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的是心灵的强大。凡事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迷茫,不囿于其中,不困于其境,随遇而安,它讲究是心灵的解脱与豁达的胸襟。宋朝苏轼一生沉浮,一路坎坷,他却道:“也无风雨也无晴。”唐朝的李贺因受打击而成天抑郁不安,一位奇才仅27岁就消失于中唐的诗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讲究的是淡然平静的心态。 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悲喜,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展。面对顺境时,得意,娇纵,有可能会乐极生悲;失意时,不气馁,不失态,积极沉淀,找准机会,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世间之事,不如意十有八九,因此我们必须淡然处之,不庸人自扰,不徒增烦恼,不受外物干扰,它讲究的是心灵的积淀和释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映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不是消极处事,悲观厌世,而是处事深远,练达洒脱,不追求于一时的悲喜,不囿于眼前事物,因为生活处处有美好, “风物长宜放眼量”,也许破土成茧,抑或开启另一扇窗户。

愿你我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心灵强大的人。

不以物而喜不以己为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

不以物而喜不以己为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