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播完的《叛逆者》总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上海滩》,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部剧,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将两部剧的主人公进行过比较,林楠笙和许文强,从经历上来说是有颇多相似之处的,他们一样出身平民之家,一样从高校毕业怀揣报国理想,一样凭借舞女平步青云,但他们面对人生十字路口时的选择却大不相同,也使得他们的人生有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我甚至愿意让《叛逆者》成为上海滩的续集,这样就可以抚平我几十年来的意难平。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1)

1983年,由周润发、赵雅芝、刘丹、汤镇业主演的反映三十年代旧上海爱恨情仇的电视剧《上海滩》播出,该剧当时播出时中国的电视机还未普及,我记得那时我家还在农村,父亲买了一台14英寸 的彩色电视机,每天还没到《上海滩》播出的时间点,家里里里外外围的全是人,大家生怕错过一点一滴的剧情。《上海滩》在当时的全中国形成了万人空巷的观看热潮,电视剧播完后,很多年轻小伙子模仿剧中发哥许文强的动作和说话语气,女人们模仿着冯程程结婚后的网套发型,《上海滩》带来的影响是全国性的,大秆小巷在之后的几年之内,浪奔浪流的歌声总是此起彼伏地响起。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2)

《上海滩》开启了民国影视剧热,随后播出的《万水千山总是情》和《马永贞》系列其实都是搭了《上海滩》热潮的顺风车,《上海滩》更掀起了一股粤语歌的热潮,叶丽仪铿锵有力又激越高亢的歌声,像一把利剑一样,刺破邓丽君温热缱绻的声音劈开一条属于粤语歌的新征程,《上海滩》来了之后,中国影视进入了新纪元。

《上海滩》总体来说,算是一部黑帮剧,虽然剧情中涉及了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但从男主许文强短暂的人生履历来看,他的人生是纠结到有些可悲可叹的,与林楠笙一样,许文强经历了人生信仰的崩塌,但林楠笙百转千回后找到了正途,而许文强却选择了一条完全与初心相反的路,他拉拢丁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流氓势力,利用方艳云的人脉,快速结识上流社会,并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栽脏陷害将炳歌冤杀上位,后又结识冯敬尧帮其做事,继而与其女冯程程相爱,但最终在民族大义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许文强犹豫了,他无法彻底背离初心,依然选择了救国救民,杀死山口香子逃亡香港。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3)

许文强的很多经历与林楠笙极为相像,心爱的女子是富家女,但与自己门不当户不对,助他事业走向巅峰的是交际花方艳云,而林楠笙能留在上海情报局凭的也是交际花蓝心洁冒死弄到手的情报,方艳云最终受许文强的牵连惨死,蓝心洁为了掩护林楠笙而被炸到粉身碎骨。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4)

许文强是一个悲情人物,他从始至终都在进行着自我斗争,他就是一个矛盾体,好人当不了,坏人当得也不彻底,他什么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像丁力一样不择手段,许文强的悲剧,或许就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背景下普通人的挣扎与痛苦,《上海滩》的格局远不及叛逆者,它更侧重于刻画普通人的人性,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回答问题。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5)

但《叛逆者》中通过男主林楠笙的三次变化——陈默群的叛变,顾慎言的牺牲,左秋明的惨死,他明白他以往所坚守的一切已经千疮百孔,他需要寻找新的路途。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6)

而许文强的三次转变——初恋女友蔡晓冬在他的眼前被活活打死,杀死买军火要将枪口对准中国人的山口香子,逃亡香港后阿娣惨遭冯敬尧毒害,许文强的人格被彻底撕裂,他像疯了一样返回《上涌滩》报仇,最终在丁力的帮助下杀死冯敬尧,但许文强却在报仇之后反回头还想与冯程程再续前缘,这个人物,其实是很不讨喜的一个角色,但因为发哥传神演技,竟将许文强这一悲情的短命男主,演成了横踌三十多年依旧魅力四射的流氓英雄。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7)

