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说教材:
《牛顿第二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2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2.牛顿第二定律;3.力学单位制。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学习其他动力学规律的基础;它阐明了物体的加速度跟力和质量间的定量关系,是运动学和力学的桥梁。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受力的关系。
2.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加速度跟受力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理解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一般表述的含义,知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5.认识国际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6.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在物理研究中的意义。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数据,作图 找出数据规律;并用语言概括。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实验的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表述,及数学表示。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教师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即物体产生了加速度:加速度大,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快;反之则慢。那么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学生思考,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
通过引入,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结合学生的方案,总结确定可行的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按照107-109页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完成(表6-1;表6-2及图6-13、6-14、6-15的图像),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实验结果,并用作图法直观表示出来。学生交流、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物体的质量相同时,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相同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教师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实验结论(110页)。引出: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教师提出问题:公式中的物理量单位是如何确定的?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知道力学的基本单位(米、千克、秒)。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公式讨论单位的确定。
教师通过111-113页的例题的讲解,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同时巩固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有时间的话)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 :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