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今天下午3点开会,原则上不得请假。”
“这份报告,原则上下周三之前要完成。”
都说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诸如上面这样的话语,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我们,也会感到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那么,我们常说的“原则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原则”。
桥水资本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出版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原则》。这本书里,瑞.达利欧重点介绍了实现人生愿望的5个步骤,分别是:
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根源。
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可以看出,在瑞.达利欧看来,所谓的原则,就是指那些长期经验总结下来的,好用的,需要时刻遵守的规律和方法。
对此,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原则是指经过长期经验总结所得出的合理化的现象。
比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无论如何,我们都了解到,原则基本上可以代指是那些需要遵守的、不可违反的标准。
回到开头的例子,如果改成:
“今天下午3点开会,不得请假,这是原则。”
“这份报告,下周三之前要完成,这是原则。”
那么这两句话就变得很好理解。
换句话说,原则标明了底线,是一个不得违反的标准。
理解了原则,现在就可以理解什么是原则上了。
如图。可以用两条线表示——下面的原则是底线,而原则上是原则上面的一条线。
原则上离底线还有一定的距离,原则上不是原则,原则上代表着一种倾向性,同时有有可回旋空间。
继续看开头的例子:“今天下午3点开会,原则上不得请假。”翻译过来就是,不得请假是一种倾向性,主办方不希望你请假,但是这个不得请假又不是一个硬性的底线要求(不是原则),遇到了特殊情况你还是可以请假的,你请假只是不符合主办方的预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语句是这样的:“今天下午3点开会,原则上不得请假。如遇特殊情况请假,需要XXX书面批准。”
同样的,第二句话也是类似的解释。“这份报告,原则上下周三之前要完成。”就是说,我倾向于让你下周三之前完成报告,如果实在完不成,拖期几天也可以。
如此看来,“原则上”其实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既表明了倾向性,又不具备特别强的强制性。真遇到特殊情况了,我表达了我的期望,你也可以说明你的理由,事情可以商量着来。彼此留有面子,又可以把事情办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了解了什么是原则,什么是原则上以后,就需要结合具体的场合,有选择地使用了。
需要强制的时候,多用“原则”,少用“原则上”;反之,我表明了我的期望和倾向,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