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以备不时之需”,为了这个“不时之需”,中国大妈都特别爱存钱。
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中国十年前储蓄率达50%,现在是45%左右,仍是全球最高。不谦虚地说,我们是最具风险意识的民族。
1
以备不时之需,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对于疾病的担忧。
下图是银保监公布的25种重大疾病治疗费用。这25种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在95%以上,治疗费用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并不包括质子重离子医疗,或国外医疗。
平均来看,重大疾病的显性花费在30万左右。这个是直接损失,实际上还有间接损失,比如出院后的疗养康复支出,可能失去工作的收入损失,家人因照顾您而造成的收入损失等,总的下来,应该在50万开外了。
那我们除了存着或努力存下这50万,还有别的办法吗?
有的,比如搞一个互助系统。
假设某种疾病的发生率为千分之一,治疗花费为50万。在这个系统中,发病率虽然低,但单一个体的绝对损失却很高,从风险的划分来看,这是典型的低频高损的风险。
有一千个人注定有一个人患病,那将这一千个人集合起来,每人凑出500块钱,加起来就有50万,然后约定,掏钱的这一千人中谁得病就把钱给谁。
那么意味着,这一千人用500块钱,抵御了可能发生的损失50万的风险。这个就是保险的底层逻辑。
用500块的确定性支出,覆盖50万的不确定损失,这个解决方法是一个简单的杠杆,一种工具而已。
相对于阿基米德希望用它撬动地球,我等普罗大众只想撬动一个确定的未来。
保险就是这样一种工具,跟你在工具箱里攒着的一堆钳子、钣手没有本质区别。
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用到不同的工具。帮你找到最趁手的那件,是我写这个公众号的初心。
对于我们心底的那个“不时之需”,保险的价值在于,不需要你满头大汗战战兢兢地去存下那么一笔钱。
用少量的钱配置足够的保额,剩下的钱该投资就去投资,该享受生活就去享受生活。
2
解决疾病可能带来的风险,主要用到医疗险和重疾险。
医疗险是用来看病的,报销住院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药费。花多少报多少,部分有免赔额,即超过一定数目才报销。也有豪横的,只要生了病,全球所有合法的医疗机构都可以去,且不用带钱,治好了签字走人!品种很多,丰俭由人。
重疾险,名字带个重疾,实际上是用来过日子的,用来过大病康复后那段日子。不难想象,大病初愈,刚刚花了不少钱,暂时又需要休养,这时候出去赚钱是冒着更大的风险。
重疾险,就是一次性把未来三到五年的生活费交给你,像一根拐杖,支撑你最艰难的那段日子。
3
以备不时之需,还有对意外的担忧。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来,”以前我觉得像鸡汤,现在我觉得是概率学。一个大的群体,意外是以一个固定比例存在的。
应对意外状况的发生,有一种专门的保险,意外险。
那什么是意外?保险的范畴内,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的,非意愿的事件和状况。猫抓狗咬、走路崴脚是意外,感冒发烧就不是意外了。
意外险的杆杠很高,一年几百块钱,可以买到几十万或是上百万的保额。对于活泼好动的小朋友,配置意外险很有必要。
人生最极端的意外,莫过于身故和全残,这也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大不幸。但还有更残酷的,是不幸发生,责任未尽,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寿险。
寿险对标的是家庭责任,越是赚钱养家的人越应该配置。寿险有个形象的说法,“站着是印钞机,躺下是人民币。要么人回来,要么钱回来,要么人带着钱一起回来。”是不是有那么点意思?
综上,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寿险,是家庭最常用到的四种保险,每种保险有它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当然也有一些不适用保险的场景,下回,我们就聊聊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