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获悉,在我的小镇,一位十三岁的女孩,在即将开学之际,在赶作业的时候,突然用纵身一跳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如花待放的生命。

为什么我们如此关注胡鑫宇(让胡鑫宇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

而就在一百多天前,一个高一男孩,用稍微缓和一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他的录音笔里,我们获悉,他也曾试图一跃而下,但最终没有勇气。

是什么让这样的悲剧一再上演?表面上看,是学习。在激烈的竞争中,在铺天盖地的作业里,成绩好不好都压力山大。如山的压力,让他们不胜其负,而选择以死解决,一了百了。

深层次看,是缺少疏导机制。没有一个运行高效的学校系统或者家校系统,去发现和干预存在于学生身上的风险。其实,每一个少年,在选择结束生命之前,都充满着矛盾心情,都有比较明显的异常行为。可惜的是,家庭和学校,要么疏忽大意,要么知道却无力干预。于是,胡鑫宇们前赴后继,悲剧连连。

强烈呼吁,以校为主,家校联合,成立一个稳健的干预系统,及早发现风险、干预风险、消除风险,助孩子们度过一个个成长过程中的危险期。

其实,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只要这个社会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