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给老外上课,其中有一个学生汉语名字叫“默哈”,这个名字基本就是从他名字音节片段里直译过来的。有一天,他问我“默”字是不是黑狗,当时还真把我给问住了。然后我就告诉他“默”是不出声、不说话或者安静之意,并不是黑狗。学生虽然没有刨根问底,但是也给我提了个醒,这个“默”到底跟“黑”“狗”(犬)有没有关系?
甲骨文金文不见“默”字,看来这个字意义还是比较抽象的,当是比较晚才产生的。“默”字篆文作:
从字形看,还真是不折不扣的黑狗(犬),篆文同现在的字形区别不大。“默”字缘何与黑、犬有关呢?许慎《说文解字》说“犬暂逐人也。从犬黑声。读墨。”其义大概是说“犬默不作声,偷偷跟随人而伺机突袭”。许慎之说,让我们想起来一句俗语“叫狗不咬,咬狗不叫”,这样想来“默”字之说貌似有些道理。
许慎的解释比较笼统,“默”之造字意图以此也较难窥探,特别是没有突出“黑”字这里到底是何意。不过可以肯定“黑”并不是犬的颜色,咬人的狗是不分黑白的。(哈哈!)还有人认为“悍犬逐人,多寂静无声”,也没有说明跟“黑”有半点关系。还有说法认为,狗偷偷追随突击人,说明这种狗很黑,是常下黑手的狗,所以“黑”便是暗地里下黑手之意。这种说法未免太超前了,“黑”最初是肯定没有此意的,“黑心”“黑手”当是很晚才有的意思。
那么,“默”字造字之源应该怎么解释呢?其中有两种解释称得上是主流说法,且可以为我们提供洞察古人造字的线索。
第一说法认为,黑,为黑暗之意,因“黑暗”而引申为幽静、不作声之意。犬不作声,然后伺机突袭人,而这种攻击也是异常凶猛致命的,此说跟许慎之说大同小异。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一个场景:一只凶猛的狗,静静地在某个角落里趴着,悄悄地注视着人们的一举一动,它不做出一丝响声,更不要说叫唤了。想起来还真是让人毛骨悚然!躲在暗处的狗不作声伺机而动,这种场景即是“默”的造字之源。本人也比较赞同此说,抓住了“黑”引申义及不作声的犬的特点。《广韵》曰:“默,黑也。又静也,幽也,不语也。”《广韵》之说更强调了“默”之静意。
第二种说法认为,“默”本义当是黑、静之意,后来引申出不说话、不言语。那古人怎么对这种又黑又静的场景进行表示呢?古人就抓住了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天黑,古时没有现在热闹繁华的夜晚,一到晚上就显得异常寂静,甚至静得可怕。二是犬吠。幽黑的夜晚偶尔传来远处的几声犬吠,则更能突出夜晚的黑暗和宁静。相对第一种说法貌似更能体现出古人造字时的直接和对周围场景的刻画描述。但是也有漏洞,“犬”在“默”字中如何体现出“吠”的呢?
现代汉语的词“沉默是金”“沉默寡言”“缄默其口”“潜移默化”等都突出了静和不言之意。
*欢迎批评,希望小短文能给您带来好心情!如果感兴趣,请点击订阅关注本头条号,与您相识在字里行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