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钟,听遍锦官城。过往前朝事,历史也新鲜。

这里是四川新闻网特别节目《冷历史会说话:你不知道的老成都》。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跨越时空的“交响乐队”——伎乐俑。

四川新闻网策划团队出品

统筹:楚彦

播讲者:吴嘉琦

编辑:王雪意

制作:徐蕾

老成都背后的秘密(你不知道的老成都第七期)(1)

在热播的古装电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舞者们穿着精美的服饰,姿态柔和优美,和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主人坐于主位,宾客坐于两侧,一同赏舞饮酒,悠闲自得。那在古时候,是不是真的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呢?

2011年在成都龙泉驿发掘出的后蜀开国功臣赵廷隐的墓中,出土了一批彩绘伎乐俑,就给了我们答案。这支来自千年前的“乐队”,在成都博物馆单独陈列的展柜中可以看到,他们个个造型优美,表情丰富,透过他们,俨然能想象出这位后蜀开国功臣坐于几案旁,欣赏歌舞的情景。

老成都背后的秘密(你不知道的老成都第七期)(2)

说到这里,你肯定心中出现了疑惑,为什么这些古人要制作“俑”带进自己的墓中随葬呢?其实“俑”指的是古代殡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他的前身就是殉葬的活人。那时候可能古人认为,在世间的生命结束后,灵魂还活在另一个空间,为了表示对死去的人的尊敬,就把他生前喜欢的事物、或者比较亲密的人都陪葬掉,以便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开始兴起,用奴隶作为人殉的习俗也被迫改变了,木制或陶制的俑就成为了替代品。由于这个俑是代替活人随葬的,最终的目的也是让它们在地下侍奉墓主,所以俑的身份就包括了墓主生前的侍卫、仆从、厨子、歌女、舞伎等各色人物,甚至还有较高地位的宠姬、近侍等。

老成都背后的秘密(你不知道的老成都第七期)(3)

赵廷隐墓中出土的伎乐俑,就是代表墓主人生前府中养的乐伎、舞伎。他们都是全彩绘,多是女性,身高大约0.5米,神态各异。造型都是长裙系至胸口,披窄袖外套,梳着高高的发髻,露出饱满的额头。手上拿着各种乐器,有吹排箫的、吹笙的、弹琵琶的,还有跳舞的……一个个模样温柔可爱。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精美的陶质伎乐俑组合,堪称五代时期至今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

老成都背后的秘密(你不知道的老成都第七期)(4)

从这些精巧的伎乐俑身上就能看出墓主人的身份尊贵,在古代,权贵们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力,都会在家里养一群擅长歌舞的艺人,他们大多都是出身贫寒,通过买卖或者权贵之间的赠送,到主人家,因为从小接受训练,所以基本都有着精湛的舞姿和歌技,供主人欣赏,尤其在宴请宾客的时候,娱乐助兴,以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直到明清后期官妓制度的消亡,这些歌舞乐伎也就不复存在了。

老成都背后的秘密(你不知道的老成都第七期)(5)

俑的出现,歌舞乐伎的消失,都说明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与此同时,俑的发掘,也使我们可以由这个特殊的视角窥探古代丧葬文化风尚的变迁,也可以探讨其造型的演变与社会生成环境的关系,所以它也是历史变迁曾经存于世间之物的见证。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4500岁老成都,我想讲给你听。明天我们将继续在喜马拉雅独家为您讲述“一泡两千年,归来仍少年”的古代奢侈品织造工具——织机。

想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欢迎关注“西蜀草堂”或“成都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我们每期节目的文字版,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图片和小视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哦!pick一下吧!

图片由成都博物馆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