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子粑粑是大别山中的民俗食品,一般在春节时用糯米面制作。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晶莹透亮,造型美观,堪称艺术品。
传 说
关于印子粑的习俗还有一个传说:五代后唐(公元923年-927年)到北宗咸平(公元998年-1003年)年间一个叫王文蔚的人任“果城里”的地方官,在任期间,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率百姓奋勇抵御外敌而保一方平安。死后被百姓立祠为庙,奉为土主菩萨,并用印子粑来祭奠他,使他英名千古流传,为此,寺庙香火不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待米团和好后,就可以开始印粑了,一般是一群人围着一个大簸箕或者大桌子,上面铺好垫布,为提高效率,有人专门捏米团,米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会让做出来的粑很臃肿,太小的话,无法印出完整的花型,打出来的粑也不好看。把米团往粑印上一放,然后均匀挤平,保持角度,往簸箕上的硬板一敲,粑印上的生粑就全部掉下来。
金寨的印子粑也叫做喜粑粑,因为在过去的困难时期,有喜事时印子粑作为礼品赠送。
别以为这样就可以吃啦,还没熟呢,把做好的生印子粑放在一个大蒸笼里,开始蒸,大约30分钟左右,就可以开笼,印子粑算是熟了。
印子粑开笼后,是可以直接吃的,新鲜出炉的印子粑,晶莹剔透,香气扑鼻,拿一根筷子,串上一个粑,滚烫滚烫的咬在口中,相信很多人还有这样的记忆。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多样化,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做这个了,市面上也不曾有卖。慢慢被人们遗忘了,印子粑也就停留在记忆里了。
据说知道这道美食的人,都已经不年轻了!
来源:金寨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