国人的记忆。酸酸甜甜的橘子口味,在炎热的夏季是萦绕在那个年代独有的怀念。
1994年,伴随着招商引资大潮,北冰洋食品公司同外商合作,分别成立了4家合资公司,“北冰洋”汽水被分配给其中之一的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生产。但外资似乎并不关心这些合资公司的死活,4家合资公司迅速倒闭。
本土品牌倒闭之后,百事可乐旗下碳酸饮料品牌打入中国市场,并迅速扩大市占率,建厂60多年,风靡了半个世纪的北冰洋被仍在角落里无人问津。1998年,北冰洋公司被注销。
2007年,我国政府与百事公司艰难交涉,要求收回“北冰洋”,看着已经被尘封13年的北冰洋,百事可乐认为北冰洋已经对自身没有了威胁,以4年内北冰洋不得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为条件,将北冰洋交还给了中国。
2011年,北冰洋的承诺到期,第一批橘子汽水上市,尘封了17年的味道唤醒了国人的味蕾,北冰洋又回来了。
第二名:南孚电池
1958年,福州建立集体制电池制造厂——福州南平电池厂,用来生产电池类产品,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福州南平电池厂为我国的民用电池行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988年,与华润集团旗下的百孚公司、兴业银行等鸡头共同成立了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3年引进了国内第一条碱性高能锌锰电池设备后,连续18年产销量全国第一,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已经成了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名义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国外经贸部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之一,名副其实的中国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在对外宣传中,南孚的广告语中用的是“民族的力量”一词。
然而这个在国内风生水起的电池生产厂家却挡了外资的财路,导致外资电池无法在我国的电池市场站住脚,有南孚在一天,吉列旗下的金霸王等外资电池就如坐针毡,在南孚鼎盛时期,外资电池的市占率不到10%。2003年,金霸王电池母公司美国吉列公司宣布拿下南孚电磁的绝大多数股权,南孚被“卖身”,吉列的金霸王电池一举拿下大半个中国的电池市场。两年后,吉列公司被宝洁公司收购,南孚再度被“卖身”到宝洁旗下。
在2005年之后长达近10的时间,南孚电池成了国人心中的痛,曾经国内电池产业的霸主成了美国公司旗下的“小弟”,民族力量成了被卖来卖去 的货物。10年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国内投资公司手里的资金也充裕起来。2014年国内投资公司出手了,著名投资公司鼎晖投资一举拿下南孚电池78%的股份,数度被卖的南孚脱离了外资再次由中国资本控股。
虽然在外资手中的10年时间里,南孚电池在产量和销量上都可以被外资压制,但南孚电池依旧是国内现代化装备最多、科技力量最雄厚的企业。如今要恢复当年的雄风需要一点时间,但没有了资本的束缚,南孚电池再次雄霸国内市场冲向国际的步伐将会更加稳健。
第三名:娃哈哈
杭州娃哈哈集团前身是杭州上城区的小营销部,1987年,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开始了创业历程,1993年,娃哈哈集团成立,在中国饮料界开始崭露头角。1995年后,外资可乐迅速占领我国市场,旭日升集团在经营决策失误后空余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由外资企业、台企抢占,尤其是在可乐市场方面,我国本地可乐品牌为零。
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中国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娃哈哈持股49%,占据绝对控股权,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百富勤将所持有的所有股权全部卖给达能,达能一举达到51%的控股地位,娃哈哈成了外资控股的企业。1998年,在历经数年的研制之后,杭州娃哈哈集团推出了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当然,这一切依旧被外资看在眼里。
2006年左右,达能以宗庆后在娃哈哈集团外另外开设公司为由,想要以40亿元的低价强行收购娃哈哈集团,并占有宗庆后其他公司的51%股份。围绕着达能的狂妄,娃哈哈与达能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商标争夺战。
2009年,在双方政府的斡旋下,双方达成和解,法国达能宣布将手中剩余的51%的股份也出售给娃哈哈。自此,我国资本拥有娃哈哈100%的股权。另外,宗庆后与达能一战也成为了现代商业战争中的经典案例,资本和实际控制人谁更有话语权在自己的地盘上当然自己人说了算,对于外媒批评:“宗庆后耍无赖,借外资发展企业规模后再驱离外资”的说法,我国政府不会承认,娃哈哈当然也不会承认。
国货当自强
纵观我国品牌被外资收购的规律,莫不是为了打开我国市场,至于本土品牌的死活根本就不重要,我国长时间对品牌认知不足也使得这些本来如日中天的品牌在外资手中被折磨的半死不活。
如今的日化品牌,我国本土小护士、丁家宜等民族品牌已经绝迹,当你拿起熟悉的“大宝”,你能想到他其实已被收购多年了。在外资手中,民族品牌只会是绊脚石和竞争对手,所以,他们买到一个品牌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阻碍其科研进程,雪藏乃至消亡该品牌。同时外资存在收购其竞争对手或扶持本国企业的可能,故意压低价格,抢占市场,最终导致被收购方消失。
另外是部分民族品牌大多为国营或集体所有制的传统企业,存在管理体制僵化和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为扩大销售渠道引进外资,自身的进取不足也给了外资可乘之机。
国货自强,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并非是不切实际的虚妄。但国内品牌消失殆尽的时候再想挽救,付出的就可能是更为沉重的代价了,你还知道哪些自强的国货,不妨留言讨论一下?
本文由逸云财富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