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地区,也都有独具特色的美食。比如,在宋代东京汴梁,金明池畔曾流行一道名菜“旋切鱼烩”,一时间也让很多达官贵人都趋之若鹜,但可惜最终这道菜绝迹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旋切鱼烩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吧。

宋朝开封名菜(金明池是古代遗址)(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金明池是北宋的皇家园林,位于东京汴梁城外约3里地,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开封的开元广场。史料记载,金明池最早是后周世宗时期所开凿,面积约150万平方米,距今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后来到宋初又经过修整和扩大规模,便成了别具一格的水上江南园林。在北宋名画《金明池争标图》中,作者张择端也描绘了金明池的全貌景观,不仅有精巧的亭台楼阁,而且全部都修建在水面上,因此颇为考验工匠的建造技艺。不过,金明池除了作为园林,也还是北宋水兵的教练场,如宋代《玉海》中记载:“每岁三月初,命神卫虎翼水军教舟楫,习水嬉”,因此说明了金明池还有多种用途。

宋朝开封名菜(金明池是古代遗址)(2)

值得一提是,在宋代时期金明池虽然是皇家禁地,但是宋代帝王喜欢与民同乐,下令每年农历3-4月金明池对外开放,此时也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广大百姓也都纷纷涌入金明池踏青迎春。在《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载了金明池百姓乘船游玩的情景,不过最有意思的是还允许小贩在金明池内做生意,这样也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前往金明池,不过小贩也要给朝廷纳税。除此之外,在金明池西岸人少的地方,官府还开辟了一处钓鱼场,只需要花钱向官府购买“牌子”,就能在这里垂钓一整天,并且钓上来的鱼还可以自行带走无需纳税。因此,很多热衷钓鱼的人都会聚集在此,享受春日垂钓的乐趣。

宋朝开封名菜(金明池是古代遗址)(3)

其实,这些钓鱼的人虽然要买“牌子”,但其实也完全划得来,因为有小贩在金明池内开餐馆,他们都会主动去收购这些钓友的鱼,并且价格也高,毕竟是现钓现卖的新鲜鱼,所以钓友们还能赚不少钱。餐馆小贩买了这些鱼之后,他们也会现场宰杀烹饪,而这也就是金明池中最流行的美食——旋切鱼脍,让很多在金明池游玩的人都垂涎三尺,即便是价格颇高也都要掏钱尝个鲜。可见,北宋官府开放金明池,官府,小贩和钓鱼的人都能赚钱,百姓还能尝到美味的旋切鱼脍。

宋朝开封名菜(金明池是古代遗址)(4)

所谓“旋切鱼脍”,其实就是生鱼片,类似于我们现在流行的金枪鱼刺身。在很多读者看来,都以为吃生鱼片的习惯是从外国传入,但实际上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吃生鱼片的习惯。比如,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专家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就发现了关于生鱼片的铭文,另外在《诗经•小雅》中,也有关于吃生鱼片的描述,即“饮御诸友,炮鳖脍鲤”,其中的“脍鲤”就是鲤鱼制作的生鱼片。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吃生鱼片十分普遍,比如《孟子•尽心下》中有一段对话:公孙丑问:“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并且在《左传》中还提到了蘸料,有葱、芥和酱等。

宋朝开封名菜(金明池是古代遗址)(5)

一直到宋代,古人其实都有吃生鱼片的习惯,但可惜后来就慢慢消失了,尤其是到明清时期几乎没人吃生鱼片,因此我们今天总以为吃生鱼片是外国人的习惯。历史学家们表示,在早期人们对生鱼片认识不够,只知道生鱼片的味道鲜美无比,但却忽略生鱼片中寄生虫,比如东汉神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食脍,令人腹中生虫,为疟”,但可惜当时人都不在意,以至于一些人吃生鱼片丧命,如《三国演义》中的广陵太守陈登,就因此吃生鱼片被寄生虫活活弄死。

宋朝开封名菜(金明池是古代遗址)(6)

在宋代《太平广记》中也有记载,比如有人吃生鱼片过量,最后呕吐出来一些蛆虫一样的东西,因此也让一些人开始对生鱼片敬而远之。久而久之,随着社会科学和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寄生虫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所以类似于旋切鱼烩这样的美食也就逐渐消失了。现如今,国际科学研究表明,想要吃到健康的生鱼片,必须将其在零下20-30度低温下冷冻24小时,有的鱼类甚至要冷冻7天,才能有效的杀灭寄生虫,如果没有冷冻条件就将鱼片高温加热杀灭寄生虫。

饮食习惯五花八门,人们虽然都想吃最新鲜的食材,但一切的前提都是健康,如果抛开健康去谈饮食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旋切鱼烩不过是中华美食之一,此外还有其他很多健康美食都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尝。

参考资料:

《食在宋朝》作者:李开周,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