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宝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他爱好数学,爱好编程,自称“程序员”,是个典型的“理科男”。我一向以我的孩子为傲,他真是个聪明上进的孩子,从不让我催着读书,每天自觉地捧着书看,无论是在上厕所,还是上学的路上。
唯一让我操心的,就是他的语文。
在语文学习上,他丝毫没有遗传到一位985文学硕士妈妈的优点,不仅从不看文学书,更不爱写作文,每次老师布置作文作业,但是他最头疼的时候,几乎每次写作业都要熬到夜里十点以后。
到了三年级下学期,他更苦恼了,因为,这一学期的课程教学中多了“想象力”的教学目标,那篇充满想象力的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更是让他头皮发麻。
一、儿子无法想象“我能变成什么”
课后,老师布置了一篇习作《假如我变成了......》
儿子放学回家后,就一直闷闷不乐,作文作业一点都没动。
等我下班回家,儿子才悄悄跟我说:“妈妈,这次又要让你帮忙了,这篇作文我真的一点头绪都没有。”
我引导孩子:“你想变成什么?”
“我什么也不想变......做人多好啊,干嘛要变成别人的东西?”
我继续引导:“变成一只鱼?可以在水里游来游去?”
“不想,一直待在水里挺没意思的。”
“那变成一棵树?”
“不想,树又不能跑,多无聊。”
“那不然你就变成一只小鸟吧,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吗?”
“嗯......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玩。”
看来我一点都没能激发出孩子的兴趣。他一边敲着电脑,一边懒洋洋地回答着我。
“不然,你就变成个电脑?”
儿子思考了半天,总算无奈地点了点头:“看来,我也只能想象着变成一台电脑了。”
二、“程序员”儿子大脑中的“想象力”
确定目标后,我开始启发儿子“变”成一台电脑。
“你变成的电脑是什么样子的?你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的脸慢慢变成长方形,我的身上长出了插孔,需要插上电才能工作。不过,我希望我变成的电脑是可以变大变小的,不需要它的时候,它就缩小成一个纽扣大小的,可以装在口袋里,需要的时候,它可以随时悬浮在面前。”
“哇!你这个思路不错哦!”金牛座的宝宝是需要赞许和鼓励的,继续引导他往下想象。
“如果你变成电脑了,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我变成一台电脑,我希望是可以一直陪伴爸爸的电脑,因为他工作很忙碌,需要电脑来办公,有时候甚至开车时都要忙工作,所以我希望我这台会悬浮的电脑可以随时陪着爸爸,如果他不方便打字的话,只需要对着电脑输入语音,就可以完成工作。”
“特别好啊,儿子,你看,你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啊!”我继续鼓励孩子,孩子慢慢也有了自信心。
“其实,一台全能的电脑不仅是用来工作的,还可以发出全球通用的代码,通过‘红客’来打击‘黑客’,确保全球的信息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儿子好像有了一点感觉了,我也从中感受到了来自一名电脑爱好者的痴迷,虽然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有点不明觉厉的感觉。
终于,在儿子的不断想象中,他的这篇作文总算落笔有内容了,终于在十点前顺利完成。
这对于他来说,又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啊!
三、长期引导:用诗意阅读拓展孩子的想象力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孩子由于长期固化的理科思维,想象力的翅膀变得有点萎缩了。为了进一步激发他的想象力,我决定通过阅读来慢慢改善这种情况,希望还在孩童时期的他能够慢慢恢复天真烂漫的诗意时光。
也正是这个时候,孩子的语文老师推荐了陈诗哥的《会跳舞的房子》、《风居住的街道》、《长翅膀的小龙》等三本书,我就赶紧购买来,每天晚上陪孩子读上两三篇。
我们采用的是亲子诵读的方式,我读一段,他读一段,读完之后,我会让孩子复述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跟他一起分析一下这篇文章借助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等。
虽然儿子最开始很排斥读文学读本,他还是喜欢数学、编程等读物,但是每天我和他一起朗读,一起分享,他也慢慢感受到了一丁点的阅读兴趣,现在起码已经不排斥跟我一起亲子共读了。
当然,我知道,在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路上,还需要做的功课有很多,但起码,我和孩子都已经起步了,只要坚持阅读,坚持启迪,本来就天真烂漫、天马行空的孩子,会更容易找回本就属于他的想象力。
而这些宝贵的想象力,对于他将来的程序开发、数学创造等都是弥足珍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