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智能驾驶领域龙头公司德赛西威的股价急速跌停。消息面上,公司10月25日晚发布业绩报告称,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01.1亿元,同比增长60.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2亿元,同比增长40.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53亿元,同比增长36.14%。
此次业绩虽然十分亮眼但并未达到市场的一致预期,在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背景下,德赛西威为何业绩失速了?本文将详细解析。
大额资产计提直接影响业绩增速
德赛西威三季度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剔除计提影响后,公司业绩增长较快。为了谨慎起见,本公司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资产减值准备约为8970.56万元,其中信用减值约4890.52万元,资产减值约4080.04万元。如果扣除减值准备的影响,第三季度净利润约为2.6亿元,同比增长114.4%,环比增长28.5%;扣非后的净利润约为2.5亿元,同比增长107.9%,同比增长30.5%。剔除计提影响的业绩增长较快。
那这种大额资产计提的原因是什么?据公司公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相关规定的要求,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截止2022年9月30日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基于谨慎性原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公司及合并报表范围内各公司对2022年9月30日所属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判断部分资产存在减值的迹象,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可见,这种情况发生只是偶然的会计处理导致的并不会对企业业绩造成深远影响。
在乘用车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国内汽车销量在第三季度达到741.3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33.7%。行业热销带动了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剔除减值计提后,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25.7%和7.0%(扣除减值计提后分别为23.3%和4.6%)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费用率较为稳健,公司经营良好。
汽车智能化的普及恐将不及预期
为何市场会将智能化视为新能源汽车行情的下半场。这主要源于新能源汽车在今年九月的渗透率已超30%,往后继续渗透成长的速度将逐渐减缓。而以无人驾驶、智能座舱为代表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还在较低水平,有望收获高成长。
然而事实真的会如市场所料吗?根据乘联会9月统计的数据,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智能驾驶为主要卖点的新能源汽车增长到一万辆便进入了增长瓶颈期,相反在智能驾驶技术并不强的比亚迪以及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却稳坐销量前三。
这说明什么?相比智能酷炫的内饰功能,消费者更加在乎汽车的价格是否实惠。新能源汽车厂商往往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选择在新车型上加满智能功能以此进攻豪华车的市场,这无疑对于我国市场来说是会边际效应递减的。因为方便出行才是我国人民的切实需求,而繁乱新颖的功能反而会成为减分项。
但是,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新一代汽车驾驶模式将会带来无与伦比的乘车体验,这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是行车安全问题目前还在健全中。
随着 L3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车辆的驾驶主体将从驾驶员逐步转移到系统,驾驶主体的转移带来法律权责的判定变化,事故责任将从驾驶员转移至主机厂致使主机厂对于智能驾驶软件“不得不”重视。同时,汽车行业远未及“软件定义汽车”的成熟阶段,现阶段全行业仍聚焦在汽车智能驾驶层面,只有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主机厂才可以领跑智能汽车赛道,因此主机厂需紧握智能驾驶软件的研发进展。
当前智能汽车仍主要停留在 L2 级辅助驾驶阶段,驾驶员需时刻处于监控状态。在无人驾驶还未实现之际,智能座舱是消费者最先能感知到的汽车智能化的显性特征。通过座舱内的个性化配置,车企能够彰显品牌特色、吸引消费者并博得市场关注。同时,智能座舱亦是主机厂期冀用于积攒用户数据,并在未来实现流量变现的首要入口。因此,各大主机厂纷纷发力建设智能座舱,意在追逐这一当下汽车个性化的卖点。未来智能座舱将沿着四大阶段演进,逐步走向“第三生活空间”的终极形态。
浙商证券认为投资者可继续关注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光庭信息、东软股份、华依科技这些软件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