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下[导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孟子告子上全文及解释?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孟子告子上全文及解释(孟子详释68滕文公下1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

孟子告子上全文及解释

滕文公下

[导语]

本篇共十章,主要谈出仕、为官之道以及孟子本人的历史观。本篇全部以对话形式出现。既然是对话,话题就有可能出现转移,其中“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章与“汤居亳葛为邻”章都出现了明显的话题转移。本篇最经典的一章是“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章,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该章。“楚大夫欲其子之齐语”“月攘一鸡”的典故也出自本篇。

6.1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

6.1[原文]

陈代①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②,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③。”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④。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⑤。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⑥!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⑦!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⑧。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⑨?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⑩。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⑪’。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⑫’,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⑬。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⑭’。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⑮。《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⑯”,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⑰’——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⑱。如枉道而从彼何也⑲!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⑳。”

6.1[通释]

陈代说:“没有见到诸侯们时似乎感觉他们志向很渺小,可现在一下见到诸侯,大的就像称王天下的天子小的就像称霸诸侯的霸主,何况《志》上说“弯弯曲曲是一尺可抻直了够八尺”,好像诸侯们可以做些什么。”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打猎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帜召唤掌管山泽苑囿事务的官吏官吏不来,齐景公要杀他。志士没有忘记身处山沟沟中,勇士不怕丢掉脑袋。孔子对此怎么选择呢?选择不是那应该有的召唤不前去!如果不等诸侯召唤就前往算什么呢!而且那弯弯曲曲是一尺可抻直了够八尺是按利的标准来衡量的。如果按利行事,那么把本来弯弯曲曲是八尺抻直反变成了一尺就能获利也可以去干么!从前赵简子让王良给自己宠幸的内臣奚驾车去打猎,奚一整天也打不到一只飞禽。奚回来报告说‘他是天下低劣无能的驾车人哪’。有人把这话告诉了王良。王良说‘请允许我再驾车一次’,强求后奚才允许,一个早晨奚就猎获了十只飞禽。奚回来报告说‘他是天下最棒的驾车人啊’,简子说‘我让他专门给您驾车’。赵简子跟王良说王良不肯,说‘我为他规范我的驾车行为整天打不到一只飞禽,为他违背常态驾车遭遇的是一个早上就打到十只飞禽。《诗经》说“不失去那奔驰的车,箭出手就射中了”,我不习惯给小人驾车,请允许我辞掉这差事’——驾车的人尚且把跟诡异的射手合作看成羞辱,合作能猎获飞禽走兽即使堆积得像小山似的也不做。如果背离正道曲意逢迎他们那算什么呢!而且您错了,让自己曲意逢迎别人的人没有谁能使别人正直的。”

6.1[注释]

①陈代:孟子的弟子。

②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没有见到诸侯们时似乎感觉他们志向很渺小,可现在一下见到诸侯,大的就像称王天下的天子小的就像称霸诸侯的霸主。不见,未见。宜若,感觉好像,感觉似乎。小,志向小。今,而今,可现在。王,音wàng,作动词,以仁政一统天下。霸,称霸。

③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何况《志》上说“弯弯曲曲是一尺可抻直了够八尺”,好像诸侯们可以做些什么。《志》,王室及各诸侯国国家事务的记录。可参见5.2注释⑪。枉,本义为使弯曲,引申为曲意逢迎。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直,抻直,使变直。

④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从前齐景公打猎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帜召唤掌管山泽苑囿事务的官吏官吏不来,景公要杀他。齐景公,可参见《梁惠王上4人不得则非其上矣》注释⑦和《滕文公上1世子疑吾言乎》注释⑤。田,打猎。招虞人以旌,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帜召唤掌管山泽苑囿事务的官吏。招,用信物召唤。虞人,掌山泽苑囿事务的官吏。旌,音jīng,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帜。

⑤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丢掉脑袋。这两句是说“志士”“勇士”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志士,有坚定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在,动词,抛尸在。沟壑,山沟。勇士,勇于献身的人。元,首,脑袋。

⑥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孔子对此怎么选择呢?选择不是那应该有的召唤不前去。奚,什么。取,选择,认同。焉,兼词,于是 助词,即“对此 呢”。

⑦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如果不等诸侯召唤就前往算什么呢。而,就。往,前往,前去。

⑧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而且那弯弯曲曲是一尺可抻直了够八尺是以利来衡量的角度说的。意思是说见到诸侯感觉他们能有所作为,是从帮助诸侯成就作为可以获得好处的目的考虑的。以,从,按,用。

