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的嗓音条件不是太好,不过他知道扬长避短,在唱词上下功夫,力争出新,别具一格。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说学逗唱,样样俱佳,“柳活”更是一绝。

相声名家马志明出生于相声世家,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得到了父亲马三立的真传。

马志明跟马三立相比,虽然在相貌上没有突出的特点,但他不高的嗓音表演起来却有独特的味道,可谓是韵味十足。

其实马志明开始的时候也不怎么表演学唱,直到遇到侯宝林,在侯宝林的指点下,马志明才在自己的相声中更多地引入了学唱。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马志明。

侯宝林马志明经典片段(侯宝林为何对马志明说)(1)

马志明

马志明,回族,祖籍甘肃,1945年出生于天津。

马志明出生于曲艺世家,他的曾祖马诚方擅长评书,他的祖父马德禄被誉为“相声公司”,是有名的“相声八德”之一,他的父亲马三立更是马氏相声的代表人物,被人尊为“相声泰斗”。

马三立一共有8个孩子,五女三男,马志明是唯一继承马三立衣钵的孩子。

马三立认为马志明有天赋,口齿伶俐,脑子反应敏捷,所以想把他培养成为马氏相声的继承人。

1950年,马三立就带着才5岁的马志明奔走于天津的大小相声园子,马志明天天在后台,接触到了众多的相声名家,受到了极好的相声熏陶,耳濡目染中也学会了不少的相声小段。

1954年,9岁的马志明就开始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表演相声节目。

马三立家里出入的都是相声名家,马志明天天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得多了,就觉得相声也没有什么新意了,也就没有吸引力了,他想学戏。

1957年,马志明小学毕业,他自作主张,瞒着马三立考入了天津戏曲学校。马志明开始学的是丑行,后来改学武二花。

没想到第二年,马三立就被错划为右派,马志明在戏校也受到排挤,过早地尝到了世态炎凉。

1962年,天津京剧院的龙套演员不够,到戏校借演员,马志明就这样进入了天津京剧院,得以认识了武生大家厉慧良。

厉慧良得知马志明是马三立的儿子,对他格外亲近,日子长了,他对马志明推心置腹地说:“你再唱这个武行,能有什么发展?你听我的,干脆别干了,回家跟你爸爸说相声吧!”

马志明这才恍然大悟,于1963年转入天津市曲艺团,并开始参加相声演出。

随后的日子,马志明没有了登台表演的机会,他和父亲一起被关入“牛棚”;1970年,马三立夫妇和带着马志明、马志良被下放到天津南郊北闸口大队,从事农业劳动。

侯宝林马志明经典片段(侯宝林为何对马志明说)(2)

马三立、马志明

从1970年到1977年,马志明跟着父亲在农村生活了整整7年,这7年间他们父子俩朝夕相处,马三立把一身的相声技艺全部传授给了马志明。

一直到1980年,马志明才被恢复了舞台表演,当时他的搭档是杨少华。

马志明和杨少华搭档两年后,两个人裂穴,马志明开始给赵伟洲、苏文茂、于宝林捧哏。

1984年,经曲艺团领导安排,马志明开始和谢天顺搭档表演。

马志明的舞台表演日臻成熟,可他也有自己的心事,他在相声界还没有拜师,还是一位“海青”。

相声界有个规矩,那就是相声艺人必须拜师,也就是必须有个辈分,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整个相声界都不会承认你是个说相声的。

侯宝林马志明经典片段(侯宝林为何对马志明说)(3)

马三立

马志明的相声都是跟着父亲学的,可相声界还有个规矩,儿子不能拜父亲为师。

眼看着马志明已经年近四十岁了还没有拜师,马三立都有点着急了。

马三立是“寿”字辈的相声艺人,马志明就必须拜“寿”字辈的相声艺人为师。可当时全国“寿”字辈的相声艺人连马三立在内,一共只有3位:马三立、郭荣起、陶湘九。

马三立不能拜,郭荣起和马家有点矛盾,也不能拜,陶湘九在福建也联系不上,所以马志明拜师是个大难题。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马三立、马志明父子为难的时候,侯宝林从北京到天津了。

1982年秋,侯宝林来到了马三立家里。

马三立非常高兴,安排女儿马景雯等人包羊肉饺子款待侯宝林。

马三立和侯宝林是边吃边聊,侯宝林看了看身边的马志明,然后问马三立:“三叔,志明是谁的徒弟啊?”

