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见证生态变化春夏交替到仲秋时节,是每年雪山破开雨雾与蓉城相会的好时节,特别在清晨6点到7点,每遇雨后乍晴,“追峰人”们总是早早地架起相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成都肉眼可见的雪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成都肉眼可见的雪山(又到一年追峰季)

成都肉眼可见的雪山

镜头见证生态变化。

春夏交替到仲秋时节,是每年雪山破开雨雾与蓉城相会的好时节,特别在清晨6点到7点,每遇雨后乍晴,“追峰人”们总是早早地架起相机。

红星新闻记者对话成都本地摄影师,他们当中有的拍到了“雪山全景图”,有的关注机场周边的生态变化。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他们目睹了成都生态环境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他们也将用镜头继续记录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嘉楠拍摄的成都雪山

雪山已经不是稀罕事

航空摄影爱好者见证生态环境改善

6月8日,“在成都遥望雪山”公众号发布了第59期“每周一图”,图片的主题是“云冠成都巅”。推文开头写道:“在成都遥望雪山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荚状云比较少见,而且还笼罩在成都最高的雪山之巅,能在百公里外的成都市区所见那就绝对罕见,帽檐状的云纱飘逸于大雪塘群峰之间,如此美好。”

这个每周更新美景图片的微信公众号由一个同名的群组运营,群主申芸2012年创建了群组,群组创建的原因便是群名的来历:成都可以遥望雪山!

2017年6月,群友“嘉楠”在龙泉山拍摄了西望雪山的全景图,由群友“芈治林”标注了雪山名及海拔高度,这张全景图在群友间广为流传,成为不少群友观山时的参照标准。

“当然,是不是因为环境变好而使得雪山出现的频率变高,这不该由我们来下定论。”申芸说,但作为观山爱好者,推窗见山的“福利”确实多了。

嘉楠拍摄的雪山

不光是雪山,摄影师赵靖影除了参与雪山拍摄,还关注城市风光和航空领域,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他见证了成都生态环境的改善。

“以前想拍雪山要上龙泉山、去郫县、去温江,总之要么近一些,要么高一些,市区里受到能见度影响,不太容易拍到雪山。近三年来,市区里就能拍到雪山的机会越来越多了。”除了雪山,赵靖影注意到,日常拍摄的河水变清了,河边的鸟儿变多了,“经过疏浚和整治,拍摄河水的角度变多了。这两年龙泉山上还兴起了观鹰等活动,说明生态环境是真的改善了。”

作为一位航空摄影爱好者,赵靖影走过国内大多数机场,也见证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周边的环境改变。

“现在空港花田的位置,以前既没有公路也没有平台,拍摄时的环境非常恶劣,现在不仅有了公路,还有了配套的观光设施,不光是专业摄影爱好者会选择这里,还吸引了很多前来观光的游客。总的来看,我认为双流机场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对摄影爱好者最为友好。”

冬寒摄

雪山吸引力越来越大

“希望通过雪山 人文传递更多烟火气息”

“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年之前,诗圣杜甫这样描绘成都的独特之美。千年后,“一座看得到雪山的城市”已经成为成都叫响全球的一张城市名片。

闪亮的城市名片背后,有一群追逐雪山的摄影师,其中,有一个被成都人熟知的名字——嘉楠。

2017年6月,成都摄影师嘉楠在网络发布了《雪山长卷》,这幅由32张照片拼接而成的长图上,5353米的大雪塘、6250米的四姑娘山幺妹峰、7556米的贡嘎山与其他94座高海拔山峰矗立在城市的尽头。

而嘉楠的微博名称,就叫“嘉楠眼中的成都”,除了雪山,他还拍摄建筑、人文等题材。

“最初近距离接触雪山拍摄是在川西,我的爱人是成都人,她说她小时候在成都可以望见西岭雪山,我也因此对成都的雪山拍摄更加感兴趣。”

嘉楠回忆,2017年他大概拍了50次雪山,2018年超过50次,2019年接近70次,2020年则达到了75次。今年6月,嘉楠已经在成都拍了4次雪山,其中一条在微博收获608万阅读量,超过1.3万人点赞,评论中不少网友发出杜甫的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嘉楠拍摄的这张雪山照片收获608万点击

“每年7、8、9月是拍摄雪山的旺季,大雨之后比较容易见到雪山。”除了气象因素,在嘉楠看来,每年可以看到的雪山越来越多,与环境质量的改善密不可分,“我们经常在龙泉山上拍照,过去从山上俯瞰城市,可以明显感觉到视线受阻,这几年再上龙泉山,视野变得更加通透了。过去,很多人质疑成都的条件能不能拍到雪山,现在这种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了,很多人已经亲眼看到过雪山的模样。”

2021年已经过半,谈起今年的拍摄计划,嘉楠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希望多拍摄一些人文气息与雪山相结合的作品。

“成都这座城市以烟火气闻名,我今年计划把雪山和建筑更多地与成都的生活气息结合起来,表达人与雪山之间的关系,用照片传递更多温暖。”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王培哲

编辑 官莉 图据受访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