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物态变化知识点试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物态变化知识点试题(物态变化考点和重难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试题

考点一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三态: 、 、 ;

(2)三态的特征:

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书本、课桌等;

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酒精等;

气态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如空气、氧气等.

(3)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 叫作物态变化.

2.温度

(1)温度的含义:表示物体的 .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符号: ;

②摄氏度的规定: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 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的测量

(1)原理: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前:应了解温度计的 和 ;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不能碰到 和 .

读数时: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 .

(3)体温计

考点二 汽化和液化

1.概念

(1)定义:物质的状态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汽化需要 热量;

(2)两种方式: 和 ;

(3)实例:湿衣服晾干、额头擦酒精降温等.

2.蒸发

(1)定义:只在液体 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它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

(2)影响因素: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 和 有关.

3.沸腾

(1)定义: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作沸腾.

(2)条件:温度达到沸点、 ;

(3)现象: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4)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 .

4.液化

(1)定义: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液化需要 热量;

(2)方法: 和 .

(3)实例:烧水时壶嘴的白气、雾和霾的形成等.

考点三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作熔化,熔化需要 热量;

(2)凝固: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作凝固,凝固需要 热量.

2.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作 点(或 点),如冰、海波、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3.熔化和凝固规律

(1)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时,不断 热,温度 ;非晶体在熔化时,不断 热,温度 .

(2)凝固规律:液体在凝固成晶体时,不断 热,温度 ;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时,不断 热,温度 .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叫作升华,升华需要 热;

(2)实例: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碘变成碘蒸气等.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叫作凝华,凝华需要 热;

(2)实例:冬季的霜、窗户上的冰花、雾淞等.

考点五 水循环

1.自然界中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收热量的的三个过程是 、 、 . 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 .放出热量的过程是 、 、 .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 .

2.如图所示,方框内是水处于三种状态时的名称,请根据箭头所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的情况.

3三、重点难点

1

重难点一 温度与温度计

重难点分析

(1)对于温度的估测:应熟记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物体的温度值以及常见晶体的熔点、水的凝固点、沸点.要多注意日常积累.如人的正常体温为37℃,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左右,人适宜的洗澡水温度是40℃左右,苏州地区夏天的最高气温为40℃左右,冬天的最低气温是–10℃左右,中考考场的温度约为25℃.

(2)对干温度计的读数:①首先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②然后看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在零刻线上方还是下方;③最后从零刻度线开始数格,先数大格数,再数小格数,两者相加即是温度计的示数。若温度计的零刻度没标记,则让液柱变静为动来判断温度值是“零上”还是“零下”.若刻度值随液柱的升高而变大则为“零上”温度值,否则为“零下”温度值.

2

重难点二 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

重难点分析

(1)物态变化的判断:①明确物态变化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②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

(2)吸、放热情况的判断:①根据物态变化判断: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②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来判断:沿固态→液态→气态的方向变化是吸热过程;沿气态→液态→固态的方向变化是放热过程.

(3)物质的三种状态和六种物态变化的辨识,以及吸、放热的情况,具体如图所示:

重难点三 物态变化图像

重难点分析

学会读图识表对于学习物理来说是一项重要技能,这一章中有大量的图表内容,现总结一下:

表1水的沸腾图像

表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重难点四 生活现象的分析

重难点分析

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总共有六种变化过程,而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现象与物态变化有关,分析生活现象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时要牢记每一种变化的特点,从状态变化、吸放热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常考实验】

水的沸腾实验

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热点为:

(1)测最仪器的选取:秒表和温度计;

(2)组装器材的顺序:自下而上;

(3)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4)缩短水沸腾时间的方法:加大酒精灯的火焰,选用初温较高的水,给烧杯加盖子,减少水量;

(5)水开始沸腾的判定:观察到烧杯中水的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

(6)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

(7)收集多组实验数据:排除偶然性;

(8)绘制温度一时间图像;

(9)根据表格数据或图像判断沸点;

(10)根据沸点判断当地的大气压;

(11)实验中产生的“白气”的状态及其成因;注意:“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与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13)水沸腾后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水继续从石棉网上吸热.

【典型例题】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将水的质量减少,重复(2)的实验步骤,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温度一时间”的关系图象。

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应用

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

(1)测量仪器的选取:秒表和温度计;

(2)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自下而上;

(3)选用微小颖粒的固体:可以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4)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受热均匀;

(5)水浴法加热:使固体受热均匀;

(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7)绘制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物质的状态,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盘的变化关系: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非晶体则温度不断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典型例题:(2019•淮安)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的   (选填“A”或“B”)。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

(3)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丙中   (选填“A”或或“B”)。

(4)实验中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