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菜油用途菜油是以油菜的种子油菜籽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和豆油、葵花籽油、棕榈油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油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菜籽油是怎样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菜籽油是怎样的(菜籽油基础知识)

菜籽油是怎样的

(一)菜油用途

菜油是以油菜的种子油菜籽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和豆油、葵花籽油、棕榈油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油脂。

油菜籽含油率高,可达35%-45%,其主要用途就是榨油食用。菜籽油除直接食用外,在工业上用途广泛:人造奶油,铸钢工业润滑油。在机械、橡胶、化工、塑料、油漆、纺织、制皂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菜粕蛋白质含量高达36%—38%,其营养价值与大豆粕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广泛运用在淡水养殖。

(二)菜籽油的生产过程

菜籽油的制取分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浸出法是用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取油方式。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

油菜籽经过清理、破碎、软化、轧胚、蒸炒等流程后,用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得毛油,毛油不能直接食用。菜籽油加工时,一般先压榨取油,然后将压榨后的饼粕通过浸出再取油。油菜籽毛油经脱胶、脱脂、脱杂合脱水后,成为可以食用的四级成品菜籽油,四级菜籽油再经过脱酸、脱臭、脱色等精炼后,成为精炼油。一般企业加工的精炼油主要是一级油,一级油主要通过小包装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少数企业的精炼油达不到一级标准,成为二级和三级菜籽油,二、三级油在现货市场上数量很少。

(三)菜籽油的仓储和贸易

菜籽油的贸易和储藏以四级油为主,实行散装、散运和罐储的形式。四级菜籽油贸易量占菜籽油现货贸易量的80%以上,国家储备和地方储备的菜籽油也都是四级油。四级菜籽油既可以以散油的形式为居民直接消费,也可以精炼成一级菜籽油(原国标色拉油)以小包装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同时,四级菜籽油价格也是现货市场的基准价格。

菜籽油不适合长期储藏,对温度在储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升高,影响油品的质量,因此国储菜籽油规定两年内必须轮换一遍。现货中菜籽油储藏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三、菜油(油菜籽)市场主要状况

2019年全球菜籽油产量28万吨 ,油菜籽产量为6772万吨。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油菜籽产量和占比(2019)

1,加拿大 1950万吨 28.8%

2,欧盟 1700万吨 25.1%

3,中国 1310万吨19.34%

4,印度 770万吨 11.37%

5,乌克兰 330万吨 4.87%

6,俄罗斯 210万吨 3.1%

7,澳大利亚 210万吨,3.1%

8,美国 169.3万吨 2.5%

(一)国内生产情况

中国近十年油菜籽的产量一般都在1300万吨以上,2020年为1404.91万吨。

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

长江流域既是冬油菜的主产区,也是菜籽油的加工区和主要消费区域,长江上中下游沿岸各省加工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加工最为集中。

2000年以来,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保持在700万公顷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2004年种植面积创最高记录780万公顷,产量达1304万吨,随后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下降。2007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油菜种植扶持政策,油菜种植面积又有所恢复。2008和2009年年种植面积为659万公顷和720万公顷。

(二)国内菜籽油消费占比有所下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菜籽油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6%左右。2001年以前,菜籽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居第一位,其后,随着进口大豆、豆油、棕榈油进口量的上升,菜油国内消费已退居第三位。2009年我国菜油消费450万吨,占植物油消费的18.2%。

(三)菜籽及菜籽油进出口

我国菜籽产不足需,以进口为主,极少出口。1997年之前,我国菜籽进口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随后,由于国内菜籽价格持续高于国家菜籽价格,再加上国内市场对菜籽油的需求相对强劲,我国进口油菜籽的数量逐渐上升,并于2000年达到296.9万吨的历史最高值。之后,由于国际菜籽成本较高,国内菜油行情不足以支撑高成本的进口菜籽,菜籽进口开始减少,2003年菜籽进口仅有16.7万吨,2005年29.6万吨,随后逐年上升,2007、2008年和2009年年我国进口菜籽83.3万吨、130.3万吨和119.4万吨。

