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泸州观察 周梦颖 摄影报道,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泸县地震中心地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泸县地震中心地点(泸县地震重阳节探访)

泸县地震中心地点

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泸州观察 周梦颖 摄影报道

今又重阳,蛋糕格外香。

蛋糕上点缀着一颗寿桃,“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福语格外显眼,过生日的老人们个个乐得合不拢嘴,他们头戴皇冠,一起吹灭蛋糕上的蜡烛,闭上双眼许下心愿,敬老院里响起阵阵掌声。

10月14日上午10时许,在泸县海潮镇海潮敬老院里,18名老人的集体生日正在举行。10多名来自当地的志愿者也真诚地向老人表达了祝愿。

海潮敬老院中的集体生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泸县海潮镇政府工作人员蒋福林告诉记者,每年重阳节,他们都要组织类似的活动,看望慰问老人。与往年不同的是,因为地震,今年敬老院里多了34名“新人”。“经过前期了解,我们发现,在10月至11月过生日的老人有18位,所有就想着在重阳节这天举办一次集体生日。”

因在地震中受损,泸县玉蟾街道青龙敬老院房屋被评定为C级危房,在泸县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住在其中的34名老人第一时间被暂时转移至海潮敬老院。

“地震发生那天夜里,我是第一个下床,冲到院子里摇铃的。之后一晚上都没睡。”70岁老人陈朝德回忆。震后,虽然安置点有帐篷,但因院里老人们身体状况不太好,在安置点生活不太方便。很快,他们收到了“转移至海潮敬老院暂住”的好消息。

“毕竟在青龙敬老院生活了15年。年纪大了,就觉得呆久了、熟悉的地方都是好的。”老人陈朝德说,搬进“新家”第一天晚上,自己整晚都难眠。“但现在也是没办法,我们还是要多多理解上级,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过程。”

设有150张床位的海潮敬老院

“头发剃好了,现在给您刮面。可能有点刺,没关系哈,放松就好。”说话期间,志愿者刘平开始为第4位“老人顾客”刮面。

刘平是海潮镇陈湾村村民,是一名残障人士。10多年前,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他开始创业,在镇上开了一间理发店。得知这里有志愿者活动,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很荣幸能在重阳节来到敬老院为老人免费理发。用手艺回馈社会,这是我力所能及的好事情。”

放下推子,拿起剃刀,虽然腿脚不便,但丝毫不影响刘平的“手上动作”:“给老人理发啊,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卫生和掌握下手轻重。”

刘平为老人们理发

“两人一间,宽敞、亮堂。厕所头还是马桶,方便得很!”谈起“新家”,李清华老人迫不及待地拉上记者四处“参观”。他说,自己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交到了新朋友,“每天跟着工作人员做做操,和大家‘吹吹壳子’,日子过得很舒服。”

说着,李清华抬手指向敬老院大门旁的一小块田地——他闲着没事种的萝卜秧苗如今又长高了一截。“等不下雨了,想买点肥料,让它们长得更好。”

泸县玉蟾街道办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刘金凤告诉记者,玉蟾街道新的敬老院正在加紧建设当中,预计明年上半年能实现搬迁入住。届时,原青龙敬老院的34名老人将被接回,搬迁至新的养老院。

临近中午,熟悉的旋律在活动室里响起,十余名社工载歌载舞,和老人们一起唱响了《感恩的心》……

海潮敬老院老人观看重阳节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