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们上午好!笔者前段时间在中西部某小城旅游时,曾在街头陋巷里依稀听到“磨剪子嘞,磨刀嘞(镪菜刀)”的吆喝声,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国力的提升,人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高,出于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人们推崇所谓的“德国严谨精神”与“日本的匠人精神”所打造出的工业产品。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烹饪(磨刀匠陈当华磨一把菜刀竟赚千元)(1)

疫情之前,即使不惜万里、花费众多也要前往德日两国,购买所谓大师手工打造,虽然德日大师们手工制造似乎只属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也多是简单、常用的日用物品,但其质量却丝毫不输现代工厂冲压流水线产品,而这高品质的背后是德日世代传承的匠人精神。不过,并非只德日两国有大国工匠,我们自己也有,国宝级磨刀匠陈当华就是其中代表。

《论语·卫灵公》一篇记载,子对子贡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语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可见磨刀是一门技术活,技术含量并没有很低,文章开头所说吆喝着“磨剪子嘞,磨刀嘞(镪菜刀)”的磨刀匠人们做得是个需要技术的辛苦活,这活计儿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简单。虽然如今很少会有人因为一把生锈的菜刀或者剪子而特意找磨刀匠,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市面上不需要磨刀匠了,磨刀的工艺还是被人传承了下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号称当代“刀王”的陈当华。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烹饪(磨刀匠陈当华磨一把菜刀竟赚千元)(2)

陈当华已年满八十,有着五十多年的磨刀工作经历,据其所说,磨刀这门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饭碗,他二十多岁就继承了家业,为乡亲邻里磨刀。磨刀是门讲究活儿,他磨刀只用天然磨石,要想磨出一把好刀,要用九块不同规格的石头,即使是普通菜刀,也要用五块上好磨刀石。天然磨刀石的密度不一,质量上乘者价值不菲,而类似于石沙炼制的普通磨刀石,密度只有几百,自然廉价,陈老爷子所用天然“山心石”密度高,市价也高,最好的价值数十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烹饪(磨刀匠陈当华磨一把菜刀竟赚千元)(3)

每当陈当华磨刀用顶级“山心石”时,有人会问,一把几十块钱的菜刀用几十万的石头打磨,无疑是“大材小用”,但陈老爷子磨的刀也贵,少则几百,多则千元一把,而这也完全对得起这磨刀石与陈当华的手艺。刀贵质量自然上乘,陈当华磨的刀,凌空削西红柿不出水,不用发力,把刀轻轻放下去就能削开报纸,古代形容神兵利器往往会说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等,陈老爷子的刀能轻轻切开报纸,与吹毛断发也相差无几。

陈当华所言,自己能够磨出这么锋利的刀具除去9块上好磨刀石之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力道,他磨刀用的是阴力,也就是全身的力,用磨刀石磨一把普通的刀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但若是要打磨一把好刀,最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陈老爷子的手艺自然吸引了世界各地顾客前来购买,即使价钱高昂,人们也想要得到这位老匠人悉心磨出的宝刀。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烹饪(磨刀匠陈当华磨一把菜刀竟赚千元)(4)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德国某刀厂曾特意邀请老匠人移步指教,但陈老爷子对刀厂来人表示:若用的不是好钢,就不用劳烦我了。可见其严谨的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