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古国

苍梧古国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古国之一,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湖南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广西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包括今广西的梧州市、贺州市、桂林市东北部、湘东南、粤西北。

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相当于传说中的中原尧舜时代)出现的苍梧古国,势力到达今湖南洞庭湖区与三苗人接垠交错而居。广东石峡文化就是位于此范围内,其年代距今约4900-4700年,与苍梧古国活动时间相符。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1)

楚国疆域

随着楚人南下不断扩大楚国的疆域,“苍梧”之名就变为楚国地名,其南移过程与楚人南下开发的进程相一致。据考古材料,春秋时期,楚人向南开发仅限于湘西北及古“洞庭”泽周边平原;五岭以北的九疑山及今衡阳以南还主要为越文化分布区。进入战国以后,湘水上游及邻近粤北、桂北地区,楚文化逐渐取代了越文化。广西恭城、平乐,广东清远、广宁等地均发现有战国楚墓群,出土器物与长沙楚墓以及河南、安徽楚墓的器物,有诸多相同之处。这正是战国时期,特别是吴起平“百越”时,楚地向南扩展的结果。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2)

《史记·楚世家》(卷40):“楚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于是南平百越”。《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86):“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这是楚国在成王征抚“夷越”之后,沿湘水进一步向南“开拓”的军事行动。楚悼王于公元前401至前381年在位,即战国中期。此时,“洞庭、苍梧”已是对“南楚”之地的泛称

《战国策·楚策一》(卷14)与《史记·苏秦列传》(卷69)都记“(楚)南有洞庭、苍梧”之语。结合里耶秦简看,战国晚期楚国当时已设有洞庭、苍梧二郡。其中,楚苍梧郡在洞庭郡以南,位于楚国南界。

苍梧古国后被楚国攻灭,纳入楚苍梧郡。

《史记·秦本纪》曰:“楚南有巴渝,过江南有黔中、巫郡。”楚国在战国中前期成为雄踞大江南北一泱泱大国。从楚国管辖范围来看及历史书籍记载:“湘沅之南、楚南、江南”等是一个大的地理范围,不独指现在“全州”、“梧州”等古地域。

楚苍梧郡范围包括九疑山及周边地区,即今湖南宁远、蓝山、江华、临武、绥宁,广西全州、桂林,广东连州和韶州等地。

《山海经·海内南经》(卷10)郭璞注曰:“苍梧之山,即九疑山也”。《水经·湘水注》(卷38)亦载:“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流山,西流迳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野”。其中“九疑”当因山脉自然形态而取,较为固定,不易发生变化,故可作为确定楚苍梧郡腹地的重要参照物。

楚国还在九疑山附近设有临武君(公元前260年,楚考烈王封临武君于临武邑。这是临武作为楚南郡邑之最古者的历史记载。)、九疑塞,控制着溱水上游关口以及从湘水上游支流舂陵水至五岭以南湟水(即粤北连江)、阳山关的交通孔道。

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山海经·海内经》也有记载:“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苍梧县是秦朝苍梧郡所辖地之一,汉朝广信县就是广西梧州至广东封开一带。 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南海、桂林、象”3个郡。南海郡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郡治番禺(今广州)。(据《汉书》记载)

汉武帝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平定了南越国,完成了南中国归中原汉朝的统一大业,重赏立功将士,下令将原南越国地区设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治赢娄县 (今越南河内市西北)。辖地包括今之广东、广西、云南南部、海南、越南。

苍梧鼎盛时期在百越是一个很大的部落,史书记载,早在舜尧时期,就形成了苍梧国。苍梧古国与中原的尧舜部落同时存在。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已出现的最早苍梧古国,势力到达今湖南洞庭湖区与三苗人接垠交错而居。舜为臣服三苗,以武力征服,北方中原与三苗的战争进行得很激烈、残酷。而舜与苍梧的接触间有战争也有和平,为争取对三苗战事的胜利而需要结盟力量,舜更多采取南抚交趾的政策,多次南巡,结果客死苍梧之野,葬九嶷山(永州市宁远县)。

苍梧,古作仓吾、仓黑、吾,《集韵》:牾音吾、古兽名,亦牛之属也。《逸周书·王会解》成王的成周之会,增加南方索要的贡品中有“仓吾翡翠”,这是中原古籍始见的“苍梧”两字。历史上活跃在西江流域的“骆越”、“西瓯”、“苍梧”等三大部落中,只有“苍梧”作为地名历尽两千多年的沧桑保留了下来。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391年,楚悼王南平百越,占领了苍梧古国北部领地,部分苍梧族向南转移,加盟并入西瓯。苍梧古国实际上已不存在了。但古老的苍梧文化并未衰落,南迁的苍梧族在西江流域,即今天的广东封开、德庆、四会、广宁一带建立起百越苍梧(南粤苍梧)。

