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刘晓忠 (新京智库特约撰稿人, 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人口流动正引发一系列反应。最新数据显示,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23个城市,2020年度人均GDP排名与上一年度相比,深圳下降了4位,不仅将榜首位置让给无锡,而且先后被南京和苏州超越,广州则下降1位并被杭州超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在城市人均GDP排名中,江苏三座城市位居全国人均GDP前五位,长三角城市继续领跑。珠三角城市则不同程度出现了排名下滑。
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GDP不仅是有效评价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数据,也是衡量区域均衡发展的一个有效参照指标。
增加人口对珠三角城市人均GDP稀释效应明显
当前,人口对城市人均GDP排名的影响带有普遍性。
在23座GDP万亿城市中,有16座城市的人均GDP都不同程度出现回调。即便是位居榜首的无锡,2020年的人均GDP也比2019年下滑了1.4万元。南京、苏州、上海等人均GDP排在前五位的城市,几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
其中,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城市人均GDP排名的下滑程度相对较为突出。这并非是这些珠三角城市经济下滑,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人口数量增加从而稀释了珠三角城市的人均GDP。
以珠三角的深圳和广州为例,2019年深圳人均GDP破20万元,当年人口基数为1344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为1756.01万人,比2019年数据增加412万人,这些增加的人口参与人均GDP计算后,将深圳的人均GDP稀释了4.3万元。
再看广州,2019年广州GDP为23628亿元,人口为1530万人左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广州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比2019年数据增加337万人,广州人均GDP因此被稀释了2万元。
这些数据反映出人口数量增加对深圳、广州为主的珠三角城市人均GDP的稀释效应相当明显。
而在长三角,人均GDP位居榜首的无锡,2019年的统计人口为659万左右,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增加了87万至746万人左右,人均GDP稀释了1.4万元。
再以苏州为例,其2019年的人口大约为1079万人,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为1275万人,人口增加了近200万,人均GDP稀释了近2万元。
这些数据显示,增加的人口对长三角部分城市人均GDP的稀释效应也较明显,但比珠三角城市小。
而人均GDP持续增长的城市,如南通、福州、泉州、济南、天津和重庆等城市,2019年和2020年的人口变化不大。如南通等城市人口略有下降,人口变化对人均GDP的影响相对较小。
显然,近年来大量人口向东南沿海的流动,尤其是向珠三角地区的流动,是导致这些城市人均GDP排名出现结构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不过,珠三角城市在人均GDP排名上出现的“退步”,并没有显著削弱珠三角经济的竞争力,反而显示出该地区较强的经济韧性和增长惯性。
珠三角城市群仍在享受人口红利
广州。 图片来源:Unsplash
“孔雀东南飞”尽管稀释了深圳、广州等地的人均GDP,但也为其带来了人口数量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10年来人口增加2171万人,其中珠三角9个市人口增加超1700万人。
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珠海等地15~59岁劳动人口占比都在74%以上,60岁以上老人占比分别为12.35%、5.36%、5.47%、8.87%、10.52%和10%,65岁以上老人占比分别为8.58%、3.22%、3.54%、5.98%和6.64%等,城市人口呈现年轻化特征。
从人口素质上看,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地,每十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都较为可观,这意味着这两大城市群都在享受着人口素质红利。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人均GDP在过去十年由第12位跃升到第3位,人口素质对经济的推进是重要原因之一。
劳动人口是经济增长的函数,大量劳动人口聚集在珠三角,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珠三角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从人口这一要素资源上分析,珠三角经济潜在增长动力要更足一些,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在人均GDP增长上具有较大潜力。
经济增长与人口增加互为因果
大量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图片来源:Unsplash
城市人均GDP排名的变化,似乎反映出珠三角城市的经济增长对人口的依赖度较高,而长三角城市的经济对人口的依赖性较低。
不过,这种感觉不一定准确。其实,从人口流动的时间看,反而是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产生的财富创造和就业机会,在引导人口流入。
当然,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和人均GDP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长三角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自动化水平和资本化率相对珠三角要更高一些。
以上海总部经济为辐射源的长三角,对世界500强等企业的吸引力要相对大一些。如江苏制造业发达且相对均衡,汽车制造、医药、专用设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和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等产业的发展都相对均衡,且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使得其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依赖性相对较低。
浙江则是民营经济和小商品较为发达。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浙江人口比十年前增加了1014万人,高于江苏的608万。浙江人口的变化与其产业结构较为相符。
珠三角城市则是民营经济的比重和活跃度更高一些,加工贸易占比高一些。这使得珠三角城市群对劳动力的需求更为多元,既对高学历人群具有较大吸引力,对中低学历人群也具有很大吸引力。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函数效应会进一步显现出来。未来,珠三角等发达城市群对人才的竞争和人口的吸附效应将会进一步凸显。
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将抵消对人均GDP的稀释
当前国内人口向发达地区聚集,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经济可承载能力的问题。
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27平方公里。2020年深圳GDP为2.77万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13.9亿元,显著高于上海。折算成美元,深圳虽然相比纽约仍有较大差距,但已经是国内单位平方公里产出最大的城市。
由于深圳行政区划土地资源有限,以及面临过高的单位平方公里产出,大量人口的涌入正在推高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耗损了深圳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影响着深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这也是为何其他城市对人才敞开怀抱之际,深圳却开始主动对人口进行适度调控和引导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大量人口涌入珠三角城市群,导致在人均GDP的排名中,珠三角部分城市人均GDP出现“退步”,但是,其同时也收获了人口红利。这既显示了珠三角经济的韧性,又为珠三角城市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广阔空间,并为其经济注入了潜在发展动能。
未来,与流入城市禀赋契合的人口,将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函数,而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将逐渐抵消其对城市人均GDP的稀释。
编辑:柯锐 校对:李立军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