《上海滩》的格局要远远小于《叛逆者》,《叛逆者》不但提出了问题,同时也回答了问题,林楠笙有着坚定的人生追求,而许文强至始至终都处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当中。

《上海滩》如果放在今天播出,收视率不一定能超过《叛逆者》,但其中男女主人公许文强、冯程程对于情感戏的表达,是明显优于《叛逆者》的。《叛逆者》的女主像个打酱油的,倒凸显出女二号蓝心洁的魅力来。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8)

《上海滩》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以许文强的惨死为结局,而《叛逆者》却给了开放式的结局,任由观众云脑补,是一部似是而非的大团圆剧。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9)

《上海滩》如果放在今天,依然会受到人们的关注,便不可能会发生三十多年前万人空巷的壮举,这不是剧本身有问题,而是和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包括获取信息的方式 有关。那时可供人们选择的剧集少得可怜,总共不超过三个电视台,不看这个就得看那个,所以本来剧情节奏紧张又好看的《上海滩》比起节奏缓慢,拍摄手法陈旧的大陆剧明显质量要高出很多,人总是向往先进且美好的事物,《上海滩》中无论是发哥还是赵雅芝、吕良伟,都贡献了极其自然的表演,成为经典是必然的。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10)

但《叛逆者》能否成为经典,尚且还需要划个问号,因为前有《潜伏》、《伪装者》珠玉在前,如两坐高山一样难以逾越,《叛逆者》中童瑶的演技又明显拉垮,《伪装者》能成爆款已属不易,想成为经典,似乎还差点意思。

其实《上海滩》的剧情认真看过剧的人都能发现有硬伤,但是因为演员的表演太过自然深情,人们自动忽略了不太影响故事主线的剧情缺点,才使《上海滩》经久不衰一再被翻拍。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11)

《上海滩》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是时代的产物,如果放在今天,题材的多样化和观众的分流,根本无法形成一部剧万人空巷的效果,从另一方面看,是演员成就了经典。整部剧看下来,编导并没有给许文强指明出路,几十年来,关于许文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争论不休。这或许正是许文强的魅力之所在。《上海滩》是港剧中少有的悲剧,或许正因为结局许文强的惨死,才更具震撼力,在《上海滩》播出后的几十年里,许文强的死一直成为很多剧迷的意难平,他的爱与恨,他与丁力之间的兄弟情,他的初心以及他辉煌又短暂的悲情人生,他被善与恶撕裂的性格和他始终没有泯灭的爱国的初心,都成就了中国电视剧史上一个特立独行的悲情角色,许文强的不完美英雄主义,更贴合于那个时代背景下劳苦大众的心态。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12)

《上海滩》更偏向于表达个人情感和个人奋斗的历程,没有深层次的去反映当时的社会变革,这可能与当时香港的文化局限性有关,毕竟作为殖民文化的香港,他们更关注的是个人命运,对于国家命运,他们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一点,通过许文强这一人物的塑造很明显地体现了出来,甚至在之后的很多作品中,香港影视表现的爱国主义,更多的是个人抗争,他们没有宏大的叙事视角,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表达。

当年上海滩热播时有多火(上海滩何以成为经典)(13)

在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上海滩》以不同于以往任何形式的表达使观众顿时眼前一亮,通过《上海滩》,劳苦大众们跟随着剧中人物回到了那个十里洋场,看到了那些曾经在非正式队伍中抗争的英雄,打破了以往正黑即白、是非分明的道德判断,第一次从人性的角度上去审视一个另类英雄,许文强这一人物,在经历了好人与坏人的争论后,最终被定义为流氓英雄,这部剧的播出,掀开了封闭的思想意识的一角,让更多的思想如雨后阳光一样播洒进来,随着改开的脚步,让整个内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叛逆者》从时代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更像是《上海滩》的续集,林楠笙更像是许文强生命的延续,如果许文强能像林楠笙一样,找到能实现自己初心的革命力量,他的人生意义将彻底改变,他会如林楠笙一样成为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而非流氓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