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软计划用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的消息不胫而走,顿时成为2022年开年以来引爆游戏业界的爆炸性新闻。687亿美元比动视暴雪的市值高出了近200亿美元,一时之间动视暴雪的股价闻讯暴涨,单日涨幅达25%,市场和投资人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这场收购的看好。

19年早有预言家,和诺基亚同一个套路?

其实,坊间对于微软收购暴雪的行为早有预测。甚至有人大胆指出,微软收购暴雪的行为同当初收购诺基亚的套路如出一辙。

微软怎么收购诺基亚(19年早有人预言微软收购暴雪)(1)

微软怎么收购诺基亚(19年早有人预言微软收购暴雪)(2)

微软怎么收购诺基亚(19年早有人预言微软收购暴雪)(3)

有网友认为,收购暴雪与当初收购诺基亚的一模一样,资深高管辞职去了诺基亚当负责人,之后诺基亚放弃安卓,加上各种骚操作,3年市值跌去50%最后被微软收购。

微软怎么收购诺基亚(19年早有人预言微软收购暴雪)(4)

不管网友们如何分析和预测,暴雪的没落是不争的事实。

暴雪缘何跌落王座?

1991年由三名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毕业生创立,30年来制作了众多顶级游戏产品,包括风靡全球的《魔兽世界》、《炉石传说》、《星际争霸》、《守望先锋》等等。

在全球数亿游戏玩家心中,暴雪堪称游戏界OG,游戏圈一度流传着一句经典赞扬,“暴雪出品,必属精品”,可见暴雪在游戏玩家心中的地位。

毫无疑问,在全球游戏行业,暴雪曾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

然而在漫长的发展与竞争中,暴雪却也不得不向资本屈服,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暴雪几度易主,在资本的裹挟下,逐渐跌落神坛。

暴雪的首次危机发生在1998年,当时暴雪被维旺迪收购,而维旺迪被全球游戏玩家称为“行业毒瘤”,在这家公司手里曾搞垮了多家知名游戏公司。

被维旺迪收购后,暴雪大量员工出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暴雪”的全军覆没,“北方暴雪”在老一批游戏玩家中知名度很高,这个团队曾经做出举世闻名的“暗黑破坏神”系列游戏,可以说是全球暗黑系列游戏的奠基人。

而号称“暗黑破坏神”四大教父的北方暴雪四位创始人,因为受不了维旺迪的商业理念,在2003年集体离职,此后“北方暴雪”宣布关闭,暴雪大伤元气。

微软怎么收购诺基亚(19年早有人预言微软收购暴雪)(5)

时间拉到2007年,维旺迪将旗下的游戏业务,包括暴雪在内,出售给了另一个游戏巨头动视动,也就有了今天微软壕掷687亿美元买下的游戏主体——动视暴雪。

脱离了维旺迪的魔爪后,全球游戏玩家曾经重新燃起了希望,想象着动视暴雪能够使得暴雪东山再起,重铸昔日的辉煌。

然而暴雪的命运并没有发生转变,反而每况愈下。

自从去年陷入性骚扰丑闻以来,暴雪一直处于玩家舆论风暴的中心。

国外玩家在论坛发帖,号召大家弃游,公司员工罢工抗议,内外交困之下,暴雪CEO辞职,换了个女CEO,想要拯救企业形象。

然而,这场风暴很快波及动视高层,动视也被爆出有不尊重女性的企业文化。国外玩家表示,动视暴雪高层不彻底换血,自己绝对不会再购买公司的游戏。

动视暴雪股价从103美元下跌至57美元,拦腰斩断。

其实,性骚扰丑闻只是引爆动视暴雪的导火索,真正击溃动视暴雪的是脱离时代的游戏产品。动视靠《使命召唤》续命,勉强拉抬股价。

暴雪情况更糟,先是《守望先锋》高开低走,后有《魔兽世界》骂声一片。

动视和暴雪团队相互指责对方要为低股价负责。动视方表示:5年了,暴雪一个好游戏都没做出来,拖累了公司盈利;暴雪方回击:做不出好游戏怪我们?是你们强加的KPI束缚了我们的创造力。

暴雪的回击有一定的道理。自从与动视合并后,动视高层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了暴雪团队,用KPI规范他们的工作。

比如,KPI里有一项考察玩家在线时间的指标,《魔兽世界》团队为了满足指标,故意把游戏角色成长线做得非常长,7.0的神器系统;8.0的艾泽拉斯之心;9.0的盟约羁绊,每一个都需玩家付出大量的时间,做一些回报率很低的事,美名其曰“特色玩法”。

结果,《魔兽世界》多了一个形容词:肝。7.0之前,没有玩家觉得《魔兽世界》肝,为了满足公司KPI的要求,数百万玩家跟着设计师一起肝。

反观全世界收入最高的游戏公司腾讯,顺应时代,掌握了财富密码,连续六年游戏收入突破1000亿,稳居世界第一。

“肝”显然不如“氪”,游戏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玩家宁愿花点钱(氪),也不愿意干耗时间(肝)。暴雪的失败,败在脱离时代。

