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

关注“桃李国学堂”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1)

高考复习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2)

高考

016

文言实词:通假字

上周本栏目刊发了《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复习(二)》(点击原文可跳转阅读),从词类活用的类型、真题指引两个部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复习。这周我们将一起对通假字的由来、类型和学习方法做一个总结,并通过真题来巩固通假字知识,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3)

文言实词

通假字复习

通假字的由来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又叫通借字,前人也称为假借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是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字(州→洲,取→娶)。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暖-煖,村-邨)。

通假字是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取代的字叫通假字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很多,大致有几种主流说法:

一是字在表义过程中,刚开始没有固定意义,相同或相近音表同一意思都可以,因此,出现大量不同字表同一意思的语言现象

二是避讳,避尊者长者讳。

三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掉太多古书,时人凭记忆重新记录。

四是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闻者听音则知义

五是古人作文时偶写别字、偶然笔误,或为了快速简捷而有意用笔划较少、容易书写的字来代替本字。

在先秦古籍中,用通假字的地方较多。据统计,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老子》乙种本,共5800余字,其中有320个通假字。年代越靠后,越少出现通假字

通假字的类型

通假字大致可分为四类:

1

音同形似

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解析

“寤”同“牾”,牾:逆。牾生即逆生。

2

音近形似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

共:同“供”,供给。

3

音同形异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解析

“蚤”同“早”,早早地

4

音近形异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解析

“要”同“邀”,邀请。

近音相通往往有三种情况互通,同音(如畔—叛)、双声(如胡—何)、叠韵(信—伸),这里所指的读音异同是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读音相比较而言,而许多汉字的古今读音是不同的,在古代,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多为同音和近音。这些是理解通假字的常识和基础。

因此,在文言文阅读中,当句子里遇到的字按本身意义在上下文无法讲通时,就应该考虑它是否是通假字。

真题指引

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卷 1

Q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解析

“锡”即“赐”

译文

皇上赐予的筵席不去参加,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赴宴,您能安然处之吗?

2016年高考真题·山东卷

Q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解析

文:同“纹”,花纹。

译文

土建筑物不能装饰花纹,木建筑物不能镂刻。

2016高考真题·江苏卷

Q

令五县会鞠之。

解析

“鞠”通“鞫”,审问;审讯。

译文

命令五县一同审理。

解题方法指导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如果该字按通常方法释义无法做到语意顺畅时,就需要考虑是不是通假问题,对通假字的考察,一是考察考生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考察考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如果考点本身是课内学过的,根据课内知识就可以解答,但如果考察的是比较生僻或没有接触过,就只能靠具体分析了。

1

近音通假

课本知识

【例1】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解析:“亡”通“无”读“wú”。

【例2】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解析:“齐”通“剂”,

【例3】“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

解析:郤通“隙”

高考真题·2015四川卷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解析

匪:通“非”,匪 fěi 非fēi,没有。

翻译

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灰尘来形成崇山峻岭,没有志向,没有勤奋,按理说没有理由成功。

同音通假

课本知识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解析:“反”通“返”,读“fǎn”。

高考真题·2010全国卷Ⅱ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解析

“没”通“殁”(mò),死亡;

翻译

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以上都属于同音或音近通假,但还有一种特殊的通假字,虽不常见,但比较难判别,它本字与借字并无声音上的联系(至少在现代汉语的读音中已经无法把它们联系起来),在实际运用只能靠积累去体悟。

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逍遥游》)

而:通“耐”,能。

高考实战

高考真题·2014辽宁卷

Q

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解析

趣:通“促”, 催促。

译文

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通假】解答高考中有关通假字的试题,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如果试题的考点是课内学过的通假字,那么靠对课内通假字的牢固掌握,就可以解答了。如果考查的字是比较生疏或者是没有接触过的,那就要靠具体的分析了。

【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

解析:“说”通“悦”,读“yuè”。还有像

“女”通“汝”等,都是因为形体相近而形成的通假现象。

【例2】默而识之。(《论语》六则)

解析:“识”是“志”的通假字

高考真题·2008天津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解析

“说”通“悦”,读“yuè”。

译文

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的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2016高考真题·新课标卷2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解析

矢:<名>通“屎”,粪便。《狱中杂记》:“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4

音变通假

课本知识

【例1】扁鹊望桓侯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通“旋”,读“xuán”。

【例2】将军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解析:“被”通“披”,读“pī”。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4)

本文为“桃李国学堂”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5)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6)

taoliguoxuetang

公众号主编:李山

总监:杨春俏

编辑部主任:海彦、宛陵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taoliguoxuetang@163.com

【高考复习】主创团队

作者李红梅(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栏目主持张怀民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7)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8)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9)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10)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11)

责编蒋清宇

实习编辑蒋玉涵

美编段薇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12)

桃李国学堂千聊直播

关注国学教育,传递古典之美

长按识别二维码,浏览直播首页

一次报名

永久重复收听

桃李国学堂

系列课程

常见高考文言文实词(高考文言实词通假字)(13)

第一讲 关于语文试卷的基本分析

第二讲 如何避开社科类阅读中的“十面埋伏”

第三讲 文言文阅读的“实”与“虚”

第四讲 如何在考场上赏析一首古诗词

第五讲 现代文阅读中的“三分天下”

第六讲 “分三步走”破解考场议论文写作

140分考神和你聊高考语文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