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中,与氯化钠有关的考题往往和粗盐的提纯有关,本部分主要是加强相关练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学粗盐提纯氯化钠的质量怎么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粗盐提纯氯化钠的质量怎么算(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的考点练习与解析)

大学粗盐提纯氯化钠的质量怎么算

在中考中,与氯化钠有关的考题往往和粗盐的提纯有关,本部分主要是加强相关练习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肥皂水可验证生活用水中含钙、镁物质的多少

B、纯净水干净、卫生,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C、向公路的积雪上撒些食盐,能使积雪加快融化

D、在水中滴入洗洁精易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考点: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肥皂水可以检验水的软硬进行分析;

B、根据纯净水中的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加盐可以改变冰的凝固点进行分析;

D、根据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钙镁离子的多少决定了水的软硬,肥皂水在软水和硬水中的选项不同,故A正确;

B、纯净水由于缺少人体必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对人体不利,故B错误;

C、积雪中撒盐可以改变冰的凝固点,故C正确;

D、洗洁精具有乳化油污的功能,可以将油污乳化成细小的液滴,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应用的原理,然后结合学过的常识进行分析解答.

2、我国某地曾发生把白色工业用盐误作食盐食用引起的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可能含有( )

A、KMnO4B、Na2CO3

C、NaNO2D、MgSO4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白色工业用盐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但是它有毒,不能食用.

解答:解:A、KMnO4是暗紫色的固体,工业用盐是白色,所以错误.

B、Na2CO3有苦涩味,无咸味,所以错误.

C、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但是它有毒,能使人中毒,所以正确.

D、MgSO4无咸味,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食品安全不容忽视,要了解甲醛、亚硝酸盐、黄曲霉素、三聚氰氨、二氧化硫等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3、2005年冬天,威海市遭遇到了建国50多年来罕见的大雪,公路上大量积雪,妨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了避免引发交通事故,交通部门在公路上撒了大量的食盐使积雪融化.其主要原因是( )

A、食盐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B、食盐溶于水放热使冰雪融化

C、食盐溶于水使水的沸点降低D、食盐与水反应放热使冰雪融化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根据食盐溶于水后的作用答题.

解答:解:B、C、D、食盐溶于水属于溶解,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会放热,也不会使水的沸点降低.故BCD都不适合;

A、食盐溶于水后食盐的分子打破了水分子之间的联系,使得本来可以形成有序的氢键,进而产生晶体的水分子被打破了连接,不得不继续无规则的热运动,直到温度降得更低.故食盐溶于水可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食盐溶于水后的作用的认识.

4、山西河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那里有一个被称为“中国死海”的湖泊﹣﹣运城盐池.该湖每年可生产大量的NaCl,下列关于Na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②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还可以用于做融雪剂

③氯化钠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关,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

④氯化钠是白色晶体,溶于水时放热

⑤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海水晒盐是用蒸发的方法使氯化钠结晶的.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②⑤D、③④⑤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用盐的用途;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①根据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②根据氯化钠的作用进行分析,

③根据氯化钠的生理作用进行分析,

④根据氯化钠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进行解答,

⑤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一般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物质时,都是由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①错误,

②、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炒菜时如果不放盐,菜将食之无味,公路上的积雪可用氯化钠来消除,故②正确,

③、氯化钠在维持人的体液之间离子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故③正确,

④、氯化钠是白色的晶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故④错误,

⑤、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要得到晶体,需要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⑤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对氯化钠的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考查,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应用的理论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选项的叙述进行判断.

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5、要从不饱和食盐水中获得食盐晶体,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A、无水硫酸铜能够和水结合成五水硫酸铜晶体;

B、在外界条件不变时,食盐不能从饱和食盐水中析出;

C、饱和食盐水加热时,水不断蒸发,有食盐析出;

D、过滤不能从饱和食盐水中获得食盐.

解答:解:A、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无水硫酸铜时,无水硫酸铜能够和水结合成五水硫酸铜晶体,水减少,有食盐析出,得到的是硫酸铜晶体和食盐晶体的混合物.错误;

B、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把饱和食盐水从一个烧杯转移到另外一个烧杯中时,食盐不能析出.错误;

C、蒸发饱和食盐水时,能够获得食盐晶体.正确;

D、过滤饱和食盐水时,食盐和水都能通过滤纸,不能得到食盐晶体.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从各种操作的过程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 )

A、醋B、生石灰

C、纯碱D、烧碱

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解答:解:

A、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B、生石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盐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各种物质的组成,然后再根据盐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A、不可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B、小孩经常咬铅笔芯,会导致铅中毒

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D、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对人体有害;

B、铅笔芯中含有石墨和粘土,不含有铅;

C、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指碘元素;

D、纯碱属于盐,显碱性,能和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从而把显酸性的物质除去.

