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编写的《聊斋志异》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玄幻离奇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大多是神鬼妖狐或者能人异士,他们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聊斋志异》中大部分故事的创作者并非蒲松龄本人,而是他从民间收集而来的奇闻野史,经过加工之后来抒发内心的不满,讽刺世间的不公。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1)

这些故事看似荒,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见创作这些故事的百姓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乾隆作为清朝最为人所熟知的皇帝,他在民间所创造的故事也是层出不穷,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

在一段故事当中乾隆让一位道士求雨,然而这位道士求雨成功之后却被乾隆判处死刑,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奇怪的道士

乾隆年间,在一个名叫牛马夼的小村子里出现了一位道士,这位道士来历不明,也从不对人谈论自己的身世,只是自称姓乔,因此村民们都称呼他为乔老道。

大清朝时期,很多人笃信佛教,因此当时的寺庙香火鼎盛,道教则萎靡不振。再加上。当时许多冒牌道士私下里还经常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老百姓对道士普遍没有太多的好感。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2)

对于乔老道的到来,当地的百姓并没有表示欢迎,同时也并不拒绝。因为乔老道来到村子里之后,并没有像那些道士一样宣扬怪力乱神的言论,也不向村民兜售灵商品骗取钱财。

只是经常在村中打坐,偶尔也会在村子里闲逛,因为他并不扰民,百姓倒也不反感他。村子里的孩子有的时候淘气,还会去招惹乔老道,对于孩子们的冒犯乔老道不生气,总是笑着面对这些孩子。

每当村子里有人发生争执,乔老道总是会出面制止纠纷,并且将双方的问题处理得妥妥当当。时间一长,人们对乔老道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觉得这位道士与一般的道士很是不同。

出于尊重,村民们也不再称呼他为乔老道,而是叫他乔道长。乔道长觉得当地民风淳朴,村民们也都很和善,于是便决定长期在这里定居。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3)

村民听到乔道长定居的消息,所有人都表示热烈欢迎,不久乔道长选择离村子不远的山坡上作为住址,村民则十分积极地帮助他搭建房屋,乔道长很快有了栖身之所。

定居下来的乔道长依旧和之前一样过着简单的生活,他还在山坡上开垦了一块不大的田地,种上了一些粮食和蔬菜自给自足。闲暇之时便会到村子里面与村民们聊天。

村民们有疑问的时候会向乔道长请教,乔道长若是了解便会予以解答,不知道或不方便透露的问题则闭口不言。总的来说,乔道长与村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不知不觉间,村民们认为自从乔道长到来后,村子里的风气也得到了改善,人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愚昧无知,有的孩子甚至还和乔道长学会了读书识字,再也不像之前那样顽皮。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4)

乔道长的形象不断在拔高,也就在此时村子里发生了一件怪事,每到夜里一位村民便会到自家的祖坟当中发出凄厉的嚎叫,到了白天他又会恢复正常,对自己怪异的行为一无所知。

一连几天这位村民都是如此,这让其他人不堪其扰无法安睡,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村长便将希望寄托在了山坡上的乔道长的身上,希望他能解惑并解决问题。

乔道长显露身手

来到乔道长的住处之后,村长一下子跪在了他的面前,乔道长大吃一惊连忙伸手相搀,并询问村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村长将事情讲述了一遍之后,恳求乔道长能够出面解决此事。

在村长的恳求之下,乔道长只好答应为村民们排忧解难,他吩咐村长准备好做法所需要的东西,等到傍晚时分会来到村子当中开坛做法。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5)

听到乔道长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村民连忙道谢,之后便回村里准备东西去了。很快乔道长要开坛做法的消息便在村子里传开了,当时人们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这样的事情对于村民来说就像看戏一样。

还没等乔道长到来,做法的场地周围便挤满了为官的人群,当乔道长穿着崭新的道袍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每个人都对他肃然起敬。

只见他来到法坛跟前,一番操作之后四下里便刮起了阵阵阴风,同时还有凄厉的声音伴随着阴风而来。

乔道长一脸严肃地对着那个声音询问为何侵扰百姓,声音则乖乖地回答了乔道长的问题,原来他是一只修炼成精的狐狸,由于那户村民的祖坟风水好,狐狸便想将这块地据为己有。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6)