⑨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如果按利行事,那么把本来弯弯曲曲是八尺的抻直变成了一尺就能获利也可以去干么。枉寻直尺,把八尺“抻”得反变成一尺。这是为了利刻意作假的做法。

⑩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从前赵简子让王良给自己宠幸的内臣奚驾车去打猎,奚一整天也打不到一只飞禽。嬖,音bì,宠幸的内臣。终日,一整天。

⑪天下之贱工也:他是天下低劣无能的驾车人哪。贱,低劣无能。工,工匠,王良是被雇佣的驾车人,因此称为工。

⑫请复之:请允许我再驾一次。复,再次,作动词,再来一次。之,驾车的事。

⑬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强求后奚才允许,一个早晨奚就猎获了十只飞禽。强,强求。强,音qiǎng。而后,以后。可,才允许。一朝,一个早晨。

⑭我使掌与女乘:我让他专门给您驾车。“使”后省略了兼语。掌,执掌,专门执掌。

⑮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我为他规范我的驾车行为整天打不到一只飞禽,为他违背常态驾车遭遇的是一个早上就打到十只飞禽。范我,规范我。前一个“一”和十,数带名量,一只飞禽,十只飞禽。诡遇,违背常态行事遭遇的。

⑯不失其驰,舍矢如破:不脱离那奔驰的车,箭出手就射中了。诗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不失,不失去,不脱离。其驰,那奔驰的车。舍矢,放出了箭。如破,就射中。如,而,就。破,目标破碎,射中目标。

⑰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我不习惯给小人驾车,请允许我辞掉这差事。贯,同“惯”,习惯。与,给。乘,音chéng,驾车。

⑱——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驾车的人尚且把跟诡异的射手合作看成羞辱,合作能猎获飞禽走兽即使堆积得像小山似的也不做。破折号把所讲故事与得出的道理联系起来,相当于“像这样”。羞,意动用法,以……为羞,把……看作耻辱。比,亲近,合作,为伍。

⑲如枉道而从彼何也:如果曲意背离正道顺从他们那算什么呢。枉道,按邪曲之道,曲意违背正道,实际是曲意而迁就他人之道。彼,他们,指诸侯。

⑳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而且您错了,曲意让自己顺从别人的人没有谁能使别人正直的。过,错。枉己,曲意让自己顺从。枉,使动用法。未有,没有谁。直人,使别人正直起来。直,使动用法。

6.1[解读与点评]

本来陈代引出的话题是没有见到诸侯们时似乎感觉他们志向很渺小,现在一下见到了诸侯感觉他们的志向大的就像称王天下的天子小的就像称霸诸侯的霸主,何况《志》上说“弯弯曲曲是一尺可抻直了够八尺”,好像诸侯们可以做些什么,可是后来话题却转向了谈论士的志向。使话题转换是“那弯弯曲曲是一尺可抻直了够八尺是按利的标准来衡量的”这句话引起的。由这句话引出了士不惧强权,不为了利而“枉道”。

在本章的对话中,孟子给陈代讲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一个是王良羞与嬖奚乘。

孟子举“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的例子,用孔子对此评价的观点表达自己见与不见诸侯的态度。昔齐景公田之事《左传·昭公二十年》有记录:“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zhān,一种赤色曲柄旗)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是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wěi,认为对)之。”由《左传》来看,孟子对此描述稍有误差。孟子讲这个典故,明确表达了不“枉道”的意愿。

“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与“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相扣。我孟子的态度就是看诸侯请没请我,没请我我不能去;这个诸侯我可以不可以为他服务,看他采纳不采纳我的意见,不采纳我的意见行事,我也不能留下。“志士不忘在沟壑”是说有志向的人不会忘记自己身处于山沟沟里这个低级职务,不能高攀;“勇士不忘丧其元”是说勇士不会忘记抛头颅酒血,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表面上以那个管理苑囿的小吏说事儿,表达的是孟子不肯“枉道”向诸侯示好。

御者王良按规矩为赵简子的嬖臣奚驾车“终日不获一禽”,“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违背常态出现的情况谓之“诡遇”,王良由此认定奚是小人,不愿“枉道”与小人为伍。

什么是“枉道”,枉道就是违背正道而行邪曲之道,也就是说枉道实际是曲意迎合或迁就他人之道,即“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把八尺“抻”得反变成一尺,这是为了利刻意作假的做法。孔子与孟子都是“待价而沽”之人,又都是不肯曲意逢迎枉道事君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