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应在徐州境内,为何却是安徽宿州的萧县?

江苏有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就是其中之一。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徐州都市圈也是备受关注。有心的人会发现,徐州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并没有在徐州境内,而是选择了安徽宿州的萧县。

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1)

图|徐州都市圈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徐州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本应在徐州境内。实则不然,徐州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选择,还真就不能在徐州境内。以洛阳都市圈为例,副中心城市并没有在洛阳境内,而是选择在了济源。究其根本原因,牵涉到副中心城市的定义。

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2)

图|萧县地理位置

副中心城市的设置初衷,就是为了凭借自身强大的GDP体量辐射周边相对欠发达地区,是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一种补充。副中心城市的标配,就是建设都市圈。通常来讲,能够冠以都市圈的城市,基本上都是本省的经济领头羊。

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3)

图|宁波都市圈

以浙江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宁波为例,2020年GDP为12408.7亿元,放到内地省份基本上都是省会城市的GDP体量。因而,宁波都市圈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非常之大,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4)

图|洛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宣传照

一般而言,省域副中心与省会城市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以下副中心城市与省会距离,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安徽:芜湖距离合肥149.9公里;

山西:大同、长治距离太原,分别是281.8公里、223.7公里;

江西:赣州距离南昌389.9公里;

类比徐州都市圈内的副中心城市选择,徐州境内各县市就要排除掉,都市圈内的兄弟城市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相比之下,萧县较为合适,原因有三:

其一、历史渊源;

历史上,萧县长期属于徐州,是徐州“老八县”之一。自夏至东晋,徐州仅仅是地域概念,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南朝宋以后,徐州作为一级行政区划的地位稳定了下来,萧县一直属于徐州。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设置江苏省,萧县仍属徐州。徐州管辖萧县的历史,仅次于附郭徐州的彭城县(即铜山)。

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5)

图|萧县

1955年,萧县划归安徽宿县专区(即宿州),脱离了徐州管辖。时至今日,萧县与徐州的婚丧嫁娶、行止建废、耕作收种、乡间游戏等民间习俗完全一致。从历史渊源来看,萧县与徐州更为接近,当选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也是情理之中。

其二、经济实力;

2012年,萧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此后,萧县发展一直不错。援引2020年数据,萧县GDP达到了393.24亿元的规模,常住人口为140万人,人均2.81万元。萧县经过多年发展,经济结构也得以改善,三次产业比例为:17.8:42.0:40.2。从数据来看,萧县作为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还是够格的。

其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萧县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之地,素有“四省通衢”之美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不仅如此,萧县距离徐州40多公里,是安徽距离徐州最近的城市,便于融合发展,进而带动徐州都市圈发展。

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6)

图|萧县交通

以铁路为例,萧县拥有陇海铁路、符夹铁路、徐兰高速铁路、萧淮客运联络线,徐州至萧县市域铁路也在紧张施工中。从萧县出发,不到两小时就能抵达南京、郑州、合肥、济南等省会城市。

由此可见,萧县地利优势确实是兄弟城市无法比拟的,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选择萧县,也是情理之中。而萧县凭借其地利之便,乘徐州都市圈东风,带动了皖北地区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