微软打造元宇宙帝国,豪掷4300亿能否如愿

1月18日,微软宣布将以687亿美元(合计人民币4364亿元)收购知名游戏公司动视暴雪,交易完成后,微软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游戏公司,仅次于腾讯和索尼。

在微软官网发布的声明中,微软董事长兼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游戏是当今所有平台上最具活力和最令人兴奋的娱乐方式,将在元宇宙平台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这是微软在元宇宙布局中的重要布局。

2021年11月,脸书CEO扎克伯格宣布All In元宇宙,脸书也被更名为Meta(取自元宇宙单词Metaverse),这成为元宇宙元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然而,微软CEO纳德拉对元宇宙的积极表态甚至还更早,在此几个月前纳德拉就已经对外宣扬元宇宙的价值。脸书更名Meta之后,纳德拉也随即宣布了微软进军元宇宙的计划。

在游戏领域,完成动视暴雪收购后微软将是全球第三大游戏公司。自纳德拉2014年成为微软CEO后,微软已经连续收购了10多家游戏工作室。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游戏行业交易金额前十的收购案中,微软独占3席。2014年,微软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沙盒游戏鼻祖《我的世界》的制作方Mojang,2020年又以75亿美元收购了知名游戏研发商B社(曾制作发布过《上古卷轴》系列、《辐射》)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

直到如今拿下动视暴雪,微软麾下已经纳入了众多游戏IP和几十家游戏工作室,其目的就是不断丰富Xbox的游戏生态,从而吸引更多的游戏玩家在其搭建的游戏平台上娱乐。

2017年微软推出了Xbox Game Pass业务,被游戏玩家视为性价比最高的游戏订阅会员,只需要每个月10美元,就可以畅玩Xbox和PC平台上的诸多优质游戏,这项业务目前已经拥有2500万名用户,每个月能够为微软带来2.5亿美元以上的收入。

而拿下了动视暴雪后,动视暴雪的游戏IP“全家桶”势必将为XGP带来更多的付费用户。

微软XGP的负责人也公开表示,“将竭尽所能,将尽可能多的动视暴雪添加到Xbox Game Pass和PC Game Pass中”。

值得一提的是, 对于暴雪来说,卖身微软也是一次重生的机会。据了解,在微软与动视暴雪完成整合后,刚升任微软游戏业务主管的Phil Spencer将担任后者的新CEO。

相较于更擅长资本运作和商业变现的现任CEO Bobby Kotick,Phil Spencer对游戏和游戏行业有着更高的热情,暴雪那些搁浅的IP如《暗黑破坏神4》、《守望先锋2》都有机会重新提上日程。

更不用说,微软雄厚的资金实力将为暴雪开发新的精品游戏进一步保驾护航。

根据市场分析公司 Newzoo的数据预测,在收编动视暴雪之后,微软在全球游戏业务的市场份额将从6.5%上升到10.7%。

从长期来看,这次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毫无疑问是为了敲开元宇宙的大门。双方在公告中都提到了这起收购与元宇宙的目标指向。

游戏则是元宇宙从现在到未来落地的最重要场景载体和入口,没有之一。

在2021年11月的Ignite 2021技术大会上,微软发布了对应的Dynamics 365 Connected Spaces和Mesh for Teams两款产品。

据官网介绍,Mesh for Teams可以成为“通往元宇宙的入口”,用户可自定义形象参加线上会议,甚至可以打造虚拟空间,分散各地的员工可以加入协作办公、举办沉浸式派对、办理入职等。

在AR/VR领域,微软早在2015年便推出了HoloLens增强现实头显。

在近日召开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微软和高通则宣布合作开发了一种新的增强现实芯片,该芯片将为微软系统中的增强现实(AR)眼镜提供动力。

无论是元宇宙相关的硬件、底层架构,还是内容和场景,微软均有涉猎,此次宣布收购暴雪,是其在元宇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投入。

如今收购暴雪,意味着微软在元宇宙相关的技术、硬件和产业链能力之上,又掌握了重要的场景制造能力,获得了更大的描绘元宇宙世界结构的话语权。

不过,这项交易尚有不确定因素。微软在其官网的声明中表示,这项交易是否能成功取决于被视为惯例的成交条件,以及监管机构的审查和动视暴雪股东的批准,交易预计将在2023财年完成。

综上

收购动视暴雪的金额(687 亿美元)已经此前微软收购超过此前收购10多家游戏公司的总和。耗费微软近一半现金储备的收购,可见其对动视暴雪相关业务的重视。其次,微软的收购与业务联系紧密,尤其是新业务。微软在商业软件市场、优势很明显,收购整合的 Visio、Navision 都是比较成功的,且面对新业务,出手都比较迅速、果断。最后,大而全。微软的收购触及多个领域:软件、硬件、视频游戏、社交媒体、广告公司等等。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集中优势力量将公司做大做强。

但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微软虽然有钞能力,但其它巨头谁也不弱,最终谁能成为未来元宇宙的“话事人”,就像元宇宙这个概念本身一样,充满了未知性。这笔豪赌究竟是否能够对游戏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关键就在于双方的结合是否能产生1 1>3的效果,这点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