苍梧国(南越苍梧)

秦朝末年(即公元前207年),秦朝南海郡郡尉赵佗见秦朝灭亡在即,秦朝已无力回天。赵佗遂封锁重要关隘、重要道路;同时兼并了岭南的桂林郡、象郡。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定南越国国都番禺(今广州市)。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当今中国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而苍梧国(南越苍梧),就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出现和形成的。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3)

赵佗正式建立南越国后,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 ,赵佗自称南越武帝,任命同宗族弟赵光为苍梧王,在“仓吾古国”故地(今梧州市)建立苍梧王国,在今天封开、梧州构筑王城。(这便是梧州城的原身,据史书记载,苍梧王城也是广西最早的城池。)据史书记载,苍梧王城建在今摩天岭(今东中、东正路一带),王城既依山防守,又可防洪。

 因把赵光分封在“仓吾古国”故地,遂称为苍梧国,也叫南越苍梧国,以便与更为久远的“仓吾古国”区分。这便是历史上再次出现的苍梧国(南越苍梧)。

苍梧国(南越苍梧)分布范围:其分布范围大概包括今梧州市、玉林市、贺州市、桂林市东北部、湘东南、粤西北。这些地区是湘桂粤相交会的大片富裕地区,是岭南最早接受中原文化熏陶、也是开发最早的地方。因而苍梧国(南越苍梧)也是“仓吾古国”(仓吾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这便发展和形成了后面的“苍梧”文化。

 史上活跃在西江流域(古桂林郡、象郡,即今广西地区)的“骆越”、“西瓯”、“苍梧”等三大部落,自此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沿着西江自上游到下游分布的族群——依次是在桂西的骆越族群(大明山),桂中的西瓯族群(布山),桂东的苍梧族群,与其相对应的则分别是骆越文化、西瓯文化及苍梧文化。

 苍梧国(南越苍梧)成立历史背景:

赵佗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时,对桂林郡、象郡地区(今广西大部分地区):一方面推行“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一方面又以强大的兵力对桂林郡、象郡地区进行威胁。 苍梧国(南越苍梧)的存续时间:最早自公元前183年赵佗封赵光为苍梧王,正式建立苍梧国(南越苍梧),至公元前112年南越苍梧王赵光以及揭阳县令决定归属汉朝,共历71年。

西汉苍梧郡

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在岭南发动叛乱,史称“吕嘉之乱”。汉武帝随机发兵平叛,次年成功平定了岭南。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汉朝完成统一南越,在苍梧国(南越苍梧)置苍梧郡、广信县,苍梧王城为苍梧郡、广信县治所。同年被封为汉朝隋桃侯的赵光,病逝于广信县城(今梧州市,下同),葬于火山。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郡治在广信县(现今广西梧州一带,即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

苍梧郡领十县:广信、谢沐、高要、封阳、临贺、端溪、冯乘、富川、荔浦、猛陵。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以东,广东肇庆、罗定以西,湖南江永、江华以南,广西藤县、广东信宜以北。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4)

西汉朝廷把岭南的首府设在苍梧郡的治所广信城。自公元前106年起一直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300年间,广信一直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明朝《封川县志·城邑总论》有“江口,古广信治地”的记载。唐以后,封川县和苍梧县分属不同行政区域。因此才有后来广信县治地在封川县和苍梧县的争端。考诸史籍,证之前贤,结合封开县江口镇现存地名等有力证据,可确信汉朝广信县治就在贺江口上,即今天封开县江口镇城区内。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5)

西汉 九郡图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6)

零陵古郡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7)

永州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8)

九嶷山紫霞岩奇观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9)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10)

九嶷山铭刻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11)

九嶷山舜帝陵景区“《史记》碑刻”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12)

九嶷山九峰图:万里山河朝九嶷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13)

九嶷山九峰及水系图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14)

九嶷山舜帝陵

苍梧古国遗址(苍梧古国与苍梧国)(15)

九嶷山舜帝陵祭祖活动

根据:1.苍梧及广信 2.楚国与南越

往期链接:

1.九嶷(通“疑”)山为何叫苍梧山?

2.九嶷山“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陵”之谜

3.(一).解密舜帝葬:江南九疑三分石下

4.九嶷山祭舜帝

5.千年古郡是零陵,万里山河朝九嶷

编辑:尹珺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