我国菜油也主要以进口为主,少量出口。近年来由于国际菜油到岸价格高于国内菜油价格,进口菜油相对缺乏竞争力,因此进口量不大,菜油进口逐渐转为菜籽原料进口,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菜油进口数量为34.7万吨、34.4万吨和44.9万吨。

四、影响菜籽油价格的主要因素

农业、贸易政策

由于油菜籽在我国油籽油料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菜籽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收储和限制进口政策等。中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就开始对种植油菜进行补贴。2008年10月20日开始在油菜主产区,按2.20元/市斤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菜籽,充实食用植物油中央储备,总量达150万吨。2009年,又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对油菜籽进行托市收储,国储收购价格按1.85元/市斤,同时中央财政给予委托企业0.10元/市斤的一次性费用补贴,如油菜籽市场价格回升到2元/市斤以上,停止补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表示,2010年将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当然,经过两年的油菜籽收储,国家储备较为充足,也为调控油脂市场奠定了基础。

此外,2009年12月25日起我国政府开始执行新的进口油菜籽质检政策,对进口船货中的“黑胫病”病毒采取零容忍、指定地点加工等新措施,同时要求加拿大政府主产区实行油菜作物的动态监测与报告制度,这使得来自中国买家的询盘、采购和装货都几近停滞,未来进口油菜籽数量的减少将有利于国内商业库存的消化,进而支撑菜籽油价格。

(二)我国菜籽供应和价格

菜籽油作为菜籽加工的下游产品,其价格受菜籽产量和价格影响很大,而菜籽的产量和价格又受菜籽种植面积、天气状况、供求关系决定。

1、我国菜籽种植面积

菜籽种植面积近几年波动较大,主要原因是农民的种植意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种植意愿受上年菜籽收购价格、小麦收购价格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小麦与冬油菜播种时间相近,存在争地关系。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小麦出台很多扶持政策,种植小麦的收益比菜籽高,影响了农民种植菜籽的积极性。另外菜籽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也会降低农民种植菜籽的兴趣。

2、天气状况和单产

菜籽在生长过程中,受干旱、低温、洪涝影响较大,尤其在生长后期和收割、脱粒、整晒期,如果遇到遭遇灾害性天气,将会使菜籽品质降低,单产下降,出油率降低。如2002年我国菜籽产量有预期的丰收逆转为减产,主要原因就是在临近收获时长期阴雨天气影响了最终收成。2005年菜籽一度受到低温冻害天气的影响,但在菜籽生长后期天气较为理想,部分弥补了前期不利天气造成的影响,使单产水平有所提高。

3、菜籽收购价格

菜籽收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菜籽油的生产成本和压榨效益。压榨效益是决定菜籽油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加工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将会停产,从而减少菜籽油的市场供应量。每年6到10月份菜籽收购价格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收购价格取决于农民出售心态和油厂的收购心态。如果市场预期减产,则会导致农民在收购初期进行观望乃至惜售,收购价格上涨,产需矛盾加剧,在部分地区和一定阶段出现油厂抢购和囤积。

(三)菜籽油的供求关系

1、产量

菜籽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菜籽供应量、菜籽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菜籽油的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菜籽油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菜籽油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2、消费量

近年来随着豆油、棕榈油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对长江流域传统的菜籽油消费区域的消费习惯起到一定的改变作用,不少传统的菜籽油消费区域也逐步接受了豆油消费。但尽管如此,菜籽油传统消费市场依然存在,一旦菜籽油减产幅度较大,而进口菜籽也不能弥补国内的供应缺口,则菜籽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就较为突出。

3、季节性规律

菜籽油年度内价格变化的一般规律是:5-6月新菜籽逐渐上市,菜籽油价格开始回落;7-8月份菜籽油供应增多,价格最低;9月底双节临近需求增大,价格开始回升;10月份以后,气温下降,棕榈油消费减少,菜籽油消费增加,价格进一步上升;12月到次年1月份,菜籽油进入需求旺季,价格攀高,并保持高价到新菜籽上市。近年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其他植物油供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菜籽油季节性价格变化规律更加复杂。

