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日凌晨,美联储如期加息75个基点,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不排除9月再大幅加息,同时,他在会后的记者发布会上称:“在某个时间点放慢加息节奏可能会是适宜的。”这句话被市场普遍解读为释放“鸽派”信号,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将会降低加息幅度的预期。目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显示,今年加息幅度的预期下降约10个基点,年末利率约为3.25%。

但也有一些市场人士提示称,美联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转“鸽”,市场心心念念的政策转向可能还不会那么快来临。

纽约梅隆投资管理公司(BNY Mellon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亚洲区域宏观和投资战略主管米特拉(Aninda Mitra)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新闻发布会上传递的最重要信息在于,鲍威尔承认“最近的支出和生产指标有所下降”,这为美联储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将加息速度放缓至50个基点或更低水平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不应被误认为是一种鸽派倾向。这只不过是坚持原本的计划而已。即使加息步伐稍慢,到2022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仍将升至3.0%或稍高一点,也就是美联储认为的中性水平。”他称,“美联储的政策仍然倾向于对抗通胀,而不是管理衰退风险。”

美联储消息什么时候公布(美联储转鸽了吗)(1)

美联储转“鸽”是误读?

和米特拉一样,不少分析师认为市场对鲍威尔新闻发布会的解读过于狭隘。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引用了6月中旬的预测,该预测显示美联储官员们预计今年将加息至3.4%左右,2023年将加息至3.8%,这一加息幅度高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的预期。

尚渤投资管理公司(Thornburg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董事总经理兼基金经理王磊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直言,并不认为美联储转为“鸽派”,只是从此前的“滞后加息(behind the curve)”转为“正常加息(on the curve)”。他补充称,这次决议一个有趣的情况在于,不同于6月会议FMOC内部存在不同声音,此次决议中FOMC成员内部分歧不大,但随着美国就业情况趋紧,且对于通胀能否下降仍存在不同看法,9月会议时,FOMC内部分歧恐怕加大。因而,很难简单断定美联储转“鸽”。

“并且,虽然9.1%的通胀可能已经见顶,但通胀不太可能一下子从9.1%下降太多,或将在7%~8%的较高水平上维持更长时间。“因而,王磊称,“美联储目前急需重建自己的信誉,如果美联储今年加息一年后,明年随即政策转向开始降息,会严重侵害到它的威信,这反而会不利于长期的资本市场。美联储不应因市场波动而放弃其树立长期威信的最后机会。”

文艺复兴宏观研究公司(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 LLC)的美国经济研究主管杜塔(Neil Dutta)也称:“市场往往是先涨为敬,随后再提出质疑。我认为通胀不会向令美联储稍晚降息变得合理的方向发展。鲍威尔也反复表示,为了实现抑制通胀的目标,经济需要放缓,适度的衰退可能还不足以压制通胀,因而美联储可能不得不采取更多加息措施。”

iCapital的首席投资策略师阿莫罗佐(Anastasia Amoroso)也表示:“有一点很清楚,美联储仍然认为美国经济能够承受利率的‘持续增长’,因为美联储仍然在传达虽然经济放缓,但就业增长还没有停滞的观点。即使说美联储有在未来政策转向的打算,此次的声明中也还没有任何暗示,这说明美联储还将继续在加息的跑道上前行。”

美联储前官员也发出提示

最了解美联储官员的可能就是前任美联储官员了。在隔夜利率决议和鲍威尔讲话后,一些美联储前官员也发声提示,美联储还不会政策转向。

曾位居美联储“三把手”的杜德利(William Dudley)于当地时间周四直言,我认为,鲍威尔周三的新闻发布会表态并不偏“鸽派”。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提到6月的美联储经济展望预期的次数多达3~4次。”杜德利称,“在我看来,这说明美联储觉得,他们会比目前市场已经定价的加息幅度大得多。” 美联储6月公布的经济展望显示,美联储预计到今年底政策利率要升至3.25%~3.5%,然后2023年在此基础上再提高50个基点。

杜德利还表示,他不认同鲍威尔关于利率已经接近中性水平的评估,他个人认为美联储的政策利率最终会升至4%左右。这意味着,在本月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升至2.25%~2.50%后,美联储在本轮加息周期内,可能还要将利率再总计提升至少150个基点。

美联储前官员、派杰投资公司(Piper Sandler)的全球政策研究主管罗佩里(Roberto Perli)也表示,当市场认为美联储稍晚政策转向的概率增加或将比此前预期的提前转向时,股市的上涨以及短期收益率比长期利率跌幅更大是 “典型的市场反应”。

他说,鲍威尔的言论“并不是一位正转向鸽派立场的美联储主席说的话”,相反,“根据我们今天获取的信息,美联储官员对今年剩余时间联邦基金利率走势的预测中值可能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