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新字,是一个常用字。现代汉语中,新字的本义是“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

  《说文解字》则认为,“(新)取木也,从斤亲(上辛下木,下同)声。”《说文解字注》认为,“取木者,新之本义,引申之为几始基之称……从斤(从)木,辛声,非从亲声。”就是说,《说文解字》认为,新字的本义是砍取木头。果真如此吗?我们一起探讨探讨。

关于汉字的产生及演变的研究报告(新的本义原来是这样的)(1)

新字演变(《字源》)

  一、新字的演变

  楷书新字由亲和斤字构成,而新字甲骨文字形有两种字形,一是与楷书一样,由亲和斤构成,这一字形经过金文、简书、帛书,再到秦小篆、隶书,直到楷书,一脉相承,字形变化不大。二是除亲和斤之外还有一只手,会意手握斧(斤)柄砍伐的样子。

关于汉字的产生及演变的研究报告(新的本义原来是这样的)(2)

新字甲骨文字形

  最有意思的是,战国时期曾侯乙金文、曾侯乙竹简字形全都是由木、辛、斤构成,左右结构,左上为木(因手写,木字有的写作屮甚至是一竖,左下为辛),右为斤,而楚国竹简的新字有至少四种字形,有亲和斤构成,有辛和斤构成,有䇂和斤构成,也有曾侯乙竹简字形。直到秦小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新字字形才固定为左亲右斤,汉隶、楷书都沿袭这种字形。

关于汉字的产生及演变的研究报告(新的本义原来是这样的)(3)

新字曾侯乙金文、竹简和楚简字形(《汉典》)

  从曾侯乙金文和竹简字形以及后来秦小篆字形看,新字中的亲字确实是由辛和木构成的。这里的辛字可以看作是辛苦砍下来的果枝。

  二、新字的本义

  按照《说文解字》对亲字的解读,“(亲)果实如小栗,从辛从木”来看,亲字本义是榛,。榛是一种果实比板栗小的果树,又叫山板栗。榛子是世界四大坚果之一。坚果必须砸开坚硬的外壳,才能吃到果仁。

关于汉字的产生及演变的研究报告(新的本义原来是这样的)(4)

甲骨文栗字和寴字甲骨文铭文

  斤字,《说文解字》认为是“斫[zhuó]木也,象形”,《说文解字注》认为,“(斤)斫木斧也……凡用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象形。”斧子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砍伐,一个是砸开。

  如果亲字本义是榛子树,那么亲和斤组合起来,本义就不是一般的取木,而是砍下榛子树的果枝。砍来果枝的目的是吃榛果,而从榛子树上砍下来的果枝上结的果当然是刚刚成熟的榛果。因此,新字暗含砸开榛果吃果仁的意思。

关于汉字的产生及演变的研究报告(新的本义原来是这样的)(5)

榛(山板栗)采摘和砸开

  因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老尊老的传统,把刚采集的成熟的鲜果献给父母理所当然,所以可以理解亲字的甲骨文字形之一写作上宀下新结构,是把刚刚砍下来的榛子果枝拿回家,砸开果子,把果仁给父母享用。

  从创造文字的角度看,远古人用亲和斤字组合成会意字——新,表示刚刚砍下的成熟的榛子果枝。

  斤字本义是砍木的斧子,而斧子既可以砍下果枝,也可以把榛子果砸开以便吃到果仁。这样看来,新字中的斤,不仅仅有砍下果枝的意思,还应该暗含把果实砸开的意思。

  榛子果实可食用,但榛子作为灌木与杂草丛生,对扩大农田不利。因此,古人为了开垦农田,往往就会砍掉榛子和杂草,开辟新的农田。《淮南子·本经训》:菑[zi]榛秽,聚埒亩;芟野菼,长苗秀;草木之句萌衔华戴实而死者,不可胜数(铲除丛木开扩耕种田地,割除丛草以栽种禾苗,正处萌芽、绽花和结果的草木因此被毁掉的不计其数)。

  开辟农田砍下的榛子就成为燃料,成为柴禾。因此,有的辞书认为,新是薪的本字,也就是初文。由于新字被引申义专用,人们就在新字上加艹写作薪字表示本义。

  三、新字的引申义

  新字的引申义都与其本义“刚砍下来的榛子果枝或刚刚砸开的榛果仁”有关。

  特别是新字本义逐渐虚化掉具体事物,其引申义“刚刚生产的、刚刚收集的,也就是鲜的”逐渐取代了本义,导致后来的人已经不知道其本义为何物。即使是许慎也只能把新字解读为“取木”。

  1.从刚刚砍下的榛果,引申为刚收获的粮食或蔬菜等。《礼记·月令》:(孟秋)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孟秋之月,农民开始收谷。天子品尝新谷,首先奉献宗庙)。

  2.初次出现。(1)《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你们新婚多快乐,亲兄亲妹不能比)。(2)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呢。如,新婚,新人。

  3.鲜嫩的。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没有使用的。汉·佚名《古艳歌》: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5.最近,刚刚。《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太后新用事(赵太后刚刚主持国政)。

  6.新的人或事物。《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