得到答复之后,乔道长对它进行了一番严厉的训斥,让它不许再扰乱百姓,否则下次再出手就不会再留任何情面了。随后乔道长大喊一声:“去吧”,之后一切归于平静,周围的村民全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村子又恢复了之前平静的生活,村民这才意识到乔道长原来还有这么大的本事,从此以后,村民对乔道长更加敬重,他简直就是神仙下凡一般。

乔道长的事情不久便传到了周边诸多的村子当中,来请他为自己排忧解难的人越来越多,只要合乎情理乔道长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久而久之,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连官府也知道了有这样一位世外高人的存在。正所谓“树大招风”,乔道长在声名远播的同时,一场祸事也在慢慢地酝酿当中。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7)

乾隆皇帝的心思

作为大清帝国的皇帝,乾隆皇帝发现多个郡县的奏折,经常会提到一位能力卓著的道士。原本,他以为这只是当地的官员向自己反应风土人情,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

但接连几天乾隆都能看到这样的奏折,有的说这位乔道长将死人救活,有的则说这位道长能够斩妖除魔,隐约间甚至能感受到这些官员对这位乔道长的敬仰之情,这让乾隆极其不悦。

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君权神授是亘古不变的法则,正因如此皇帝始终都在保持着,在百姓当中的崇高地位和神秘形象,只有让百姓对自己顶礼膜拜,自统治地位才能稳固。

如今这个乔道长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就连官员都对他十分崇拜,对于乾隆皇帝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更可怕的是,在后来的奏折当中,竟然还出现了请求乾隆皇帝封他为国师的建议。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8)

看到这样的情况乾隆皇帝十分担忧,见到皇上闷闷不乐一旁的和珅立刻察觉到了他的心思,于是乎他提议乾隆皇帝召见这位乔道长。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先了解这位道长,才能找到解决他的办法。

听到这个建议乾隆皇帝觉得十分有道理,便采纳了和珅的建议,很快乔道长便来到了紫禁城。

见到本人之后乾隆与他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乔道长态度不卑不亢,并没有什么不得体的言行,这让乾隆感到束手无策。

也就是在这时一旁的和珅又说道:“皇上,如今北京大旱周边的百姓苦于旱灾,不如让乔道长开坛求雨以解百姓之苦,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9)

听到这句话乾隆皇帝立刻就明白了和珅的意思,如果乔道长求雨不成,那么就可以以蛊惑民心的罪名将他治罪,随即乾隆皇帝当即下旨让乔道长开坛求雨。

一番准备之后乔道长走上了法坛,只见他简单地进行了一番做法,之后便走下法坛向乾隆皇帝说求雨仪式已经完成了。

乾隆皇帝刚刚坐定,还没看明白怎么回事乔道长居然说已经结束了,随后他又抬头看了看天空。

只见天上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很明显乔道长的求雨并没有奏效。乾隆皇帝当即勃然大怒,正要将乔道长以欺君之罪论处,乔道长却说:“虽然仪式已经完成,但要降雨还需要再等一天,明日正午,必然天降大雨。”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10)

听到乔道长的话乾隆皇帝将信将疑,他先将乔道长暂押在大牢之内,只要第二天中午还不下雨,便有了充足的理由将乔道长处死。到了第二天中午,天气依旧十分炎热,丝毫没有下雨的苗头。

乾隆皇帝十分得意,看来这个老道也不过如此,现在他完全有理由将这个妖言惑众的老道处死了,很快他就下旨命人立刻将乔道长拉出去杀掉。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狂风大作,原本高挂空中的太阳也瞬间被乌云遮盖,顷刻间天上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们欢呼雀跃都夸赞乔道长法术高明,连文武百官也在小声地称赞着乔道长。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看到这样的情况乾隆皇帝顿时傻了眼,没想到居然真的有能够呼风唤雨的世外高人,可一想到人们对乔道长的崇拜之情,他更加担心自己帝位不保。

为何乾隆喜欢杀忠臣(乾隆让道士求雨)(11)

于是乎,乾隆皇帝随便给他安了一个罪名依旧要将他问斩,就在乔道长被杀之际天上又刮起了一阵狂风,吹得人们睁不开眼睛,隐约之中人们看到有一只大白狐,将乔道长驮在了身上跑出了刑场。

当围观人群再次睁开眼睛时,刑场上早已没有了乔道长的踪影,自此之后乔道长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人物,他与乾隆皇帝的故事也成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