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写作的你,是否期待自己的文字被看见?
有一名台湾高级教师,也是一位作家,他曾经在广告文案公司工作,因缘际会成为老师20年后,通过成立诗社、指导学生习作,重新点燃了自己和无数学生的创作梦想。
他就是蔡淇华老师,著有《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有种,请坐第一排》等作品。他通过《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这本书,告诉热爱写作的我们:你值得被看见! 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年逾四十的中年人,被看见了!希望大家每一个与文字结缘的我们,也被看见!
《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是一本培养学生一生写作素养的好书。在这本书里,作者准备了40篇用心浇灌的文章,归纳出了写作的四十个“力”, 每个“力”都围绕一个或几个小故事展开,有学生的例子、有作者自己的例子、还有各种有趣的典故。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不仅为大家奉上了简单易操作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表达了“写作即是书写人生,你值得被看见”的人生哲理。
如何被看见呢?我们需要学会选择主题,积累和运用素材,提升文字的表达效果来被看见。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引经据典也不少,可是别人看了,却不知道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文字缺乏主题和标题。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标题是一篇文章的名片,一篇拥有灵魂的文章,会选择有价值、专一、具有逻辑力的主题,和具有具象和动作的标题。
1.选择有价值的主题
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主题就是一种选择,而选择有价值的主题,会让我们的文章更具意义。
如在电影《大英雄天团》中,因为主人公弟弟在爱和恨中,选择了爱,用爱将仇恨化解,最后弟弟用杯面(机器人大白)拼死保住的“善良”芯片让杯面复活了。
爱带来奇迹,爱才可以感动众生。爱的主题选择让这部电影有了灵魂,甚至打败了同档期的《星际效应》。
有价值的主题会从“个人的经验”讲到“众生”。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林间散步时,除了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写出了这样的游记:“两条路在林间分道,很可惜,我只能选择一条,而此后风景将完全不同。”
诗人通过在林间道路之间作的选择,讲出了人生中的选择。他的这篇游记,主题就从“个人的经验”讲到“众生“,更能引起人共鸣。
不管是做人,还是写文,都是一场修炼,作者想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为,懂得选择,让生命有更好的主题。
2.主题要专一
作家石德华说:“散文是可以加减乘除的。”不但是散文,其它文体都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如对文章加重点、减杂质、意象相乘、被主题整除。
“被主题整除”就是说一篇文章讲一个主题就好,才不会枝蔓杂乱。
如断臂的维纳斯,因为没有双臂的视觉干扰,她那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丰满的下巴,还有身体的蛇形曲线,反而和谐地成为我们视觉的焦点。
如果维纳斯拥有完整的躯体,她还会那么迷人吗?相传,有人看过维纳斯完整的雕像,也有很多人试着用电脑帮她装上双臂,却发现反而不如断臂的迷人。
维纳斯的断臂提醒我们在文章中,要对主题做一个减法。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篇文章最好只有一个主题,才能突出重点。
3. 主题要有逻辑力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写文就注重好词好句好例子,但主题缺乏逻辑力,所以很难达到作者与读者良好的沟通效果。
主题的逻辑性是指“结论” “事实与科学的佐证”,就是说主题有理与据,结论都是由事实或科学推论出来的。
训练主题的逻辑性, 可以借鉴作家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书中,提到的运用“自上而下法”:把总结和结语放在开头,接着提供支撑结语的事例和细节。结论先行,主次分明,这样写的文章就更有逻辑性了。
4. 标题要有“具象”或“动作”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标题是文章的名片。有了灵魂的文章,需要一张好的名片来吸引读者。好的标题不以“抽象”来显示高大上,而应具备画面感的“具象”或激起阅读者“创造参与”的“动作“。
就如朱自清和龙应台,同是塑造父爱的形象,他们都不以“父亲的爱”来命题。朱自清选择“具象”——背影,为伟岸的父亲定影;龙应台挑选“动作”——目送,表达对父亲的不舍。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具象”和“动作”是命题的两个法宝,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命题时可以加以运用。
我们很常会在写作的过程中,苦于没有合适的素材,可以说,素材就像我们做饭的米,再巧的妇都需要有米之炊。如何用米做出香喷喷的米饭,如何积累和运用素材,写出一篇篇值得被看见的文章呢?
生活之中处处皆素材!只要我们学会回到自己的生命现场,培养聊天力和用典力。
1. 回到生命现场
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故事,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现场,都可以成为写作者笔中的素材。
“生命现场”就是我们经历过的一个又一个的过去,有的欢乐、有的难堪、有的痛苦、有的甚至让人想起来就无法呼吸。欢乐的现场我们乐于分享,但对于悲伤的现场,你是否还愿意踱回去,再次感受?
很多时候,写作,就是需要回到痛苦的“生命现场”,锻炼我们的现场力。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无数次回到了那个花团锦簇,又令人扼腕叹息的童年;高尔基写童年,也是回到了他的生命现场,记录了俄罗斯最光辉的外祖母。这些文学巨匠,都是通过回到生命现场,去感受那种曾经的痛苦和欢乐,最终留下了永恒的美。
每个书写者的生命现场,都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藏。当我们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不妨回到生命现场去寻找。把曾经的寒冰,通过温暖的文字来融化。
2. 对他人有兴趣
大家应该看到过很多自媒体作者,他们每天在平台上保持更文,写作的素材源源不断。他们写作的灵感到底从哪里来呢?