马三立把筷子放下,叹了一口气:“你说他谁徒弟?我又不能收,陶湘九在福建,也找不着,郭荣启也不知道去哪儿,志明拜师这事不好办啊。”

侯宝林聪明绝顶,他早就明白了马三立的意思,所以他立即表态:“三叔,那我就代拉师弟吧。”

侯宝林马志明经典片段(侯宝林为何对马志明说)(4)

侯宝林

代拉师弟是相声界特有的一种拜师现象,就是徒弟代替师父收徒弟。一般情况都是师父去世之后,由掌门大徒弟代替师父收徒。

马三立要的就是侯宝林这句话,只是他辈分高,不好意思先提出来,侯宝林竟然这样说了,马三立是正中下怀,他高兴地说:“好,现在只能这样办了!”

马志明当然也很高兴,要知道侯宝林可是相声界的权威,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能够成为侯宝林的师弟,那也是非常荣幸的。

侯宝林马志明经典片段(侯宝林为何对马志明说)(5)

马三立侯宝林

事情定下来了,侯宝林就回北京了。马三立、马志明父子想着很快就可以拜师了。

没想到几年过去了,侯宝林那边是没有一点消息,这时候马志明已经四十岁了,他能不急吗?

可侯宝林一直按兵不动,马家父子也不好催促,事情就这样撂下了。

1986年4月,天津曲艺家协会要在天津长城戏院举办一场“马氏相声专场”。

马志明想着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把侯宝林邀到天津观摩,顺便把拜师的事也办了。

侯宝林马志明经典片段(侯宝林为何对马志明说)(6)

马志明找到了侯宝林的徒弟于世猷,让他到北京去找侯宝林。

马志明是这样吩咐于世猷:“麻烦你到北京跑一趟,你到北京就问问侯先生,他原来在我家说要代拉的话还算不算?如果侯先生说没有这回事,你就不要再往下说了,直接回来;如果他说有这回事,就请他到天津来一趟,把这事给办了。”

于世猷本来不愿意去,可马志明已经替他买好了来回的火车票,他只好跑到北京,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侯宝林。

侯宝林马上说道:“有这回事,我事情多,忙起来把这事给忘了,我这就跟你到天津。”

1986年5月,在天津食品街恩义成饭,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天津相声界的名家几乎全部到场。

由侯宝林代拉,马志明正式拜到“大面包”朱阔泉门下,成为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

侯宝林虽然不是朱阔泉的大徒弟,但他在相声界的地位无人能及。

马志明拜了侯宝林之后,又拜了朱阔泉的大徒弟王凤山。

就这样41岁的马志明有了正式的相声师承,成了朱阔泉的徒弟,成了侯宝林的师弟,当时朱阔泉已经去世46年了。

拜师当天,马三立、侯宝林和马志明还照了下面一张照片。

侯宝林马志明经典片段(侯宝林为何对马志明说)(7)

如果在平时,马三立坐着,侯宝林只能站着。可拜师这张照片,侯宝林代替的是师父朱阔泉,所以侯宝林不但坐着,还坐了大边。

当天晚上,马志明送侯宝林回北京,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侯宝林语重心长地说:“志明,你可别听你爸的,光说不唱,他不唱是没嗓子。”

马志明赶紧说到:“师哥,我也没嗓子。”

侯宝林说:“说实在的,你的嗓子虽然不是太好,但是有韵味,有一种苍老味,你可以练练京剧麒派、曲艺白派。”

一语点醒梦中人。侯宝林的这番话对马志明启发很大,从那以后他是暗下苦功,并得到了“金嗓歌后”骆玉笙、快板大师王凤山等人的亲自点拨,艺业大进……

(全文完,感谢阅读。码字不易,欢迎朋友们点赞、关注、收藏、转发、留言,批评指教,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创作挑战赛#​#我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