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如何理解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理解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简明经济学入门)

如何理解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很简单,就是人们决策时,选择一样,通常不得不放弃另外一样,最典型的是时间,把一份时间放在学习知识A,这段时间就不能学习知识B了。一份固定的金钱买了物品a,就不能同时购买物品b了。一份资源用于生产物品x,就不能生产物品y了。因此,经济学的目的就是实现一份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实现收益最大化。而它的工具就是价格,通过价格的激励作用通过市场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和商品与服务的生产。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机会成本。这个概念经济学家常挂在嘴边,大家或许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可以扩展一下,如果把这里的“东西”从money扩展到value,那它既可以包含钱,也可以包含内在价值,包括快乐、知识、满足感等。那么可以把这个原理改成:某种东西成本的Value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最大Value。而理性人总会选择最大的Value。

举个例子,我的一位教人文博雅的老师选择做在线教育,而他放弃的最大value是到墨西哥做进出口贸易、开辟庄园建立城邦、做一个快乐的小军阀。他得到的是一点勉强维持生活开支的收入以及每年几百个会思考的头脑,而他放弃的可能是每年几千万的收入。这样看来,每个会思考的小脑袋都价值几十万呀。

经济学10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这里的边际量是指对一个东西(例如价格)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类似于数学函数中的微分。 考虑边际量是19世纪经济学的一场革命,俗称“边际革命”。在此之前,人们对价值的看法是劳动创造价值,即劳动价值论,在此之后,人们认为一件东西的价值由它的边际价值决定。举个例子,当一个饥饿的人吃包子时,吃下第一口包子,满足感最强,获得的价值感最大,可是当吃到第10个包子时,吃到想吐,这时包子对人的价值就是负的了。 理性人在边际上进行交易,即一个人感受到他卖出的商品比他交换来的东西(商品、服务或是钱)价值低,而对方也是如此认为,这样交易才能达成。 还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边际效用递减“,上面吃包子的例子就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每多吃一个包子,这个包子对人的价值就减少了一部分,当吃饱时,包子对他的价值就是0了。这个理论也是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福利经济学认为同样一块钱,对于富人的价值低于对于穷人的价值,因此把一定量的钱从富人转移到穷人那里,虽然社会的总财富没有增加,但社会的总的价值感增加了,因此政府应该多收税,增加转移支付,这样就可以增加社会的总体福利。

经济学10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指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跟着改变。经济学最基本的供需理论就来源于这条原理。当价格降低,消费者获取一件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就会降低,受此激励,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反之,则减少。因此价格是市场中最方便的提供激励的工具。价格理论也是芝加哥学派主要的理论之一。另外还需注意,除了价格会产生直接的激励效果,政策和商业行为还会产生间接的激励效果。以商业保险为例,人们购买保险是为了增加自己抗风险的能力,可是当市场上大量的人购买保险后,人们平均支付的意外医疗费用反而增加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在没有购买保险之前,人们会比较小心,尽量不要让自己发生意外。但买了保险后,反正受伤或出现意外了都会由保险公司理赔,受此激励,人们的胆子变壮,做事相比于以前会变得没那么谨慎,这样就增加了出意外的概率。虽然出现意外后,保险公司报销了大头,差不多报销免赔额之外的80%,但由于意外事故的增加,社会上的总意外医疗支出增加了。由于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险公司收的意外险费用将组成这三个部分:保险理赔 运营开支 公司利润。由于营运开支和公司利润不可避免,再加上买了保险后激励了人们的安全意识有所下降,增加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社会上因意外而造成的总支出就增加了,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费用也就增加了。保险改变的是单个人的费用支出,相当于所有买保险的人平摊了少数发生意外人的医疗费用。

经济学10大原理之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贸易可以通过分工来改善每个人的生活。分工使得每个人可以专注于做自己最擅长的事,通过出卖自己的时间和技能获取收入,然后再购买其他人生产的产品。每个人都专注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然后互相交换所需,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才能达至最优。例如一个人靠自己可能一天连一根针都做不出来,但只要让他做自己擅长的事,获取的收入就可以买几百根针。哪怕是无技能劳动者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国际之间的贸易主要是让各国从事各自比较优势内的生产活动,然后通过贸易,使得两边都可以获得比之前任何东西都自己生产时多得多的产品。关于比较优势,后面会细讲。 这里先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二狗一天可以生产20斤大米和做5件衣服,每样花一半时间;翠花一天可以生产6斤大米和做4件衣服,同样每样花一半时间。可以看出二狗一天生产大米和做衣服的效率都比翠花高,看起来他没有动力和翠花交易了。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二狗生产大米的优势更明显一点。这时让二狗花更多时间生产大米,例如每天生产28斤大米和生产3件衣服,然后翠花做8件衣服,不生产大米。那么你看,若翠花拿3件衣服和二狗换9斤大米,这样二狗就有了19斤大米和6件衣服,翠花则是9斤大米和5件衣服,两人都从贸易中受益了。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贸易可以使交易双方都获益,只要让两国生产自己比较优势内的产品就可以了。虽然中美两国都有全产业链的生产能力,但若硬脱钩的话,虽然双方什么东西都可以生产,但每种商品的总量都减少了,每个人所能分得的产品也就相应减少了,这样每个人的生活品质也随之降低。所以,还是保持开放和贸易比较好。

本系列长期更新,期待你的关注、点赞和收藏,给作者小小的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