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何许人也?首先,他是清朝能吏,曾因施行免铜税的策略,成功解决了融钱私铸的现象。其次,他是文坛大牛,其大量作品都被收入《四库全书》,堪称文人楷模。最后,他与康熙帝私交甚笃,终其一生都深受康熙的敬重,乃至其身故之后,还得到了康熙帝亲作的挽诗哀悼。

他这一辈子的丰功伟绩,不仅光耀身前,还泽被后世,硬是凭一己之力活生生让自己的坟墓成为了当今阳城县一个知名的5A级景点。如果有对他感兴趣的朋友,大可前往当地瞻仰。他的一生,看似平静无奇,实则代表着中国文人出仕的典范——兼济天下,且能善终。

陈廷敬有没有实权(陈廷敬最大的官位)(1)

光在清朝的语境里说陈廷敬,难免让人产生隔阂,不一定能正确感知他看似平凡的成就实则多么不易。现在,就让我们来换算一下,陈廷敬平生最高成就——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是当今世界里是多么了不起。

清朝的官员系统,相信只要看过清宫剧或者周星驰先生《九品芝麻官》的人都不太陌生。清朝官员系统一共分为九品,从一品的太师、太保、殿阁大学士到九品的通判断知事、县主薄,每一品用一种禽鸟作的补子进行区分,官服上的顶戴花翎也不尽相同。

陈廷敬有没有实权(陈廷敬最大的官位)(2)

这种划分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一看即明,老百姓一眼望去就知道谁的官比较大,要告状要伸冤比较能够精确打击。缺点就是划分的比较粗暴,每个层级都可以直接碾压下一个层级,高品级的人几乎就可以做到为所欲为。这也是为什么包龙星本来已走投无路,但摇身一变成钦差大臣后,便能玩弄那些一品大员于掌间。

这就是清朝官职系统的本质——品位分类制。简单来说,这种职位制度看的是人的人品,如果皇帝觉得这个人涵养好、品位棒、能堪大用,那他便在承担其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承担其他工作,且能享受其相关的待遇。

陈廷敬有没有实权(陈廷敬最大的官位)(3)

所以但凡提一个清朝的大官出来,他往往便是礼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等等,可以说,清史位极人臣的人,往往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手握极其重要权力的人。

再来说说我们现在。当今我国的公务员,以级别、职级、职务三者共同划分。其中,级别分了1-27个,都是阿拉伯数字进行描述;职级分了12个,比如一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等;职务分了10个,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当然,军队级别是另一系统,也有自己一整套完整的划分理念,而由于陈廷敬是文官,和军队系统也没啥联系,今天我们就还是以“文官系统”作为主要比较对象。

陈廷敬有没有实权(陈廷敬最大的官位)(4)

总之,以上三种划分综合之后,便决定了公务员的职权范围、工资、待遇。敲黑板,重点来了,我们现在施行的官职系统,总结起来,其实是职位分类制!它具有事为重、数量有限、稳定性高等三个特点。

翻译一下便是,我们现在是以解决问题为主,谁能解决问题谁上,且岗位就那么几个,绝对不会为了让你心里舒服而发明创造一些名头来让你提高收入,”人“这个字变小了,”事“这个字变大了。治大国如烹小鲜,人才系统向来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着重关注的问题。就品位制来说,政治清明,监管得力的前提下,未尝不能出一些能吏。

陈廷敬有没有实权(陈廷敬最大的官位)(5)

但一旦政治腐败,王朝衰微,品位制就成了滋生巨贪的温床,他们往往手握数项重权,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却又没有任何制衡他们的手段。

总之,品位制,是封建王朝不得已的选择。职位制,才是更适应当今社会的公务员制度。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品位制下陈廷敬最后的两个官职在职位制下相当于什么。

陈廷敬有没有实权(陈廷敬最大的官位)(6)

​首先,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补子为仙鹤,顶带红宝石,堪称文官顶级。职位制下与之相近的,是国家级副职,如国务院副总理。其次,吏部尚书,从一品,亦属一品大员,只是略逊于正一品。职位制下,相近的是省部级正职,如教育部长、省长之类。

大家明白了么,事实是,陈廷敬一个人便兼任了国务院副总理与教育部长,并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实权!翻倍的俸禄暂且不说,光是其中隐藏的惊人权力便让人浮想联翩。

幸好陈廷敬是翩翩君子,于是历史上多了一为能臣,少了一位巨贪。但这样的幸运,在品位制的封建王朝里,又有几个呢?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脑洞外星人,带你阅读更多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