解答:解:A、不可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对人体有害.故选项错误;

B、小孩经常咬铅笔芯,不会导致铅中毒.故选项正确;

C、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故选项错误;

D、纯碱属于盐,显碱性,能够中和显酸性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粗盐中混有少量Mg2 、Ca2 、SO42﹣和泥沙,为了除去杂质,在实验室中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⑤④②①③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D、⑤②④①③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镁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钙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沉淀,加入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过滤可以除去生成的沉淀和泥沙,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除去镁离子,加入适量的盐酸可以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可以除去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加入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

A、经故⑤④②①③除杂后,既可以出去杂质的离子,也会出去反应中剩余的物质,最后就只剩氯化钠,A正确,

B、过滤可以将泥沙除去,但是后面生成的沉淀就不会除去了,故B错误,

C、、加适量盐酸,又将生成的碳酸钙重新溶解生成氯化钙,故C错误,

D、经过⑤②④①③顺序除杂质后,既会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也会除去反应中过量的部分,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

二、填空题(共3小题)

9、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________.

(2)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________.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___.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1)可以从粗盐溶解过程中的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2)从加入的物质中的离子角度分析.

(3)从④步前的溶液中的离子角度分析.

(4)可以从复分解反应得原理以及加入的物质引入的离子角度分析.

解答:解:(1)用玻璃棒搅拌,加速了液体的流动,使固体很快溶解.

故答案为:加速溶解;

(2)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氯离子对氯化钠来说不是杂质,钡离子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第④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以后,其他的离子都沉淀了,对氯化钠来说,杂质只剩下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了,加入盐酸是为了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转化为氯化钠.

故答案为:过量的NaOH和Na2CO3;(3)第二步后溶液中剩下没有反应的氯化钡,第四步加入碳酸钠,除了将氯化钙沉淀以外,还可以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故答案为:CaCO3、BaCO3.(4)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对氯化钠来说就是杂质了,故答案为: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粗盐提纯过程中的除杂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强,双基要求高.

10、回答粗盐提纯过程的实验问题:

(1)粗盐溶解时,必须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

(2)若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指出错误之处: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蒸发滤液时,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当蒸发皿中________就应停止加热,以免固体烧焦.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玻璃棒在溶解中的作用是加快溶解;

(2)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3)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

解答:解:(1)在溶解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故填:加快溶解;

(2)观察图示可知,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故答案为: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3)蒸发滤液时,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为防止固体烧焦,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时,就应停止加热.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较多量固体时.

点评: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

11、现有NaCl样品(混有少量杂质离子:Mg2 ,Ca2 ,SO42﹣),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对该NaCl样品进行提纯,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NaCl溶液.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过程中,所加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相关实验方法:操作① 配制溶液 ;操作② 蒸发结晶 .

(3)加入过量A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可以确定A已经过量.

(4)沉淀物N的成分为________(后一个不写不扣分) .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要想将杂质除去必须将其转化为沉淀,连同泥沙一起过滤除去.所加物质必须能和这些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据此答题.

解答:解: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与Mg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MgCl2.故A溶液为BaCl2溶液,沉淀物M为BaSO4沉淀,滤液为溶MgCl2液;

②加过量NaOH溶液,与①中生成的MgCl2和Ca2 发生反应,生成Mg(OH)2沉淀、Ca(OH)2沉淀和氯化钠.故沉淀物N为Mg(OH)2沉淀和Ca(OH)2沉淀,滤液为氯化钠溶液;

③加过量Na2CO3溶液,与CaCl2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氯化钠;故沉淀物P为CaCO3沉淀,滤液为氯化钠溶液,溶液B为Na2CO3溶液;

④加适量盐酸,与③中过量NaOH溶液和②中过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溶液C为HCl溶液;

⑤蒸发掉多余的水分,即可得到氯化钠晶体.故操作②为蒸发结晶;

⑥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a%的NaCl溶液.故操作①为配制溶液.

故答案为:(1)BaCl2,Na2CO3,HCl;

(2)配制溶液,蒸发结晶;

(3)除尽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在所得上层清夜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

(4)Mg(OH)2、Ca(OH)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2、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海水中蕴含的元素多达80多种.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能否改用硝酸钡溶液?说明原因.________.

(2)进行操作①后,判断BaCl2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

(3)加入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为什么不先过滤而后加Na2CO3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

(4)滤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具体步骤是________.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1)在除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利用硫酸根离子检验钡离子的存在,

(3)在②步后,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有:未反应的氯化钡、氯化钙,需要将钡离子和钙离子除去,

(4)过滤前的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反应后两者都有剩余,需要加入一种试剂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除去,然后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1)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硝酸钡会生成新的杂质硝酸钠.故答案为:否.因为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3﹣.

(2)检验钡离子一般用硫酸根离子检验,但是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故答案为:取少量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并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BaCl2过量.

(3)加入Na2CO3的目的是除去Ca2 、Ba2 .因为碳酸根能和钙离子、钡离子结合成碳酸钙和碳酸钡两种沉淀.不先过滤而后加Na2CO3溶液,其理由是一次过滤,简化实验步骤.

故答案为:除去Ca2 、Ba2 .一次过滤,简化实验步骤.

(4)滤液的主要成分有:NaCl、NaOH、Na2CO3.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具体步骤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以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NaCl、NaOH、Na2CO3.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以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粗盐提纯的的实验中的除杂原则: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