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基本上很多人都会对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感以及崇拜感。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1)

毕竟诸葛亮一生经历非常丰富,未出山之前“卧龙”之名已然享誉天下,出山之后更是在一次次对战之中尽显才华。

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并没有贪恋权势,而是拖着年迈的身体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立志兴复汉室。

最终带着已经病入膏肓的身体病逝于五丈原,可谓是人神共悲。相信许多人看到诸葛亮病逝的情节还是会潸然泪下。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2)

尽管后世人评价诸葛亮“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但诸葛亮的一生并不是事事都尽在自己掌握之中,自己也曾做过错误的决定。

这两个错误的决定就是错杀了两个人,后世人评价说,如果没有杀这两员大将,蜀汉还有实现大业的机会和希望。

第一位大将——刘封

说起蜀汉刘封,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的。但许多人听说他的事迹,还是在他拒绝出兵援救二叔关羽的时候。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3)

关羽在后世被称为武圣,也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与尊敬。但英雄一世的关羽最终败走麦城也让人倍感遗憾,无法释怀。

虽然关羽是被东吴吕蒙所杀,但究其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关羽向刘封求助的时候,刘封并没有出兵援助,而是选择了束手旁观。

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才导致了刘封最终自裁而死。但刘封的直接死因,还是由于诸葛亮对刘备的谏言所致。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4)

关羽败走麦城之时,由于兵微将寡且面对吴国的重重围困,只能向驻守上庸的刘封以及孟达发出求救信。

但此时的刘封刚刚占领了上庸城,民众以及当地的豪族尚未完全归化,一旦出兵救助,很可能城中就会发生叛乱。

而且关羽曾经公开表示。自己不同意刘封拥有刘备日后的继承权,因为仅仅只是一个养子而已,还不是从小养到大的那种。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5)

就因为这几个原因,刘封与孟达并没有出兵援助,直接导致一代武圣关羽死于东吴之手,也埋下了日后自裁的种子。

后来孟达投降曹魏,联合徐晃一起来攻打刘封的上庸,而且刘封的手下也背叛了自己,直接导致刘封败逃回成都。

刘备本来就在伤心欲绝之际,诸葛亮直接谏言说刘封还是比较勇猛的,如果现在不除掉他,日后也许会成为刘禅登基的障碍。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6)

刘备就下令赐死刘封,刘封得知后也随即自裁。因此倘若没有诸葛亮支持,也许刘封也不会落一个自裁的下场。

但诸葛亮殊不知,这一斩就斩断了蜀国的未来。因为此时蜀国的五虎上将已经走了一位,剩下的普遍都是年迈之辈。

此时的蜀国亟需一批“蜀二代”例如关平、张苞等人来重新披挂上阵,刘封更是一位“蜀二代”中的佼佼者。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7)

并且从刘封的战绩来看,他的战功仅次于魏延。史书记载,刘封此人武艺高强,而且力气很大,做先锋非常合适。

在刘备攻取汉中的时候,刘备派出的第一员战将就是刘封,对阵的正是曹操骁勇善战的儿子“黄须儿”曹彰。

在作战时,刘封丝毫不落下风,最终还击退了曹魏前来的援军。史书记载他“战无不克”,可见刘封也是十分勇猛的一员战将。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8)

如果诸葛亮没有赐死刘封,在日后一定会成为诸葛亮北伐中一位非常得力的干将,甚至可以比肩大将魏延。

第二位大将——马谡

可能很多人听说马谡,还是在“马谡失街亭”这个故事里。也正是这件事情导致了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9)

当时诸葛亮固执己见要让马谡领军前去镇守街亭。没想到马谡并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命令在山下城镇中驻守。

反而是率领军队前往山上驻守,没想到后来直接被切断了水源围困在了山上。在王平拼死奋战下才救回了马谡。

但街亭已经被魏军攻取,导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进退无据,就这样诸葛亮只能退军汉中第一次北伐战争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10)

无疑就是因为马谡的原因,才使诸葛亮失去了北伐的一片大好局势。无奈之下只能斩掉马谡,以正军法。

此时的马谡才30岁左右,正是展示自己大好才华的年纪。但却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买了单,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马谡其实并不像后世人评价的那样只会纸上谈兵,高谈阔论。他在少年时期就被诸葛亮发现才起与抱负超过常人。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11)

马谡非常喜欢讨论军事,并且在军事形势上往往都有一套独到的见解,这让丞相诸葛亮十分赏识他,让他在自己身边担任参军。

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马谡就提出只有让孟获对自己心悦诚服,才能让他永远都不会叛乱蜀汉。

毫无疑问马谡的计策十分成功,七擒孟获到蜀汉灭亡之后,孟获再也没有成为蜀汉的隐患,非常安分守己。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12)

甚至直到现在,四川有些地区还有人头缠白布,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可见马谡的攻心之策直到现在仍在体现他的成功。

究其品质,会发现马谡其实是一个非常善于在军事上出谋划策的智囊型人物,并非只会纸上谈兵。

其实诸葛亮的突出才能并不是用兵,刘备去世的时候也曾说要让诸葛亮管理内务,并非军事,可见诸葛亮擅长的并不是军事。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13)

但是身边多了一个善于谋划的马谡之后,在诸葛亮带兵初期也可以说是屡战屡胜,就是因为马谡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如果马谡没有早早地被处死,在北伐后期一定可以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为诸葛亮分担更多的军务。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错杀蜀汉大将(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14)

这样的话,诸葛亮也不用在后期对军中大小事务事必躬亲,导致最后劳累过度,发出“一身才华无人可授”的悲叹。

结语

可见,刘封与马谡两员大将,前者非常骁勇善战,后者善于出谋划策。这两位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技能型人才。

尤其是在人才贫困的蜀汉,这两位更是比较珍贵的人才资源。如果没有早早被处死,相信一定会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大放光彩,甚至有机会实现蜀汉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