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探春薛宝钗三人搭档以谁为主(为什么说探春李纨)(1)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

荣国府的日常管理,基本是凤姐一人大权独揽,很多读者因此将凤姐捧到了天上,说她的管理才能多牛逼,多么巾帼不让须眉。

首先看探春这个姑娘,这个团队是由她领衔的,探春就是曹公心中理想改革家的化身,她虽然是一支扎手的刺玫瑰,但有个最大的优势:无私无畏。

她脑子中只有八字原则:秉公办事,大局为重。为了她的原则,她敢和亲妈赵姨娘开撕,敢拿小姐的脂粉钱和爷们的笔墨钱开刀。

这样的人,做起事来能放下包袱和顾虑,一些破旧立新的改革举措,也都是这种人先提出的。

再来说说宝钗,之所以说她是大观园中艳冠群芳的牡丹,不仅是因为她肤白貌美,更是因为她的情商从不掉线,不过当你看了三个女人协理大观园这一段,就会觉得光说情商高还是把她的格局说小了,wuli宝钗,就是是个天生的政治家。

政治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

揽到活的婆子虽都是探春等人冷眼选出的,可这样的好事,难免会引爆人性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因子,到时候三姑六婆戳起是非来,定能搞得乌烟瘴气。

宝钗深知其中利害,因此她补充了关键的一点,揽到活的婆子,每年要散几吊钱给没揽到的,一闻此音,众人皆喜。

历史上多少原本可以强国富民的改革,都因为眼红嫉妒而折戟,何况这项一年只有几百两流水的家务小事。

李纨探春薛宝钗三人搭档以谁为主(为什么说探春李纨)(2)

总之,宝钗建议的贡献毋庸置疑,也不必细说,最后在来说说李纨,相比起探钗二人,李纨在其中的表现,可真是没什么存在感。

别总说李纨藏愚守拙,死灰槁木,开诗社的时候,她很积极很踊跃吗,所展现出来的文艺评论才华也不容小觑。

可是理家的时候,她真有点像沙和尚,挂在嘴边的是“探春说得对,宝钗说得好,她要四十两,给她四十两就完了”,要不是探春坚持原则,还真是要被一众刁奴玩弄于鼓掌之间了。

这是李纨软弱可欺或天性愚钝吗?非也,人家就是想带好儿子,做做针黹,不是每个人都想当过河卒子,拼命向前。

都说现代皇室没实权,就是个吉祥物,在理家的过程中,李纨就是尊吉祥物。

但你可别小看了这个吉祥物,没了这吉祥物一切无从谈起,仔细想想人家的身份,先珠大哥珠大嫂子。

人家和凤姐一样,都是正妻,而且还是长媳,这比凤姐还高一头,她是不恋权,她要是真的和凤姐争起来,凤姐也不会这么舒服️️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再想想探春和宝钗是什么身份,探春是个庶出的年轻小姐,宝钗就更不用说了,是个亲戚家的姑娘。

而且我们现在说的不是创业团队,是管埋团队,具体来说是封建家族内部的管理团队。创业团队是英雄草莽,不问出处,管一个封建家族得讲资历,得有所谓权力的合法性,李纨的存在,恰恰是这个功能。

so,一个想成点事的管理团队该怎么搭建,已经浮出水面。

首先,是要让自己名正言顺,要能找到像李纨这种身份的人或积极地像这种身份靠拢,比如刘备,不管别人信不信,坚信自己是刘皇叔。

如果找不到这身份,那也要打造一个有强大号召力的精神或思想旗帜,比如中国自古以来都爱搞什么“奉天承运 托古改制”,当然,鲜有成功的,不过人家西方有成功的例子啊,比如文艺复兴,挂羊头卖狗肉不可取,但从典籍和先贤中汲取点动员力量是没有错的。

其次,就是需要这两种人,一种是像探春这样,开疆拓土,冲锋陷阵;另一种是像宝钗这样,长袖善舞,多方平衡。

假设一下,如果凤姐此番长病不起,“探春 李纨 宝钗”的团队能否挽救贾府的颓势?恐怕很难,在那个男权的时代,男人们败的家,女人们在怎么努力也修补不了万分之一。所以探春才会感慨:我要是个男人,我早走了。

但据说在家族败落之后,曹公开始反思自己“无事忙”的富贵风流岁月,想着努力奋斗实现家族复兴,所以笔下才会有“探春 李纨 宝钗”理家的兴利除弊。

万事在人为,一个良性团队更是所向披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