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珍贵历史影像(宋少前贵州大财主)(1)

老覃之前写过《长征途中,王震将军捉到一个爱读马列书籍的地主,演绎出一段佳话》一文,讲的是在1936年2月,即红2、6军团长征期间,王震率17师攻占了黔西北重镇毕节,在带领各级指导员开展“打地主豪绅”活动时,遇上了一件奇怪的事:红军在当地的大地主周素园家里搜出了许多马克思、列宁的书,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另外还有一本本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个地主周素园是个拥挤马列思想和马列主义的忠实粉丝。

周素园听说红军来了,不但不逃跑,还变卖了家财,带领家人参加红军。

当时,周素园已经57岁了。

他不顾年高体弱,跟随红2、6军团长征,历时9月,行程近万里,到达了延安,见到了毛主席。

开国大将珍贵历史影像(宋少前贵州大财主)(2)

抗战时期,他还担任了八路军高级参议。

不得不说,周老爷子是一个可敬可佩的奇人。

新中国成立后,周老爷子担任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

1958 年 2 月 1 日,周老爷子患病去世时,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以及周总理等都给他发来了唁电。

今天,老覃再来说一说另一位黔西北重镇毕节的大财主宋少前的故事。

宋少前的宋家大院建在黔西县岚头街上,高大宏伟,非常有气势。

读过《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书中的反面人物西门庆是开生药铺发家的,其家财万贯,为了清河县首富。

宋少前也是开生药铺发家的,也有家财万贯。

但宋少前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经常做善事,接济穷人。

在1935年3月29日这一天,红军队伍开进了岚头街。

宋少前以前受过贵州军阀的压榨,憋了不少窝囊气,他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纪律严明,爱护群众,就油然而对红军有好感,主动打开自家大院的门,迎接红军将领到家里作客。

这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的队伍,宋少前迎接到的是红五军团和中央军委三局的领导。

和他们交谈过后,宋少前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红军是一支有别于其他军阀的队伍,是一支打天下、得民心的队伍。

他全面开放自己家的中药铺,热情为红军治疗伤病员,还主动拿出粮食接济红军。

红军伤员中,有两名指战员伤得特别严重。

其中一个名叫钟赤兵,另一个叫孔宪权。

关于钟赤兵的故事,老覃之前写了《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冒死救出的伤员后来咋样了?成了军区副司令员》,里面讲到,钟赤兵在长征路上担任了红5师政治委员,与师长李天佑搭档,一路摧营拔寨、斩将夺关。可惜,在遵义娄山关之战中,右腿连中数弹,因为延误就医,出现了坏骨、死肌,前后进行了三次截肢手术。后来,在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国民党的飞机居高临下向红军扫射,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为了掩护钟赤兵,全身扑倒在钟赤兵身上,钟赤兵没有在这次突袭中负伤,贺子珍身上却有17处中弹!钟赤兵后来成为了开国中将,担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这里来详细说说孔宪权。

开国大将珍贵历史影像(宋少前贵州大财主)(3)

孔宪权出生于1911年,湖南省浏阳人,原名孔权,在1932年8月经黄克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打仗不怕死,参加过一至五次反“围剿”,在枪林弹雨中来回冲杀,毫发无伤,俨然一员福将。

在《说唐》故事里面,程咬金也是一员福将,福大命大,不但没受过伤,还长寿,活了一百岁。

黄克诚因此亲切地称孔宪权为“打不死的程咬金”。

但是,和钟赤兵一样,孔宪权在娄山关战斗中受伤了。

长征初期,孔宪权在红三军团四师任侦察参谋,扎西改编后,取消了师的建制,他下到十二团任作战参谋,钟赤兵则为第十二团政治委员。

孔宪权在对敌作战时,左腿受伤——胯骨中了敌人的6发机枪子弹。

开国大将珍贵历史影像(宋少前贵州大财主)(4)

战斗结束后,医生从他的伤腿里取出了好几块被打碎的骨头,致使这条腿比原来短了10多厘米。

红军队伍里缺医少药,钟赤兵和孔宪权的腿部伤口一直不能愈合。

红军总政治部当时对伤病员的安置规定是:团以上干部,抬着随部队进退;营以下伤病员就地安置。团以上伤病员实在无力随部队进退的,留300块大洋、一名卫生员、一名通讯员,就地找群众掩护。

孔宪权和钟赤兵都是团级干部,伤势严重。

组织决定让他们两人留下,就地养伤。

21岁的钟赤兵坚决不干,宁死也要跟随部队走。

24岁的孔宪权则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把身体养好了,才能继续干革命。”他选择了听从组织上的安排,留下就地养伤。

这样,钟赤兵与孔宪权的生命轨迹出现了巨大的差别。

孔宪权享受到了团以上伤病员的待遇:组织为他留下了300多块银元的生活费和所需药品的单子,还留下一位医生为他治伤、留下一名通讯员护理他的生活日常。

当然,医生和通讯员也另外领到了属于他们的生活费和药费。

老覃特意提醒一下,蒋介石当时把红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正在疯狂地追杀红军。即孔宪权他们留下来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凶险的。

对财主宋少前而言,这是一个平白无故地降临到他头上的凶险。

这样的凶险,他是可以不冒的。

但他心地善良,坚定地负起了责任,精心把孔宪权保护起来。

这样,孔宪权在宋家一直调养了20多个月。

“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共合作了,形势有所好转,帮助医治和护理孔宪权的医生、通讯员都离开了毕节,奔赴延安。

孔宪权本来也想要奔赴延安的,但被宋少前劝阻住了。

宋少前说:“你的腿伤虽愈,却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从这里到延安,这么遥远的路程,你怎么去?还是在我家住下来吧。我养你,吃穿都不用愁。”

孔宪权于是打消了去延安的念头。

当然,他并不是指望宋少前养自己一辈子,而是觉得自己两条腿长短不一,走路还不适应,是应该在宋家住下来,多做点轻活,多练习行走,等行走自如了,再作他算。

这样,孔宪权先是做一些手头活,当泥瓦匠,被人称为“跛子瓦匠”;后来再做一些腿脚活,比如当卖货郎,挑着货郎担,走村串寨,卖针头线脑。

日子不知不觉地过了十多年。

到了1950年,某天,孔宪权在报纸上看到了杨勇担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苏振华担任贵州省军区政委的消息,追思前事,恍如隔世,赶紧给杨勇和苏振华写信。

开国大将珍贵历史影像(宋少前贵州大财主)(5)

杨、苏二人有情有义,阅信后不但迅速写了回信,还把孔宪权的事告诉了黄克诚大将。

黄克诚高兴地叫了起来,说:“嘿,还真是个打不死的程咬金!”

黄克诚主动出具书面证明,为孔宪权恢复了党籍,并向遵义地委组织部长耿焕明、仁怀县委书记杨用信等人详细说明了孔宪权的情况。

中共遵义地委经过考察,最后任命孔宪权为第七区副区长,参加第七区接管、建政。

1955年,遵义会议纪念馆成立,孔宪权担任了第一任馆长。

开国大将珍贵历史影像(宋少前贵州大财主)(6)

孔宪权幸福地活到1988年11月7日,享年77岁。

财主宋少前,老覃一直查不到他之后的讯息,想来应该也生活得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