作者蔡淇华同时写四个专栏,靠的是灵感吗?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创作不是靠灵感,靠的是对人的兴趣。他说:“我不放弃任何听故事的机会,遇到有趣的人甚至会联系询问联络方式,直接提出邀:我能拜访你,听你的故事吗?”
因为分享了他人的故事,作者有写不完的感动,终于懂得写作不必靠灵感,靠的是“对他人的兴趣”。
就如“对他人有兴趣”的蒲松龄,20岁开始在路边“摆摊收集故事”,只要路过者说出一些神鬼传说,就可以领取一碗小米绿豆粥,他终于在40岁时完成了490余篇的《聊斋志异》。
所以,当我们拿起笔,枯肠搜尽仍难以下笔时,不妨去观察众生,与其对话,甚至主动记录他人的故事。
他人可能居住在书本里,可能在新闻事件里,更可能正行走在你的身旁。人类最感兴趣的还是人,如果我们的文章可以提供有血有肉的人类,我们将会得到最好的看见。
3. 学会用典
借用典故可能大家比较熟悉,就是引经据典。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引经据典能够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也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
我们平时接触的有神话典、时事典、文学典、故事典等。主要是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典。
如本书作者建议学生引用伊卡洛斯的神话来修改主题为“坠落”的文章。年轻的伊卡洛斯借助翅膀飞上天空,但因为太过于兴奋,越飞越高,导致他的翅膀被太阳融掉,最后坠落而亡。
这个神话典刚好与学生纪念早逝同学的主题相容,借助了神话典后,学生的文字也就更加典雅了。
典那么多,到底应该怎么收集和使用呢?作者建议建立了一个写作资料簿。根据你选的主题,把自己身边的事、书中的典故、看到的电影等资料和台词记录下来,以备之需。
用典可以弥补生活经验不足带来的缺憾,更能强化主题。所以,让我们来建立自己的用典资料库吧!
提升文字的表达效果
一篇文章有了主题和素材后,需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如何提升文字的表达效果呢?可以通过词汇力、量化力和联结力等来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字表达。
1. 词汇力和字辩力
- 词汇是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随便一捧,就是一串精彩的词汇珠子。
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个词汇就是一个文化的密码,娴熟或能使用一个词汇,就表示自己的大脑力又构建了一条神经网络”。
作者在一个外国同学的启发下,对中文词汇的感知力更加强了。如“孝”这个字的形状是子背老,“孝顺”是美德; 还有 “侠”字,是一个人两只手各夹住一个坏人,要把他“处理掉”,还有“怒”是心的奴才,不想当奴才,那就不怒了。
作者大量阅读了中文系的书籍,把一个个陌生的词汇抄写下来,存储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的密码。作者相信不同的文化,会形成不同的语言。
我们可以借鉴作者的做法,把所遇到的词汇一个个抄录下来,查阅好每个词汇的定义和用法,了解清楚背后的文化,然后,用在最为合适之处。
- 字辩力:从常见词汇中见不平常
练习拆开常用的词语,能帮我们在日常中见非常,在平凡中见不凡。
我们身边充满了文字的瑰宝,但我们往往视而不见。以为“失败”就是失败,“贫穷”就是贫穷。“看见”就是看见。作者告诉我们,加强对文字的辨别能力,我们能在平凡处见到不平凡。
如对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说:“你贫而不穷”,因为年轻人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只要肯努力,你就不会穷;
对历经挫败的学生说:“你失而不败”, 你失去的可能会让你更懂得珍惜和奋进;
所以平时要加强对文字的辨别能力,与习以为常的词汇深情相拥,在日常出见非常。
我们如果也能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做好积累,去认真品味我们遇到的每个词句,我们的文字表达就更丰富了。
2. 量化力:具体细节具有惊人的力量
除了词汇,在写作中,量化力也很重要。
只有量化才能给出具体的事实。 一位叫凯瑟琳的小女孩在演讲时,请全场孩子一起从1数到30,然后说:“瞧,由于你的努力,这30秒无人丧生。”
为什么凯瑟琳用了这么具体的30秒呢?因为她在电视上看到纪录片,讲述非洲的疟疾,每年杀死80万个非洲孩子,平均每30秒钟就有一个小孩因此死亡。因此她立志要劝募蚊帐,到各处演讲,希望能帮助减少非洲疟疾系死亡的儿童。
“这30秒无人丧生”的细节打动了无数人,因为你只要捐出一顶蚊帐,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让每个人都觉得义务和责任献出一份力量。
凯瑟琳的演讲也因此感动了比尔.盖茨捐款300万美元,那一年,凯瑟琳才6岁。
我们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在写作时,如果把细节量化后,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可以感动许多人。
3. 联结力:联结,是创意的源泉
万物均有联结,联结力的定义,就是不用A讲A,必须用B讲A。
关键是我们要有发现联结的眼睛。如“抽烟有害健康”,从抽烟讲到抽烟,停在了生理层面,并没有和其它事物联结。
如果这样表达“拒一口烟,争一口气”,那么就把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连接起来,有意思又有趣,这就是有创意的联结,不用A到A,而是用B到A。
要提高联结力,就要加强阅读和想象力,用心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结点。类似于日本作家山口拓朗提到的寻找素材的“乘法公式“:把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找出来。
如你的主题是写作,你可以把健身*写作,饮食*写作等,只要你愿意思考,就会找到共同点,增加表达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这本书告诉我们:当你张开自己的双眼,打开自己善感之心,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去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生活之中处处皆素材。有了感受力,学会选择主题和标题,积累和运用素材,提升文字的表达效果,追求真善美和热爱文字的你,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