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án yǒu táo , qí shí zhī yáo ;

园有桃,其实之殽;

xīn zhī yōu yǐ , wǒ gē qiě yáo 。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bù zhī wǒ zhě , wèi wǒ shì yě jiāo 。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bǐ rén shì zāi , zǐ yuē hé qí ?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xīn zhī yōu yǐ , qí shuí zhī zhī ?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qí shuí zhī zhī , hé yì wù sī !

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yuán yǒu jí , qí shí zhī shí ;

园有棘,其实之食;

xīn zhī yōu yǐ , liáo yǐ xíng guó 。

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bù zhī wǒ zhě , wèi wǒ shì yě wǎng jí 。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

bǐ rén shì zāi , zǐ yuē hé qí ?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xīn zhī yōu yǐ , qí shuí zhī zhī ?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qí shuí zhī zhī , hé yì wù sī !

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注释】:

之殽:之犹“是”。殽,动词,吃。“其实之殽”是个倒装句,即“殽其实”。

之:犹“其”。

歌、谣: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此处皆作动词用,泛指唱歌。

士:古代对知识分子或一般官吏的称呼。

彼人:那人。

是:如此。

子:你,即作者。

何其:奈何,如何。其,作语助词。

盖(hé):通“盍”,何不。亦:作语助词。

盖亦勿思:此句是诗人心怀巨大的忧愁而又毫无办法,聊以自解、自宽的说法。

棘:本意是酸枣树,这里当指红枣。

聊:姑且。

行国:离开城邑,周游国中。“国”与“野”相对,指城邑。

罔极:罔、无。极、中,标准。这里有“没有法纪或没准儿”的意思?

【译文】:

果园里有一片繁茂的桃树,

它的果实足以供我充饥。

可是我的心中却忧伤不已,

想用歌谣化解满腔的愤激。

那些对我一无所知的人们,

都说我这个士人傲慢无礼。

那些人本来就是这样子啊,

你说我还有什么生趣?

我的心是如此的忧郁,

有谁能理解我的衷曲?

有谁能理解我的衷曲,

倒不如干脆把它忘记!

果园里有一片成熟的枣树,

它的果实也足以够我充饥。

可是我的心中却忧伤不已,

暂且在城中闲逛消除愤激。

那些对我一无所知的人们,

都说我这个士人漫无法纪。

那些人本来就是这样子啊,

你说我还有什么生趣?

我的心是如此的忧郁,

有谁能理解我的衷曲?

有谁能理解我的衷曲,

倒不如干脆把它忘记!

【赏析】:

这是一首贤士忧国之诗,他的主张,他对国家的忧虑,都无人理解,他既无法改变现实,也不能改变自己的主张,于是愤激、忧闷,无可奈何。

关于这首诗,古今学者认识较为一致。从诗中不难看出诗人的处境、感情,与屈原是有诸多相同之处的——忠诚正直而人皆以为其“骄”,陈说利害而人皆以为其“罔极”;满腔忠愤,至于“国中”无人理解,诗人之孤独至于此极!可以说这是一篇北国的《离骚》,它的文辞虽然短,而它的情思却是那样的深长。两章诗可谓长歌当哭、悲声哀婉。先以“桃”起兴,一折而点出“忧”字,见得其忧不在己,而在国。再折而言人议论,见得举国蒙昧。三折而言无人知,见得孤愤难平。四折而自遣,本该“勿思”而又不能不思,见得其忧国之心深切刻骨!中国古代士人的爱国情结似乎一开始就如情人之恋,纵使是一厢情愿,也至死不渝,结果是自寻烦恼、自招灾祸——虽然是自我安慰,“到底意难平”!在忍受孤独的痛苦中确认自我生命的价值。

全诗有波澜、有顿挫,吞吐含蓄、婉转曲折中,又有无限忧伤和悲愤。这正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悲剧形式,像冒烟无明火的一堆湿柴,那悲愤之气逐渐弥漫空间,绵延不绝;而欧洲人的悲剧则像炸药,生命直冲着无法克服的困难轰然一闪,留下万丈光芒。

诗经山有扶苏(诗经魏风园有桃)(1)

诗经山有扶苏(诗经魏风园有桃)(2)

诗经山有扶苏(诗经魏风园有桃)(3)

#创作挑战赛#

#诗经#​#阅读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