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高密民间,胶河两岸,新娘离开娘家门前要开脸,其性质带有成年礼特征。开脸既是使新娘更加漂亮动人形象而兴起的一种风俗,又是表示出嫁女子已经成人的一种仪式。所谓“开脸”,是用红细丝线把出嫁女子脸上的汗毛绞去。其实和男人的刮脸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用的工具不同。

旧俗婚礼进洞房习俗(过了洞房花烛夜)(1)

在民问,将未开脸姑娘称为“毛脸人”,常称呼黄毛丫头。高密各地大都于新娘出嫁前先开脸,后上头。一般是请个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为“全福人”,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修弯眉毛,剪齐鬓角,此谓开脸,也称“绞脸”。之后,便将头发梳成发髻,插上头饰,俗称“上头”。上头与开脸后,在高密城关四周村庄,女方家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旧时民间观念认为,女子一开脸、上头就是婆家人了,娘家应以客相待,所以筵席丰盛不说,出嫁女子还被安顿在筵席首座。席间,尊长与邻里除对即将出嫁女子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一些孝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不过,在开脸仪式的时间上,高密各地并不一致,从中似乎更能看到开脸仪式的本质特征。在柴沟镇一带,有的村庄新娘的开脸仪式并不在离开娘家门前举行,而是在新婚之后的第二天早上进行。届时,男方家要特意请一位“福命人”为新娘开脸。这位福命人要先用两只煮熟的染红鸡蛋在新娘的脸上滚几下,再在脸上抹一层厚厚的香粉,之后用双股丝线将新娘脸上的汗毛绞去,把眉毛修得既细又弯,新娘显得更加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因此,民间俚语说:“过了洞房花烛夜,新人才能变新娘。”由此看来,开脸婚俗实质上就是一种古代文献未曾记载过的成年礼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