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铁路局”是印刻在很多人心目的铁路单位。其实,在铁路行业深化改革后,早已实现监管与建设分离,也就是所谓的“政企”分开。

首先,在国家层面。

原来的“铁老大”铁道部在2013年改革时,将有关职责进行拆分。此时,主要组建了国家铁路局,为副部级的国家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该公司在2019年6月18日实行改制,成为现在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经过近10年的职责调整和理顺,二者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国家铁路局主要负责铁路监督管理,侧重于“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铁路的规划和建设,侧重于“建”。

特别指出的是,国铁集团作为超大型央企,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

此外,涉及铁路建设的企业还有四家,为国资委监管央企,行政规格对应正厅级。分别是: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69)、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70)、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71)、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72)。

当然,这些央企的业务并非完全从事铁路行业,比如中国铁建,已经涉足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资物流、绿色环保等多个行业。

其次,在地方层面。

相比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相对比较复杂。

改革前,地方铁路局属于包干制,涉及的铁路规划、建设、监督等职责,统统含于一身。现在,为了对接国家和加强监管,也已经实现“政企”分开。

第一,在铁路监督层面,设立七大铁路监督管理局和北京铁路督察室,均为正厅局级,为国家铁路局直属单位。

每家铁路监督管理局,均负责不同的管界。比如:沈阳铁路监督管理局,负责的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界;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负责的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界。

这些铁路监管管理局,承担“”的职责。内设综合处、监管一处、监管二处、监管三处、监管四处、机关党委(人事处)、机关纪委、执法监察办公室等部门。

第二,在铁路运营和建设方面,设立19家有限公司,行政规格对应正厅局级,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二级企业。

此处之所以称为“对应正厅局级”,是因为央企其实早已去行政化,但为了便于管理和干部交流需要,仍然赋予其相当于行政机构的级别。

19家企业包括两类:

一类是改革前位于各地的“铁路局”,也就是现在的“铁路局集团公司”,共有18家。分别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沈阳局、北京局、太原局、呼和浩特局、郑州局、武汉局、西安局、济南局、上海局、南昌局、广州局、南宁局、成都局、昆明局、兰州局、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这些有限公司,其实就是大家之前普遍认识的“XX铁路局”。它们继承了原“铁路局”的大部分资产和人员,只是自身职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加侧重于建设和养护。

一类是川藏铁路有限公司,2020年刚刚成立。川藏铁路是国家规划重点项目,也是继青藏铁路之后,“世界屋脊”通往内地的又一条大动脉。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雅安、康定、林芝等地到达拉萨,全长1629千米。全线通车后,成都至拉萨的铁路运行时间有望从目前的36小时缩短至13小时。

铁路局改制(地方铁路局早已成为过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