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儿,怎样养老,这一老掉牙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养者该养养不起,防者该防防不来,各有道理又各有怨言,其实这是一种本质上的交换,别想的太美好。

电视剧《天道》中有这么一句台词:“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么就别再说母亲有多伟大。你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得两说着。”这是剧中丁元英对母亲说的。丁元英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他这段话看似是冷酷无情,实则是实情。

在现实中养儿防老这一传统观念,看似已时过境迁,不可同日而语,但还是根深蒂固的。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不能丢的,他是灵魂是做人的根本。实则就没变过他应有的本质,只是被人为地把他虚伪化了,来到现在更能显示他应有的身份。

在世事面前人人既显得那么高大,又显的那么的矮小。高大的成为人父人母,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并把所生养大成人,也做了人父人母。矮小的是养老防老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又显得那么的自私无比。

在这种新旧观念的冲突中,不仅仅造就了人,更是造就了人的思想。养儿防老正经历着新的考验,谁人都期盼着新的养老方式的出现。我这样说并非是否定生儿养老思想,是现实已经给出的答案,因为想是一回事,能不能有能力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有人认为:养儿防老是传统是天经地义的。我生你养你,你就有义务责任养我的老,不可拖卸,无可回避。

也有人认为:养儿防老是一种交换,是上面提到的电视剧中观点。

还有人认为父母生我养我,我有责任和义务养老。如歌词中所唱:你养我小,我陪你到老。是中华传统的美德,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但想养老的前提,要考虑到交换和成本问题。我不能为了养老,抛弃我该养的小,我该养的春春和希望,也要考虑等价的问题,所以期盼养儿得养老的人,不要想的太美好。

我想养老,所做工作堆积如山,位置关键一日不可无我,制度严刻,奖罚分明,一家人还指着我。

我也想养老,为了月薪拚命劳作,还害怕被炒了鱿鱼,一家老小不能没有花消。

我也想养老,作为创业者,为了出人头地,还没闯出点名堂来,我还没有那个能力。

我也想养老,作为打工者,我打工是为了赚取更多的资本,是为了养老。一切的等等,等等的一切人,无不是考虑交换的问题。

下面我以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围绕养儿防老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一定对,只是个例说明不了全部,也可能不是普遍现象,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事是真实的事,以点概面还是能说明一点道理的。

在芸芸众生中,也有高学历的人,被称为优秀的人;也有没有学历的人,被称作没本事的人;有管理者也有被管理者,有儿孙满堂也有独身一人的。但“养儿防老”不是学历高而优秀的人,也不是没学历而被称作没本事的人,而是没有一些羁绊的人,这样的人是交换成本最低的人。

先说说有学历被成为优秀的人,这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了世界,走向了更远的地方,和父母离得会更远。抛去主观因素不说,就所处的位置承担的责任,已经定性为忠孝难两全。往低处说,他们也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任务,还要组成新的家庭,也要养儿育女,要买房,要买车,也要有面子,自身压力不可小觑,养儿防老在他们面前也很无奈。

比如我11月10日发布的《谁说养儿能防老,两博士来告诉你》,两位博士就养不了两老人,道是家乡没多大学历的姑娘,能做到养老责任和义务。

再说说没有学历的人吧,这类人如果没有什么技术压身,往往靠苦力挣钱,手底资源很有限,自己都养不了自己,甭提养老了。这类人并不占少数,甚至还是家庭或社会的负担。

话说我老家有一对老头老太太,都已80多岁,两人的日常生活,完全靠两人相互扶持,相互照应,由于疾病缠身,泪眼愁眉,裤腰带都扎不上了。

两个儿子。大儿子做生意,多年在城里生活,常年为生意奔波,无心养老。

小儿子没什么学历,也就是小学水平。身上没什么技术,靠体力吃饭。生一男孩正处在说媳妇找对象的年龄。

由于现在农村人都往城里奔,姑娘择偶方向也是城里。老家的房子找媳妇已时过境迁,可以说已不是择偶条件。最基本的刚性条件就是城里得有房。

小两口为了儿子被迫在城里买了100多万的房子,每月还贷5000多元。两口子为了每月的房贷,得到了一个通下水道、处理污水的活。

两人一月最多能挣到8000多元。因这个工作也要看活多活少,工程量的大小,少时5000元钱都拿不到。

早晨四点起床,晚上21点到家,吃过饭22点睡觉,一天六个小时的睡眠。害怕下雨又怕下雪,害怕没活又怕被辞掉工作。别说养老爹老娘了,每天去问问安都没那时间。

累的没个人样,过的不如猪狗,常自叹:“要儿子到底为了什么?”

说说那些没有什么羁绊的人吧?我说的这类人,也就是没媳妇没儿女的人。养儿防老在这类身上最为显现,最能展现他该有的身份。他们没有传宗接代的任务,没有生活上的羁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孝敬老人成了他们的主要的任务。

我同学弟兄三人,老大老三都各自成家,都有妻儿都有各自的工作和任务。老二没能找上媳妇,和父母一块生活。两老人吃喝拉撒,生病住院,暮年的生活料理,卧床不起的时日,几乎全是老二来处理。老大老小几乎成了无关的人,看看老人的时间都那么宝贵。两老人都生活了80多岁,常念道的是:对不住老二,苦了老二,最孝顺的是老二。

老二打发老人走后,已60多岁。几年后,自己自感身体不好,在一个桥底下,上吊了结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人又能有几人哪?

再说我妻子的姑姑,今年98岁,五个儿子。也是老二没媳妇,光棍一条,和母亲一块生活。老母亲的一切都有老二料理,其他四个儿子虽不无关系,可以说省去了不少的心思。老母亲享了老二的福,得了老二的济。

以上两例,虽不是养儿防老的最好诠释,我觉得也很难找到更好的解释。但我所举养老的人,并非想说人们去做一个没有传宗接代任务的人,就可以成为孝顺的人。而是说,作为人子身无羁绊,应是解决养老难题的一个办法,也是解决连带关系的入手。

比如那些有养老积蓄的人,其晚年就能善终。既无拖累儿女之事例,又无儿女不孝之诟言。

生儿防老来到现实,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不是那一个人,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一个过程。要让这一观念落到实处,也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爱老新风尚正劲正浓,养老体系也在不断的完美和发展。但生儿养老思想也应有所改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解,多一份关爱,少一份不满,生儿养儿人之常情,养老防老也是情理之中。但如果没有道德的绑架,让他回归到应该的轨道,都能得到轻松和解脱,其不是更好。

养儿防老是靠自己吗(养儿防老的本质是交换)(1)

养儿防老是靠自己吗(养儿防老的本质是交换)(2)

养儿防老是靠自己吗(养儿防老的本质是交换)(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