4、进出口量

菜籽的进出口量主要取决于国内外菜籽、菜籽油的价格。近年来我国菜籽和菜籽油的进口量日趋减少,主要原因是国际成本较高,无法进口。2005年以来国内很多厂商密切关注进口菜籽行情,只是进口价格较高没有能大量进口,一旦国内外价格合适,菜籽进口将会大幅提高。从目前的趋势看,随着我国人均油料消费的不断增长,国内菜籽油供求缺口不断加大,我国菜籽和菜籽油进口总量有望增加。

5、菜籽油库存

菜籽油库存是构成供给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菜籽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菜籽油库存增加,菜籽油价格往往会走低。我国菜籽油库存除了商业库存外,还有国家储备。国家储备主要在浙江、安徽和四川,每年都要轮换50%,数量较大,因此投资者需要关注国家储备轮换时间、进度和流向。

6、生物柴油的需求

原油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2006年基于生物柴油额炒作是植物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欧盟各,各政府通过免税等优惠政策的扶植,使得以低芥酸菜籽油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已经实现规模化,并已经成为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欧盟地区生物柴油的菜籽油消耗量占总消耗量63.7%。我国也在江苏南通、湖北天门投资建设生物柴油加工基地,蓬勃发展的生物菜籽油产业将会对菜籽油价格生产重要影响。

(四)相关及替代商品价格影响

1、菜籽油与菜粕的比价关系

菜籽油是菜籽的下游产品,每吨菜籽可以压榨出大约0.38吨的菜籽油和0.6吨的菜粕。菜籽油与菜粕的价格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菜籽主要用于淡水养殖业,其他品种的油粕很难替代菜粕的使用。如果我国淡水养殖业效益较好,菜粕用量就会放大,菜粕价格就会回升,就会拉动菜籽的收购价格,油厂开工率增加,菜籽油供应增加,价格会出现下跌;菜粕出现滞销的时候,油厂会降低开工率,菜籽油产量就会减少,菜籽油价格往往会上涨。

2、菜籽油与其他油脂的价格

菜籽油价格除了与菜籽和菜粕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之外,豆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菜籽油替代品对菜籽油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菜籽油价格过高,精炼油厂或者用油企业往往会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或者进行掺兑,从而导致菜籽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菜籽油价格回落。

随着豆油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棕榈油进口的剧增以及菜籽油消费地位的转变,国内菜籽油市场已经不能独立来分析,其受国内豆油、棕榈油市场影响相当大。例如2005年国内菜籽减产,菜籽进口量也下降,但实际上菜籽油价格依然低迷,跟随豆油市场阴跌不断,主要原因是受到整体市场的拖累。受消费习惯改变的影响,豆油、棕榈油的替代性不断加强,因而不能将菜籽市场和整体植物油市场割裂来分析。

(四)国际市场相关油脂的供求及价格

世界油料生产形势特别是美国大豆生产进展状况、马来西亚棕榈油供应形势、加拿大菜籽生产形势以及主要进口国进口需求状况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受世界植物油各品种供求不定和菜籽油自身供求因素的共同影响,近年菜籽油价格波动频率增加,价格风险剧增。

(五)油厂综合成本的变化因素

油厂综合成本如利息、税金、煤价、溶剂油、员工工资、修理用材料等要素的提高或降低都会菜籽油价格产生波动。

菜籽油合约的基本条款

交易品种

菜籽油 OI

交易单位

10吨/手

报价单位

元(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

1元/吨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

上一交易日结算价±4%及《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合约交割月份

1、3、5、7、9、11月

交易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北京时间 法定节假日除外)

上午 9:00-11:30

下午 13:30-15:00 及交易所规定的其他交易时间

最后交易日

合约交割月份第10个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

合约交割月份第12个交易日

交割品级

基准交割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菜籽油》(GB1536-2004)四级质量指标的菜籽油。替代品及升贴水:见《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籽油交割细则》。

交割地点

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最低交易保证金

合约价值的5%

交割方式

实物交割

郑州商品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